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升级背景下对四川发展高端现代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4-03-08四川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晏永和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端发展

●四川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晏永和

当前,四川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呈现新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任务。中共四川省委对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系列决策进行了再思考,作出了立足省情、着眼未来的“六个基本判断和考量”,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六个基本判断”的核心要义是抓发展,而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是为了抢占制高点、实现更有质效的发展,二者是方向与路径、思路与抓手、任务与举措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准确领会“六个基本判断”的内涵要求,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在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顺应大势,增强紧迫意识

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既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又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有力支撑点,也是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增强紧迫感,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是四川审时度势的正确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大数据、云计算、3D 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对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得时者昌,失时者亡。”纵观世界现代化历程,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英国抓住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率先实现工业化;法、德等国抓住了以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电气革命,迅速崛起;美国抓住了以相对论、量子论、信息技术等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和技术变革,为其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仅用30多年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当前,四川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八,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急起直追的区域竞争,四川省委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部署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这是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顺势而动,谋划四川新一轮大发展的科学决策。

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是“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旨在破解一城独大、后劲不足、城乡分割等难题,形成多点多极、竞相跨越的发展格局。“点”是聚集要素、聚拢产业而形成的增长点;“极”是能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经济板块。离开高端现代这个内核,“点”的支撑一定乏力,“极”的辐射必然衰减。可以说,高端现代产业是多点多极的重要内核。作为科学创造的试验台、研发成果的转化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高端现代产业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产业化平台和市场化载体,是创新驱动的重要依托。新型城镇化要靠高端研发、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来支撑,农业现代化更是离不开先进经营模式和现代装备,发展高端现代产业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开辟路径、增添动力,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引领。

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是实现“两大跨越”的当务之急。四川整体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正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但应看到:农业经济大而不强、效益不高;工业主要集中在能源、材料、食品等领域,70%以上是传统工业,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占比偏低,现代服务业比重更小。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既要努力克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驱动不足等长期累积的瓶颈制约和结构性矛盾,又要着力破解当前减少过剩产能与做大经济总量、防范债务风险与保持投资强度、经济减速而不失速等难题。只有从高端现代切入,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才能处理好“抓紧转”与“加快赶”的关系,为实现“两个跨越”找到新引擎,增添新动力。

立足实际,明晰发展路径

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必须将其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中去考量,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中去认识,立足四川产业发展的实际中去谋划,既要放眼全球登高望远,又要紧贴地气明晰路径,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产业体系,走具有改革特征、中国特色、四川特点的高端现代发展之路。

走创新之路。创新是高端现代产业的灵魂。发展高端现代产业必须紧跟产业演进,瞄准科技前沿,实施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一是突破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引不来、买不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着力产品攻关,攻克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善于站在巨人肩上,着力逆向创新,通过解剖先进设备,反向探索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产品的技术原理、设计思想、制造方法,在较短时间迅速掌握其技术,形成产业能力。二是突出企业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健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机制,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应用开发项目与需求脱节、科技评价导向存在偏差等现实问题。要抓大不放小,既发挥大型企业的骨干作用,更要高度重视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2013年全国科技投入超过1 万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华为取得瞩目成就,得益于“马拉松式”的持续高投入,十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达1500多亿元。近年来,我省企业开始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其技术、资金等高投入必然带来高风险,需要健全风险投资、保险、融资等服务体系,分散企业风险。如美国90%的高科技公司,都得益于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四是深化开放合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共享创新资源、分担风险、少走弯路。要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同时,也要防范国外通过开展“垃圾专利战略”,形成“专利丛林”,阻滞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五是创新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加速产业裂变、催生技术创新。应树立现代先进理念,大胆创新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模式,促进产业多元功能融汇、多样产品集中、多层产业集群。如四川省润茂公司与广东省信基公司发起成立中国酒店用品协会,打造集酒店用品研发、批发、博览、电子商务、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聚集了上万家企业参与。

走升级之路。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必须加大技改力度,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促进传统产业脱茧成蝶。一要实施聚优蜕变。跨国公司利用生产模块化,致力于研发设计和营销,把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组装留在发展中国家,始终控制着价值链的高端。我们要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整合产业链条,将资本、技术集中到核心业务,调整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外包和标准件采购,逐步剥离非核心生产环节,聚合优质资源抓升级。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供原料到做产品、从造单个装备到做生产线的提升,为老产业迎来“新春天”。二要推动军民融合。四川军工电子装备与系统研发的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这既是我省工业存量的独特优势,也是发展高端现代产业的潜力所在。应创新军工技术转化机制,以绵阳科技城为突破口,推动成都、绵阳、广元等地大力发展军民融合,打造我省高端现代产业的新生点。三要发展高端服务。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是影响转型升级重要原因。外企在中国攻城略地,频频得手,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服务。而我国企业因缺乏技术研发、市场研究、法律顾问、融资安排、风险分散等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在全球并购与资源配置中常常处于劣势。因此,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研发、高端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为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推动由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

走承接之路。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生产力空间调整等机遇,实行“拿来主义”,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一是坚持高端承接。后发也要高点起步。面对中西部省际之间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应克服压低要素成本、减税让利等惯性做法,靠好的规划破解土地等瓶颈制约,靠优质环境和广阔市场增强吸引,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讲究“产业品相”,提高进入门槛,着力引进研发基地、管理总部等入驻,大力引进专业市场、高档商务开发等新型业态,承接货真价实的高端现代产业。二是坚持智力承接。财富的积累源于智力的聚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高校、科研院所不仅是科技成果的产地,也是吸引高端产业配套发展的洼地。应高度重视高校院所的独特作用,以引进外资的力度引进大学、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筑“智”巢、引“美”凤,吸引优质产业配套落地。如成都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建立了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产业园;新都引进西南石油大学,从而建立了油气化工产业园区,吸引全球四大油田技术服务商中的三家进驻。三是坚持全链承接。全链条产业转移利于减轻企业异地采购成本,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应抓住机遇进行补链、全链招商,着力承接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增进对后续承接产业的吸引力。四是坚持梯次承接。成都一城独大与高中低层次产业的同城集聚密切相关。应把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与产业腾笼换鸟相结合,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科学规划全省产业布局,既退出低质企业,重组低效企业,盘活闲置生产要素,为成都平原引进先进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又有序向周边市(州)延伸产业链,扩大协作配套范围,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梯次发展格局,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实施充实内涵、丰富实践。

走集约之路。集约集群化发展是高端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应高度重视规模扩张与要素趋紧的矛盾,坚持走集约集聚之路,着力“四个一”建设:一要构建一个高端现代产业核心区。总体来看,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突破行政界限,充分发挥其在研发、设计和营销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高地,发展总部型、创新型、技术型产业,辐射带动全省高端现代产业发展。二要建设一批高端现代产业示范园。建设产业园区既利于节约环保、便于管理服务,又利于形成分工协作、配套互补、共生互惠的产业格局。要坚持“四化”联动、产城相融,加大投资强度,推进产业进园区,形成一批产业承载和聚集能力强的示范园区,防止结构同质化、竞争过度化。三要培育一批高端现代产业联合体。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纽带的联合体,实施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重大科技成果集中转化、重要高端制造产品集中营销,是共同应对技术、资金和市场瓶颈的战略举措。我省应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核电装备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一批融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融资机构、供应商、制造商、营销商为一体的高端产业联合体,努力在价值链高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四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群。调整结构必须要有量的积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机制灵活,创新力强、敏感度高,既是做大经济总量、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半壁江山”,又是创新技术、提升经济质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源头活水”。要针对我省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门槛,发展起一大批中小企业集群,真正形成“铺天盖地”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优选扶持,推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

深化改革,强化发展保障

产业是介于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运行系统,既需要微观主体从下往上发挥能动作用,也需要宏观政策从上往下发挥引导作用,尤其需要通过改革激发活力,优化环境,提供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规划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当前要抓住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机遇,用好四川处于这两大经济带的交汇点,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的独特优势,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联通,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编制科学规划,引导高端现代产业沿江多点集中、沿带纵深推进,打造一批我省高端现代产业重镇。

强化市场导向。市场赋予力量,竞争带来繁荣。中国改革30 多年的发展,就是尊重市场规律、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高端现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市场机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对政府实行正面清单制度,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法无禁止即可为。要遵守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遵循市场需求、尊重企业意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紧缺资源配置到有生命力、有效率、有前景的高端现代产业之中。

增强政策激励。现代市场经济既要有效市场,又要有为政府。国际经验证明,后发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预测发展趋势,集中力量定向扶持,可有效缩短产业成长周期,实现跨越赶超。我们要善于学习借鉴,针对创新不足、融资困难、配套不够等问题,创新政策,加大扶持。比如,政府优先购买本国高端产品和服务,对自主创新进行税收减免或奖励抵扣;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和风投基金,通过贴息、补贴、担保等手段对高端产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使高端现代产业持续获得资金投入;制定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高端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等等。

突出人才支撑。人才是企业的基石、产业的支撑。购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引人才。要引进高端人才,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可直接引进、落地生根,也可柔性引进、但求所用;可重点个别引进,也可团队整体引进,配置壮大我省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加强人才培养,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要以实用为导向,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新平台的作用,造就领军人才;又要紧紧抓住近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根据我省的产业规划和转型升级需要加大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探索“订单培养”模式,更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培育创新文化,没有创新文化,就难有创新人才。应大力倡扬敢为人先、崇尚科学、多元包容的精神,塑造符合工业文明特质、适应高端现代产业发展的先进文化,为多出创新人才厚植土壤。

建设法治环境。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治经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法治缺失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产业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改革是产权改革,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家。维护产权就是保护产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就是树立信心。要落实“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推进依法治省,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家化解大富不安、身份焦虑,从而稳定预期、增强信心。(责编:贺贵成)

猜你喜欢

高端发展
高端油品怎么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直企进军高端医疗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何故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