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指标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2014-03-01杨培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韩山影响力科技期刊

杨培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 521041)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指标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杨培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521041)

为了了解《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以2005~2012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对其进行学术影响力评估.结果表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虽然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就整体而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学术影响力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韩山师范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期刊,该期刊以为韩山师范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宗旨.此前朱本华[1-2]等通过载文作者和载文被引等方面对《学报》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科技期刊的评价已经开发出众多的评价指标,虽然每一种计量指标均可以从某一角度对期刊进行评价,但是这些指标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动态、定量和客观的指标.同时,随着评价体系和方法的不断开发,更多的研究采取多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已到达从多个角度全面公正与合理评价科技期刊.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学报》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本文以《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3-10]所载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为基础,对2005~2012年期间《学报》的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动态评估模型对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11]进行评估分析.由于不同的计量学指标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动态评估模型就是确定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合理性[12].该动态评估模型主要利用即年指标、海外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比修正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利用即年指标、影响因子、他引率修正总被引频次,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消除评价指标的随机波动而带来的不利影响[12],已被用于多种科技期刊的评价[13-15].本研究期望通过对《学报》2005~2012年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统计以及动态分析,了解近年来《学报》的发展情况和态势,从而为《学报》的客观评价以及定位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收录《学报》的评价指标作为数据来源.选取10个计量学指标用于分析,其中被引指标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来源指标选取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和基金论文比.

1.2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对各项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文献[14-15]的方法计算学术影响力值,动态评估模型的公式为:

其中IY-i是学术期刊每年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值,AY-i、GY-i、CY-i、SY-i、RY-i、FY-i和OY-i分别是学术期刊某一年度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为了方便比较,文中学术影响力值为该评估模型值/1000的值.

2 结果与分析

2.1《学报》2005~2012年各年度文献计量学指标

《学报》2005~2012年期间各年度文献计量学指标如表1所示.

表 1 2005~2012年《学报》各年度文献计量学指标

总被引频次是指某一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载的学术论文在某一统计年份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是客观评价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领域和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总被引频次达到1 371次,年平均171.4次,总被引频次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17.704%.

影响因子作为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由于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因此可公平地评价各类期刊.《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影响因子范围为0.109~0.240,平均值为0.159.在此期间,《学报》的影响因子呈现上下波动,2009年的影响因子最高为0.240,2006年最低为0.109.

即年指标主要用于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的引用情况,是表征期刊即时反映速率的指标,对于衡量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速度以及反映期刊论文对学术前沿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由表1可知,《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即年指标范围为0~0.046,平均值为0.021.在此期间,《学报》即年指标呈现上下波动,2008年的即年指标最高为0.046,2007年最低为0.

他引率作为表征其他期刊引用比率的指标,对于评价期刊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从表1可以看出,《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他引率范围是0.86~0.98,平均值为0.947.

被引半衰期是衡量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即指某一期刊在某年被引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它表明期刊的经典性程度,被引半衰期长的期刊要比短的期刊的影响更深远些[16].由表1可知,《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的被引半衰期在2.940~6.250,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1.197%.

来源文献量是期刊在某一统计年度所刊发的论文总量,是反映期刊选题和信息的直接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期刊的读者量.由表1可知,《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年发文量在120~133篇之间,年均127.4篇.

期刊论文的地区分布数是表征该期刊社会认可度、稿件来源以及是否为全国性期刊的指标,因此也是评价期刊水平和价值的指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学报》论文地区分布数在6~14之间,平均值为9.5.该指标的变化较大,其中2008年期刊来源的地区数量最多为14.

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如表1所示,《学报》2005~2012年期间机构分布数在23~40之间,平均值为32.8,其中2008年达到40,在此之前呈现逐年上升形式,之后出现逐渐下降趋势.

海外论文比是反映期刊稿源国际化的指标之一.《学报》海外论文很少,仅2007~2010年期间有少量的海外论文.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中基金资助的论文的比例,对于衡量论文学术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中基金论文比高,尤其是国家级基金或项目支持的论文比例高,说明论文的学术价值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国家级基金或项目支持的科研项目往往代表某一领域内的前沿发展方向,因此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对于提高期刊的质量或者学术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由表1可知,《学报》2005~2012年基金论文比在0.180~0.378之间,平均值为0.262,该项指标在此期间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181%.

2.22005~2012年《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变化

《学报》2005~2012年期间的学术影响力值(见表2)分别为:2.020、3.138、4.811、7.941、8.322、9.019、10.480、14.208,年平均值为7.492.在此期间,《学报》的年度学术影响力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137%.

表 2 2005~2012年《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值(I值)动态变化

3 讨论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期刊其价值不仅仅在于通过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思想,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由于高校学报因高校而生,其自产生之日起就肩负有传播大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使命,同时也是展示学校学术风采和精神风貌的窗口,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增强学校的美誉度.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的一部分,与高校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学报》中的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等在2005~2012年期间增长较快;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等指数呈现上下波动,而他引率和来源文献量8年来变化不大.来源文献量变化小主要受制于学报刊期和版面.自2008年之后,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均出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学报》发表的本校论文增多所致.同时,基金论文比和总被引频次相应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报》在以后的组稿和选稿时在注重稿件质量的同时,也可适当考虑稿件的来源地和机构.总被引频次的上升并未带来影响因子的相应上升,表明某一年度发表的论文在随后的1~2年内的被引较低,总被引频次的上升主要是之前其它年度论文的贡献,这个也可以从被引半衰期数值的逐年上升反映出来.这需要在以后的选稿和组稿时,注重论文研究的创新性以及对学科前沿的关注.

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受到期刊本身质量以及刊发论文的数量的共同影响,是期刊作用和价值的反映.学术期刊只有提高学术影响力才能具有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于评价科技刊物的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类别包含42个指标,其中常用于学术性科技期刊的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15,17].本研究采用2005~2012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收录的《学报》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为数据来源,参照何学锋[12]和方红玲[15]等提出的学术性期刊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采用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等评价指标评估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学术影响力值在2.020~14.208之间,平均值7.492.《学报》在2005~2012年期间虽然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1]朱本华,温优华,黄部兵.《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011年载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0(2):78-81.

[2]朱本华,黄部兵.《韩山师范学院学报》载文被引统计分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4(6):101-104.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1]何学锋,彭超群,张曾荣.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00-401.

[12]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13]姜联合,姜丹.科技期刊动态评价指标—趋势指数[J].编辑学报,2001,13(2):81-83.

[14]姜联合.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J].编辑学报,2001,13(5):25-252.

[15]方红玲.2006-2010年我国眼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动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98-502.

[16]高玳珍,张茜茜,徐仲溪.我国植物学期刊学术水平的比较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6):98-102.

[17]赵惠祥,张弘,刘燕洋,等.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属性分类及选用原则[J].编辑学报,2008,20(2):179-182.

Anaylsis of Bibliometrics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f Academic Influence of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YANG Pei-kui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In order to get to know the academic level and quality of 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base on collection data from“Chines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in years 2005~2012),bibliometric meth⁃od was applied to do analysis on the journal in terms of total citation frequency、impact factor、immediacy in⁃dex、other-citing rate、half-life of citatoin、article quantity、distribution areas、distribution agencies、overseas papers、funded papers etc,and assessment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its academic influ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academic quality and influence have varying improvement during years 2005 to 2012, but leaving great need to be better improved.

bibliometrics;evaluation indexes;academic influence

G350

A

1007-6883(2014)06-0100-05

责任编辑朱本华

2014-10-29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项目(项目编号:GBJXC1151);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207)

杨培奎(1984-),男,广东汕头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韩山影响力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更 正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另类惩罚
刘会军作品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