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恢复期异常行为探讨及对策

2014-03-01曹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卧床

曹婕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江油 62170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恢复期异常行为探讨及对策

曹婕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江油 621700

目的分析恢复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恢复期患者,按照恢复期是否出现形为异常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为没有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治疗组26例为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分析形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恢复期行为异常的原因,同时分析出现异常行为的处理方法。结果恢复期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与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心理恐惧、担心因素,长期卧床,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关,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116,4.273,4.116,4.099;P<0.05)。与没有按医嘱服药无关,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χ2=0.294;P>0.05)。结论患者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存在恐惧、担心等不良情绪,长期卧床,护理措施不到位,均能影响患者出现结核性脑膜炎恢复后的异常行为。因此关注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强护理,可以减少结核性脑膜炎恢复后的异常行为发病率。

结核性脑膜炎;异常行为;对策

结核性脑膜炎(Meningitis)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脑膜而导致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脑病,此病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治疗时给予频繁的腰穿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依从性,因此预后并发症较多[1]。在恢复期常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经系统治疗后急性症状消失,实验室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均为正常,患者进入恢复期。其中对照组16例为没有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1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28.1±0.5)岁。住院天数为8~16 d,平均住院天数为(11.1±2.1)d。治疗组26例,为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语速明显增加,语音异常增大;静息状态时频繁用手足接触他人,反应迟钝和表情呆滞,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和夸大妄想等异常行为。2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1.4±1.7)岁。住院天数为9~17d,平均住院天数为(12.6±2.3)d。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病史者;严重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行为异常原因分析。自行设计表格,对观察的病史、生活习性进行调查。由患者家属辅助填表,每位患者填表三次,以确定结果准确性。由同一主治医师,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恢复期出现行为异常的患者,与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心理恐惧、担心因素,长期卧床,护理措施不到位有关,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116,4.273,4.116,4.099;P<0.05)。与没有按医嘱服药无关,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意义(χ2=0.294;P>0.05)。

3 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因此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让患者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病情走向,让患者了解在恢复期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2]。

3.2 心理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一般起病较重,同时结核性疾病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需隔绝长期治疗。因此患者长期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担忧、恐惧、抑郁等。影响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正常沟通,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3-4]。因此我们引导医护人员或家属多陪伴患者,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对于不良情绪及时疏导,对患者及家属所存疑虑及时解决。因此护理人员与家属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不良情绪疏导,使患者树立站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从而减少术后出现行为异常的发生率。

表1 两组行为异常原因分析 n(%)

3.3 改善长期卧床现状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长期卧床,同时因为疾病的因素,限制与人及外界声光的刺激。长期卧床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和外界处于基本隔离状态,容易出现孤独感,同时家属与医护人员主要关心患者病情的治疗,没有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患者心情抑郁或焦燥,也会诱发行为异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的治疗。因此本组研究认为,改善患者恢复期的异常行为,需建立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首先家属要建立患者的社会正常圈子,在不影响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安排患者的朋友、同学、同事、亲属进行探望,为患者带来新鲜的信息,让患者感觉可以正常参与社会生活,不被社会所遗弃,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丰富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属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要丰富谈话内容,多谈论病情以外的话题,让患者多参与家庭与社会生活,找到归属感。最后适当让患者阅读报刊,了解外界信息而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同感,避免患者出现被社会遗弃的感觉而产生心理失衡。

3.4 加强临床护理

加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5]。指导患者正确进食,以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为主。每日清洁护理患者会阴部,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指导其进行膀胱功能的锻炼。给予患者优质护理,保证病房干净整齐,温度适宜。对患者进行舒适体位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或者具有活动障碍的患者,制定详细的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同时要对给患者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保证患者心理生理同时恢复。患者出院前要给予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6]。

[1]Gonzalez-Granado LI.Treatment for tuberculius meningitis[J].Rev Neurol,2009,48(12): 672.

[2]千荣.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1(1): 83.

[3]卓燕薇, 李海芳. 观察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12): 132-133.

[4]王蕊,陈世峰. 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 10(3):12-14.

[5]任敏. 循证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2013,10(3):107-109.

[6]王莹.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 1(1): 83.

R529.3

B

1674-9308(2014)06-008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6.058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卧床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