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经济增长中的减排考量

2014-03-05许丽萍康磊

北方经济 2014年1期
关键词:氨氮内蒙古污染物

许丽萍+康磊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经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约束指标的矛盾日益加剧。内蒙古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2013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在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在工作重点上,指出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走出一条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内蒙古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

本文分析2005—2012年内蒙古万元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变化,选取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烟尘,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简称COD)和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产生于许多工业过程中,煤和石油燃烧时都会产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反映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选取以上4项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强度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我区如何减轻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压力。

(一)2005—2012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

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二氧化硫和COD两项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要求,“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增加了污染物氨氮排放考核指标。2012年,内蒙古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38.49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量124.1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83.3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量66.77万吨;COD排放总量为88.39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量为9.08万吨;氨氮排放总量5.27万吨,其中工业源排放1.11万吨。

2005—2012年,二氧化硫、烟尘、COD和氨氮的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都在逐年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年均下降11.9%,烟尘的排放强度年均下降11.52%,COD的排放强度年均下降12.82%,氨氮的排放强度年均下降10.28%。四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均有下降,表明我区工业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小,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多年来采取的环境保护政策行之有效,经济逐渐向着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与国内部分地区的比较

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的江苏省、毗邻的陕西省、东北的吉林省及全国水平相比较,2010—2012年,内蒙古的两项废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远高于江苏、陕西、吉林及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达到15.58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是最低的江苏省的4.3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达到8.38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是最低的陕西省的近6倍。COD排放强度为1.14千克/万元,比江苏省高3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1%,低于陕西省和吉林省。氨氮排放强度为0.51千克/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是最低的江苏省的8.5倍。除COD外,内蒙古其余3项指标均落后于全国水平,说明我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环境治理上依然有很大的潜力。

表1 内蒙古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国内部分省份对比

单位:千克/万元

从另一方面来看,近年来各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建设投资力度、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管理等多种措施,使得环境质量和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各省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基本都高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因此,近3年来四省份及全国主要污染物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都呈现降低趋势。

二、原因分析

近年来内蒙古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实行经济环境综合决策,强化政府环保目标管理,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制度,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过去相比,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科技创新能力差等因素影响,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取得的成效方面

1.多措并举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减排工作,始终把减排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来对待。成立了减排领导小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层层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有关园区、企业和具体项目,强化节能减排责任落实。以减排工程建设项目为抓手,组织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区合计实施燃煤机组脱硝工程建设的机组总装机1014万千瓦。全区共有废气治理设施7395套,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70.1%,烟尘去除率达到98.7%。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658.7万吨/时,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2.2万吨/日,COD去除率达到83.8%,氨氮去除率达到80.9%。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及企业污染在线监控平台等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了重点区域和主要流域污染排放。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深化企业生产管理、污染防治的全过程控制。多措并举控制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内蒙古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能源工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9%下降到2011年的38%,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47.5%上升到59.2%。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800亿元,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同时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立窑水泥、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实行集中生产、集中供热、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禁止建设“两高一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二)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

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内蒙古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大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长期以来,我区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在总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都很高。工业以能源、重化工为主,对资源和能源的依存度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比重大、新兴产业发育不足、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些都造成了我区污染物排放量较高。

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区科技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环保治理和减排力度依然不够。2012年,内蒙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886元,是江苏省的93%,高于陕西省。然而,全年全区完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189715万元,不足江苏省的一半,仅为陕西省的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为858477万元,仅为江苏省的8%,陕西省的72%。

三、未来我区减排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工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污染物产生量和环境风险持续增加,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不足,减排压力依然很大。内蒙古必须认真学习国内外发展经验,按照“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量,降低排放强度,推进内蒙古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一)充分运用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是以市场为基础,利益为原则,处理不同环境受益者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从而利用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污染、调动环保积极性的目的。主要包括各种税费手段,如排污费、环境污染税等;价格手段如资源定价、产品收费、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其它经济手段包括补贴、押金退款、鼓励绿色项目专项资金等。总之,通过税收、价格、电力、信贷等手段,增加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市场生存空间,达到让其减排或者退出市场的目的。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实质在于,从成本和效益入手,使制定的价格真实反映其社会成本,引导企业对经济活动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区在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各种经济手段利用远远不够。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环保税,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环保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点,且较现行排污收费有所提高,鼓励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水平,达到粉尘、废水等方面的减排。同时,内蒙古也在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加强对高排放行业的总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希望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使环境受益者自觉把对环境保护与对经济利益的关心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保护与治理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逐步建立起预防为主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二)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区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但是,由于受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区产业结构仍需持续优化升级。推进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努力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坚持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大力发展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和装备制造业、云计算、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发展道路。

(三)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受资源禀赋制约,我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因此,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石化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及消费总量,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是我区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及风能等清洁能源;增加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供应工作,带动能源终端消费结构调整;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发展形态,构建我区经济社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环境的激励作用,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加强与国内外有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水平,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对减排科技成果的应用,对高污染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更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1.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局;2.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氨氮内蒙古污染物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改进型T-S模糊神经网络的出水氨氮预测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