APP下载

綦江永城吹打会蜜蜂叫的唢呐

2014-03-10黄荣莉无忌部分图片由綦江区文化馆提供

城市地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永城綦江刘家

文+黄荣莉 图+无忌 部分图片由綦江区文化馆提供

綦江永城吹打会蜜蜂叫的唢呐

Suona Horn Performance in T own Y ongcheng

文+黄荣莉 图+无忌 部分图片由綦江区文化馆提供

人的唱腔、鸟的鸣叫、马的蹄声,甚至还能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一把唢呐在永城吹打传承人刘道荣的手里,演绎出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英文导读: Liu Daorong makes use of suona horn to show kinds of sounds. Liujiaban can simulate bees singing in Yongcheng.

一声唢呐响了三百多年

“滴滴答,滴滴答……”2014年9月27日,在陕西韩城举办的第二届“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上,一曲大型民间吹打合奏乐《安逸,安逸,安灯儿逸》迷住了前来凑热闹的观众。舞台上,演奏者有的拿着仅15厘米长的“叽呐子”,吹出的高音明亮迸脆;有的拿着30厘米长的“三台”,声音悠远清扬;有的拿着杆长就有180厘米的“特台”,加上80厘米的口径,立起来几乎有两个成人那么高,吹奏出来的音色浑厚圆润,极富磁性;有的则敲着大鼓或打着苏钗……唢呐、锣鼓、钹、镲在綦江永城刘家班数十名成员天衣无缝的配合中传出欢快流畅的乐声。

“经过开幕式、巡游表演、精彩赛事等流程后,我们永城刘家班的吹打获得了铜奖。”回想当时的比赛场景,已是75岁高龄的永城吹打刘家班现任班主刘道荣依然历历在目。“从明朝成化年间创立刘家班至今,我们获得的荣誉实在太多,这仅仅是其中一项。”刘道荣说。刘家班能够取得众多荣誉,得感谢它的创始人——刘道荣的先祖刘义文。

刘道荣先祖刘义文原是湖北孝感犀牛坪人,从小就爱好音乐,年少时,因没有更多的娱乐项目,刘义文常常自制竹笛、竹哨吹歌自乐,平时喜欢带一帮小孩用瓢盆碗蛊等生活用品当作乐器敲打。5岁那年,邻居家办丧事,请来唢呐队吹奏,刘义文趁着人们吃饭之机,偷偷拿起唢呐吹奏起来,声音竟然出奇地圆润动听,令在场众人大吃一惊,赞叹他是音乐天才。一位老师傅相中了他,并收他为徒,从此以后,刘义文就随着唢呐师傅走乡串户,开始了吹吹打打的生活。

15岁时,刘义文牵头领着兄弟和侄子组建了自己的锣鼓队。那时,大伙只觉得吹唢呐打锣鼓是一件好玩的事,他们常常聚在院坝,刘义文当师傅,轮流教授大家吹奏或打击技法,直至深夜。时间久了,刘家班吹打乐队渐渐成形,在相邻村镇名声渐显,当地人有什么红白事都找到他们。就这样,他们以大带小,以老传幼,刘家班就此延续发展了下来。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刘家班第7代传人刘继梳举家迁往四川,唢呐和锣鼓家什也被带到万盛。时光荏苒,乐班第13代传人由万盛迁居紧邻的綦江永城镇,永城吹打由此形成。民国初期,永城吹打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国民政府出台了新的礼俗制度,把“奏乐”纳入在这一制度当中,使民间吹打乐如虎添翼,永城吹打迎来了最光耀的时期,在民间“闹翻了天”。

左右页图:綦江永城吹打的唢呐一般有七种,其中最小的是15厘米的“叽呐子”,最长的“特台”光是杆长就有180厘米。

那时,永城镇流传一段谚语:“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它,闷声闷气蛮难受。”在大家心里,有事不请唢呐就会显得冷清,唢呐越多也就越隆重。因此,无论是红白事还是祭祀,都离不开唢呐,而且人们往往把唢呐的多少作为衡量红白事或者祭祀仪式大小的标准。永城镇即使生活再拮据的家庭,遇到事都会请吹打乐队进行演奏,以免丢了面子。

经过三百多年的不断发展,永城刘家班的唢呐“建制”已然齐全。吹奏要用大小不同的七种唢呐,从小到大依次是“叽呐子”、“三台”、“二台”、“头台”、“莽台”、“大台”、“特台”。到了重庆之后,刘家班先辈更是吸收了川剧里的川钹、堂鼓、竹节鼓、苏钗、铰子、钩锣、荡锣、小马锣、大鼓等打击乐器,另外配上自制的鸟鸣器、哨子等,以营造各种情景氛围和模拟鸟叫声……这些组合在一起,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高中低音域。

与其他吹打流派相比,永城刘家班的吹打更显阳刚之气,以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的吹奏风格享誉渝南黔北。因吹奏时用喉头的颤动促使唢呐发出蜜蜂一样的嗡嗡声,永城刘家班又被称为“马蜂派”。

唢呐吹奏是个技术活

作为刘家班第16代传人,刘道荣从10岁开始练习唢呐,他的父亲刘应奎是一名善解音律的晚清秀才,是当时綦江西线“马蜂派”的代表人物。受父亲影响,在学习吹唢呐的同时,刘道荣还学会了钹、锣、鼓、镲等乐器的打击技巧。当然,这其中最难学的还是吹唢呐。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个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野麦杆哨或芦苇哨,木管下端有一竹编或金属制成的碗状扩音器。可就是这样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吹奏起来却并不如想象般容易。

吹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调越高耗的气量就越大,所以要求演奏者必须拥有很强的肺活量。为了能够有足够的气量,刘道荣当时想了很多办法:跑步、爬山、游泳、憋气……甚至用嘴含着吸管大小的麦秆对着一碗水不停呼气。后来,他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循环换气法”,在演奏的间隙换气,这样的吹奏使得气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全曲一气呵成,令听者大呼过瘾。刘道荣告诉笔者,年轻时他曾做过试验,用循环换气法不间断地吹奏唢呐,最长坚持了一上午的时间,“停下来不是因为气息不足,而是嘴唇受不了。”

除了换气,吹奏唢呐还需要指法的配合。因为唢呐的锥形管上的八个孔组成了八个不同的音孔,吹奏时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实,发出的声音往往就不准。因此,按捏音孔的指法,也成了一门学问。平时,我们的中指和无名指,一根动则另一根也会跟着动,为了控制这两根手指能够单独活动,刘道荣在训练时用一根绳子将自己的无名指与小指绑住,以此来分开无名指与中指的集体活动。这样的“捆绑式”练习,刘道荣坚持了半年,才基本上能很好地控制两根手指在唢呐上的位置。

多彩的调音,造就了唢呐的丰富全面,同时也增加了练习吹奏唢呐的难度。在练习过程中,刘道荣利用唢呐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音律,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鸟的鸣叫、马的蹄声等奇妙的声音。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还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

左右页图:今年75岁高龄的刘道荣是永城刘家班16代传人,从10岁练习唢呐开始,他已经和唢呐打了六十多年的交道了。

技有所长之后,刘道荣除了参加乡邻的红白事之外,也常常外出参加一些锣鼓比赛。1986年秋,刘道荣带领刘家班获得了重庆市民族器乐集成和市音乐家协会大奖。1988年,刘家班参加了《綦河春》第一部、《重庆人》第二部、《社会瞭望》第三部等电视片的拍摄。在1989年中国民族集成志书评选上,刘家班获得了由四川省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省会分会等几个单位颁发的大奖。2007年5月,以刘家班为主体的永城吹打入选了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道荣被指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永城吹打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2005年10月,永城刘家班更是被中宣部、文化部命名为“文化小院”。

传承下去的细微曙光

永城吹打与农村生活方式紧紧相连,吹打的仪式可分为婚庆、寿庆、丧礼、祭祀、节会、农事等类别。在演奏技艺上,按吹法和打法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品打、刁打、散打、干打、夹打、刁散打、竹叶吹奏、口哨等形式。而可以吹打的曲牌则有一千多个,单是迎亲嫁娶,就要吹12个不同的曲牌,过河吹《小娇过河》,拜堂吹《拜堂词》,入洞房吹《大开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吹打演奏,把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

虽然永城刘家班经常能接到活儿,但是随着时代与观念的改变,表面的热闹也无法掩饰自身的落寞。面对青黄不接、经费等诸多问题,能坚持继续吹打的人寥寥无几。“以前,我最担心的就是这套手艺失传。”刘道荣说。

曾几何时,吹打这套手艺很有市场,哪家有红白事,吹打队上门演奏一整天,收入顶一个农民3天的工钱,班主将之视为找饭吃的“绝活儿”,传子不传女。外人拜师学艺,顶多学学敲边鼓、打铜锣和常用唢呐曲牌,老师傅们总是“留一手”,每个吹打班掌握精要技术的“掌坛师”一般都是自己的子嗣。

但是,红白事毕竟不是天天有,有时一个月接不到一单生意,收入很不稳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大量外出务工,来学吹打的人便越来越少。为了把永城吹打的手艺传承下去,刘道荣广收门徒,即使不是刘氏子弟他也教。“只要愿意学,我肯定都教。”刘道荣说,“究竟收了多少徒弟,我也没计数,最少也有一百多个了吧。”他带出的徒弟,有6个当上了“掌坛师”,可以自立门户拉起吹打队伍卖手艺。

从2010年3月开始,经綦江区文化馆与永城镇中小学校沟通,刘道荣终于可以到永城镇中小学校上课了,每周两节课。“有一百三十多个学生娃在学,唢呐吹得上好。”刘道荣很高兴,他说:“起码这门艺术不会被带进棺材。”

不论永城吹打最终是否后继有人,它吹出的总是百味杂陈的人生,宣泄着草根百姓的爱恨情愁,它可以大悲大喜不讲章法,可以热烈得鬼哭狼嚎,也可以横冲直撞酣畅淋漓,不管哪一样,晨光中听到它,总有一曲会闯进人们的心里。

左右页图:刘道荣一生收的徒弟,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如今,除了刘家班自身事务,每周到永城中小学上两堂唢呐课成了刘道荣雷打不动的事情。

猜你喜欢

永城綦江刘家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河南永城:裹包玉米走俏 农民省心增收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恐龙脖颈长度竟达一半身长
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