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如地球失去一切生命

2014-03-03苏晓禾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年1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大气植物

苏晓禾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地球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因为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命居住的环境在宇宙中十分稀少——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迄今为止却仍没有发现另一个地球。事实上,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成立,即生命对地球而言同样不可或缺。假如失去生命,地球便不再是现在的地球了。生命曾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或许只有剥夺了地球上全部生命之后,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

那么,让我们来为地球设想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灭绝吧,轰轰烈烈的超新星爆发殃及到地球,悄无声息的超级病毒侵袭地球等等都可以——你可以用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给地球生命来个了断。倘若此次灾难威力无比强大,能使地球上一切生物——动物、植物、海洋里的藻类,甚至生活在地壳内数千米的细菌,都一命呜呼。那接下来,失去生命的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更加炎热的气候

首先,因为细菌、真菌等菌类消失,所以发生在有机体上的快速降解过程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另一种非常缓慢的降解过程——有机分子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在失去菌类的世界,地球上剩下的生命残骸会变成干尸,在闪电引发的火灾中灰飞烟灭。

之后,地球的气候会越发炎热,尤其是大陆的中心地带,那里的温度会急剧升高。而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森林和草原的缘故。森林和草原是地球的“大型水泵”,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释放到空气中降雨为地球降温。失去了这些活着的植物,“大型水泵”就无法起作用。并且,失去植物也意味着丧失了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而之前这也是植物为地球降温的一种方法,就好像是树木在出汗一样。

失去植物,世界各地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在有些地方影响还会更加显著,亚马孙流域就是其中一个。亚马孙流域之前十分依赖植物,可以说都是依赖植物释放的水蒸气来维持降水量。一旦“大型水泵”失效,那么这里的降水量将严重下降,从而使气候变得更加炎热。

不过,这仅仅是开始。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会越来越多,并使地球进一步升温。二氧化碳为什么会更多?主要是因为失去了海洋里的浮游生物。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浮游生物起着“生物碳抽送泵”的作用,它们能吸收大气中的碳,存储在自己体内,并在死后将其带入海底。这样,当“生物碳抽送泵”停止工作,便会有更多的碳逃逸到大气中。这会使大气含碳量在短短20年内增加到原来的3倍,使全球温度提高大约5℃。

缺少浮游生物带来的不只是这些,它还会引发另一种后果。浮游生物原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将大量名为二甲基硫的成分释放到海洋上空,形成“云的种子”,帮助水蒸气聚集形成云,尤其是形成能够帮助地球反射辐射的低空致密云团。没有浮游生物,反射云减少,地球接收的热量将更多,这会使得地球的气温再升高2℃。所以,统计下来,浮游生物的消失将使地球温度总共升高7℃,而这足以大幅提升极地冰盖的融化速度。然后,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升高,海水会加快蒸发,这将导致受海水蒸发影响的地区更加多雨,比如赤道地区。

至此,地球上的气候将变得非常炎热,而且潮湿的地方更加潮湿,而干燥的地方,比如沙漠,更加干燥。只是不会再有任何生命在乎这些了。

没有了氧气的大气层

前面说过,失去海洋的浮游生物,将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例迅速增大。这仅仅是大气成分变化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大气中的氧含量将急剧减少,直至一点不剩。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制造氧气的植物没有了。

地球早期也是没有氧气的,直到大约20亿至30亿年前,植物光合作用发挥威力之后,氧在大气中所占比例才越来越大。因此,如果未来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消失了,没有了稳定的光合作用,那氧必将消失。科学家估算,植物消失后不到1000万年,氧含量便会不足现在的1%。而如此低的氧含量将使臭氧层无法维持下去,很快,地球就会遭受紫外线的频繁“洗礼”。除此之外,失去氧或许还会让地球色彩更单调。因为没有氧化作用,富铁的岩石不会再呈现人们所熟知的微红色。当然,亮点也是有的,缺氧更有利于形成黄铁矿和沥青铀矿等闪闪发亮的矿物——在没有氧却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的包裹下,大陆表面裸露的基岩将在几十亿年后再次开始形成矿物。

这不是与早期的地球特别相像么?确实如此,但未来的失去生命的地球与早期地球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那就是太阳是不一样的。要知道,在地球刚刚形成的时候,太阳亮度比现在低30%左右,之后不断在变亮,所以,早期地球上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可以为地球保温,以弥补太阳温度的不足。但对于未来更加炎热的地球,这个好处将不再存在,相反,二氧化碳更有可能把失去生命的地球的环境推至极端。

土壤的浩劫

同样,失去所有生命,也会给土壤带来一场浩劫。没有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土壤会被冲刷殆尽。在多雨的山区环境里,土壤将在几个世纪后耗尽,而在地势稍微平缓的山区,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说,地球最终将失去土壤。

大量的土壤总要有个去处,那么它们将会被带到哪里呢?研究模型告诉我们,大部分土壤将被河流带到幅员辽阔的三角洲地区,从那里进入它们最后的归宿——海洋。

在无生命的世界里,河流会完成带土壤入海的任务,而与此同时,它们自己也会有所变化。我们知道,河流形态之所以是蜿蜒的,这大都归功于植物,是植物的根系延缓了河岸被侵蚀的速度,帮助塑造了河岸的形状。因此,当失去植物,水流会开始快速侵蚀河岸,使地表上会出现更多的支流,直到分不清哪里是主流,哪里是支流,河水只是肆无忌惮地流淌。

而随着土壤越来越少,地球的沙漠化会更加严重。沙漠里司空见惯的精细粘土沉积物,大体上都是蚯蚓和其他有机体对土壤进行分解的副产品。没有了这些生物,沙漠里的颗粒物将稀少而粗大,这都是风和水侵蚀基岩后留下的产物。也许,你觉得这点变化算不了什么,但微小的变化经过几十万年的放大,将重新塑造地貌,江河湖海中将聚集更巨大的石块,入海口处和谷坡也越来越陡峭。

看来,失去生命,地球的情况真的很糟糕:更炎热、更崎岖、辐射无处不在,而降水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不过,这对未来的生命诞生或许是件好事——对未来可能诞生在这颗星球上的新生代生命来讲,可能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寸草不生、从零开始的地球更合乎心意了!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大气植物
大气的呵护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将植物穿身上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