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兴市畜禽免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08徐剑敏

养殖与饲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泰兴市养殖户畜禽

徐剑敏 徐 颖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兴 225400

泰兴市畜禽免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徐剑敏 徐 颖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泰兴 225400

泰兴市除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春防、夏防和秋防三大集中防疫外,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畜禽免疫密度达100%、耳标佩戴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超过省、市规定的标准。然而,防疫人员在实施免疫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畜禽免疫后发生应激反应、养殖户拒绝免疫、血样抽检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等问题,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为了使泰兴市畜禽免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笔者对免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并加以整改。

1 免疫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免疫应激反应发生的原因

1)饲养管理不善。有的养殖户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畜禽群体均匀度不齐,如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有的养殖户刚饲喂完畜禽,就进行免疫注射;个别养殖户用泔水饲喂畜禽;有的畜禽刚经过长途运输、断奶、去势、转群、饲料改变等,就进行免疫注射,都易使畜禽发生免疫应激反应。

2)饲养环境恶劣。部分养殖户的圈舍建于房前屋后,因陋就简,冬季采光不良、通风不畅、氨气浓度过高、容易受到贼风的侵袭,夏季高温、高湿,畜禽生存环境恶劣,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免疫应激反应。

3)畜禽感染疾病。免疫接种时,如果畜禽生病、体温不正常、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的潜伏期,易出现严重的免疫应激反应。

4)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免疫质量,还会使畜禽出现免疫应激反应。

5)免疫方法不当。有的防疫人员在免疫过程中,接种途径不正确,注射剂量不准确或随意加大剂量,图省事而同时注射几种疫苗,造成畜禽免疫麻痹,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

1.2 养殖户拒绝免疫的原因

1)饲养量少。个别养禽户仅饲养了几只家禽,用于自给自足,养禽户觉得饲养量少,家禽不会生病,没有必要花钱,所以不愿意接受免疫。

2)免疫反应。个别畜禽注射疫苗后,发生免疫应激反应,表现为发热、停食、注射部位肿胀、疼痛、流产甚至死亡;少数家禽注射疫苗后,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养殖户片面地认为免疫会给畜禽带来损伤,则不配合甚至拒绝免疫。

3)畜禽受伤。由于畜禽免疫后还需佩戴耳标,畜禽在相互打对、啃咬时,易导致耳朵、面颊等处损伤,影响上市的价格,致使养殖户对免疫产生抵触情绪。

1.3 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原因

1)疫苗运输、保存不当。有的疫苗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即该冷冻保存的疫苗没有冷冻、该冷藏保存的疫苗没有冷藏;有的疫苗甚至在太阳下暴晒;还有的疫苗在高温天气下运输时没有用冷藏箱,或在低温天气下运输时没有进行保温,致使疫苗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2)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养殖户由于嫌麻烦,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有的养殖户免疫随意性很大;还有的养殖户有时将几种疫苗同时注射,达不到免疫保护的目的。

3)免疫操作不规范。有的防疫人员在免疫过程中,没有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疫苗;有的防疫人员在使用油乳剂疫苗之前没有预热,甚至没有充分摇匀;有的防疫人员免疫注射时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注射部位不准确等,造成免疫效果不显著甚至免疫失败。

4)免疫剂量不足或过大。有的防疫人员由于担心畜禽接种疫苗后发生应激反应,接种疫苗时故意减少注射剂量,或在注射时因药液流失造成注射量未达到要求,达不到应有的保护力;有的防疫人员为了减少免疫次数,随意加大免疫剂量,致使畜禽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从而出现免疫麻痹现象。有的畜禽饮水免疫时,饮水器水量过多或过少,导致畜禽免疫量不足或过量,造成免疫效果不明显或免疫麻痹。

5)不同疫苗之间相互干扰。有的防疫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将多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或者将多种疫苗混合后一次性注射,致使畜禽机体内各病种抗体之间互相干扰,造成免疫效果下降。

6)感染疾病或中毒。畜禽发生呼吸道疾病或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等,或采食被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或重金属(如铅、汞等)污染的饲料等,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影响免疫效果。

7)药物干扰。畜禽免疫前、后7 d,使用了抗生素类药、抗病毒药或药物添加剂等,这些药物会对抗体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免疫效果。

8)母源抗体的影响。畜禽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不仅影响免疫质量,而且对抗体的产生有干扰作用。

2 可采取的对策

2.1 缓解免疫应激反应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畜禽的饲料营养,提高群体均匀度,保持畜禽身体健康。在注射疫苗前、后7 d内,于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补液盐、黄芪多糖等保健类药物,对缓解或消除应激反应可起到很大作用。

2)改善饲养环境。改善畜禽的饲养环境,保持畜舍冬暖夏凉且通风、采光良好。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饲养场地、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和消毒,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净化养殖环境,提高畜禽抵抗力。

3)淘汰患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畜禽。通过病原学监测,坚决淘汰患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畜禽,达到净化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目标,降低免疫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4)强化抗体监测工作。定期检测畜禽抗体水平,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确定首免日龄和加强免疫的最佳时机,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免疫应激反应。

5)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促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防疫。

6)规范免疫操作。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其免疫操作,确保疫苗按要求保存和使用,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

7)认真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对瘦弱、患病、体温不正常的畜禽不予免疫。在进行大群免疫注射时,先进行小规模免疫试验,确认没有不良反应后,再进行大群免疫。

总之,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应激反应,在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同时,希望防疫人员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备足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及时处理免疫应激反应,降低免疫风险。

2.2 减少或杜绝拒防户的措施

1)加强宣传。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养殖户知法、懂法、守法。

2)开展培训。定期对基层防疫人员开展防疫知识培训活动,规范免疫程序,严格免疫操作,减少畜禽免疫应激反应的发生。

3)签订责任状。乡镇(街道)要与养殖场(户)签订防疫责任状,因免疫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养殖场(户)自行承担。

4)完善机制。防疫工作要与镇、村密切配合,实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体制;还要与各种示范达标创建、项目上争等工作紧密结合,实行畜禽防疫工作不达标一票否决制。

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得到了加强,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泰兴市畜禽防疫工作做到泰州争第一、全省争名次。

2.3 提高抗体合格率的措施

1)严把疫苗运输、保存、使用关。加强疫苗的保管,防止因高温、反复冻融等造成疫苗效价降低或失效,引起免疫失败。灭活油乳苗需2~8℃干燥避光保存,启封后需在当日用完;冻干苗则需-15℃保存,稀释后需在4 h内用完。免疫时,按说明书规定的途径进行免疫,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准确把握注射剂量,做到无菌免疫、剂量准确。

2)严格按照免疫规程进行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注意对畜禽进行加强免疫,提高畜禽整体免疫应答水平。

3)开展抗体监测。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定期抽样检测畜禽的抗体水平,对于水平低的应及时补免;补免后抗体水平仍达不到要求的,可视为免疫耐受或先天感染,应予淘汰。此外,还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和当地流行病特点,合理调整免疫程序,做到科学免疫。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定期对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改善饲养条件,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严禁人员、车辆随意进出养殖场。使用的配合饲料应新鲜无霉变,适当添加电解多维和免疫增强剂,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免疫抑制性疾病,避免畜禽免疫系统遭受损害。

5)普及防疫知识。地方兽医部门除指导养殖场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档案外,还应采取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兽医技术技能比赛或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普及从疫苗采购到饲养管理等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知识。

影响畜禽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以抗体水平为依据、以规范操作为抓手、以饲养管理为重点,可显著提高养殖场免疫效果以及畜禽疫病的整体防控水平。

未来猪肉消费增加不能单纯依赖“多养快出”

联合国粮农组织及经合组织专家分析称,未来1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专家也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猪肉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及城市新增人口。

国内外专家认为,单纯依赖生猪存栏和出栏增加,不能有效解决我国未来的猪肉消费需求。据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研究员朱增勇分析,我国肉类需求增长的满足只能依赖提高养殖效率,通过基因改良、动物保健和饲养方式的改进,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产量。2012年,我国生猪胴体重76.55 kg,出栏生猪6.98亿头,如果生猪胴体重提高到发达国家90.00 kg的水平,那么出栏6.98亿头生猪,猪肉产量将达到6 282万t,完全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出栏6.98亿头生猪,需要能繁母猪约5 080万头(按照目前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约13.7头计算),如果能够将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提高到欧盟国家19.3头的平均水平,则仅需要3 600万头能繁母猪。

专家指出,养猪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虽然中国目前基本已把国际上最好的猪种引进了过来,但由于在养殖观念、信息技术等方面仍较落后,而环境污染、饲料质量不佳,难以把猪的潜能充分挖掘,实现不了价值的最大化。美国2004年育肥猪饲料转化率已经达到1.91,而目前我国生猪饲料转化率在3.00左右。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不仅可以缩短出栏天数,而且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消耗。同时,通过提高仔猪成活率,能够有效降低所需的能繁母猪数,在不显著增加生猪存栏的前提下,满足猪肉消费需求的增长。

针对普通养殖户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当前应加快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建设,特别是发展能与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对等谈判的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规模养殖户组建为一个经济实体,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防疫,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性、计划性,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波动。

此外,需加大对肉类深加工业的研发和扶持力度。通过提高猪肉深加工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生猪产品附加值,而且有利于调节猪肉供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来源:河南日报

2014-01-08

徐剑敏,女,1973年生,大专,兽医师。

猜你喜欢

泰兴市养殖户畜禽
泰兴市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行为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点菜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