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动词性结构歧义现象初探

2014-02-28施文雄

参花(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谓词歧义宾语

◎施文雄

现代汉语动词性结构歧义现象初探

◎施文雄

所谓歧义现象就是指句子或短语的多义现象。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在其产生之后也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歧义现象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现代汉语动词性结构的歧义现象,这种歧义现象是句法歧义,句法歧义一般起到的是消极作用,从表达的角度说,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使交际受阻,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从理解的角度说,容易背离表达者的原意,使认识走样,给理解带来偏差。

汉语里的歧义现象种类繁多,从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现代汉语的语法歧义现象。语法歧义是由于同样的词序词形而语法关系不同所产生的歧义。像“学习文件”既可以理解成“供人们学习的文件”,又可以理解成“拿文件来学习”,前者为定中结构,后者为述宾结构。这就是由语法关系不同而造成的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下文我们将从动词性结构入手,以之为例进行分析。

动词性结构中包含着好多种结构,如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等,本文主要探讨动词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在这里,我们参照马庆株先生在《述宾结构的歧义初探》当中所运用的分类方法,把前者称为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的外部歧义,把后者称为它们的内部歧义。下面我将分别分析述宾结构和述补结构的内部歧义和外部歧义。

一、述宾结构的内部歧义

动词与名词之间有形容词、动词或可作补语的名词时,可歧化为不同的述宾结构。

前者是述语+偏正结构组成的宾语:招待自己的好朋友;后者是述补结构组成的述语+宾语:把朋友招待好。

前者是述语+述宾结构组成的宾语,后者是联合结构组成的述语+宾语。

(3)录制了一个小时的节目 (3′)录制了一个小时的节目

前者是述语+偏正结构组成的宾语:节目可以播放一个小时,后者是述补结构组成的述语+宾语:录制花了一个小时。

类似的例子还有:“卖光鸭子”“演好戏”“读好书”、“打死老虎”、“吓坏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砍了三个月的柴”、“做了一天的点心”。

二、述宾结构的外部歧义

我们把述宾结构与词形相同的其他结构之间所产生的歧义叫做述宾结构的外部歧义,述宾结构很容易和其他结构发生歧义,在这里,笔者主要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一)述宾结构——偏正结构

此类歧义多发生于以下句式:

1.动词+名1+的+名2

在这种句式中,发生歧义的条件有:a.动词和名1、名2都可以发生动宾关系;b.名1和名2之间可以构成多为领属关系的定中搭配;c.动词和名2之间,既可以有“施事—动作”关系,又可以有“动作—受事”关系。

2.a.动+动+的+名

b.动+形+的+名

在这种结构中,谓词性成分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形容词,谓词性成分如果是动词,那么两个动词间应该能构成动宾或动被关系,同时动1应能与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像“参加跳舞的妈妈”,不符合上述条件,便不构成歧义;谓词性成分如果是形容词,那么该形容词可以和动词构成述宾或述补关系,像“拉短的绳子”就不符合。

3.动+名这是层次相同,句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进口设备”在结构上既可看作述宾短语又可以看作偏正短语,前者可理解为“进口了设备”,后者可理解为“进口的设备”;同样,“红烧牛肉”作述宾短语讲时可理解为“把牛肉红烧”,而作偏正短语讲时,可理解成“红烧了的牛肉”。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如“组装电脑”“学习文件”“翻译小说”等。

(二)述宾结构——述补结构

谓词性结构+谓词行结构

前者是想起床或想站起来等意思,是一般动词作宾语,“想做某动作”或“改变某动作”;后者是趋向动词作补语:“某种事情被想起来”。

三、述补结构的内部歧义

1.结构层次不同

(11)染红/了 (11′)染/红了

A.层次问题,前者是“染红”加“了”表示动作结果的完成,可以理解为已经染红了;后者是“红了”作“染”的补语,表示“染得太红了”“红得太过分了”。

B.重音问题,两种结构有不同的语音特征:前者重音在动词“染”上,后者重音则在“红”上。

与此相同的结构还有“放大了”等。

2.语义关系不同

(12)写得好 (12′)写得好

前者表示可能,即能写好,其否定形式是“写不好”、有“不能写好”的意思;后者表示结果,其否定形式是“写得不好”。二者的区别在于其否定形式有没有“得”没有“得”的话,其肯定形式为可能补语,有“得”的话,其肯定形式为状态补语。

四、述补结构的外部歧义

同样,述补结构也很容易与其他结构发生歧义,下面主要分析几中常见的情况:

(一)述补结构——述宾结构

谓词性结构+谓词性结构

前者是“不能想起来”或“没想出来”,是思考过后没想出来的意思;后者是不想从某一个地方出来的意思。“想”是一般动词,相当于“思考”;后者是助动词,表示意愿。由于动词的类不同,所以结构关系不同,前者是述补结构,后者是述宾结构。

2.受事格与结果格重合

前者可以理解为提拔为连长,是述补结构;后者可理解为提拔的是连长,述宾结构。

(二)述补结构——连谓结构

前者是述补结构,可解释成“把某种东西搬到一个地方去”,后者作连谓结构讲时,可解释成“去一个地方搬某样东西”,其实两者的动作趋向是不同的,前者是东西被搬离,后者是东西被搬来。

(三)述补结构——主谓结构

“买好”作述补结构讲时,可理解成“把东西买好”,这里的“好”有完成的意思;若“买好”作主谓结构讲时,可理解成“买这一行为是好的”。

五、歧义的消除

歧义现象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它又毕竟是语言中尤其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作为客观语言现象,我们无法消除它,而就语言的运用和解读而言,可以设法消除这种歧义。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句内语境,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

1“学习报告”是歧义结构,既可以解释成述宾结构,又可以解释成偏正结构,但放在“(他们正在)学习报告”或“(我去领)学习报告”中,却没有了歧义,这是句内句法关系制约的结果,“正在”后面要跟一个动词性结构,“学习报告”就只能是述宾关系;“领”后面要带一个名词性结构,“学习报告”必须是偏正关系,这就是句内语境制约,主要是句法制约。

在“动+名”这一结构中,究竟该词组是述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是与名词的控制度有关的:控制度高的名词为施事,与前面动词构成偏正结构,如“指挥军官”、“指导老师”;反之,控制度低的名词作受事,则与前面的动词构成述宾结构,如“指挥战士”“指导学生”。

2.唐代诗人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的诗,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指夜半钟声送到了客船,有人认为指夜半钟声之中到了一条客船。就字面而论,两种说法都讲得通,可是诗的题目是“枫桥夜泊”,说明是停靠在桥边的船,所以只能取前一种说法,这就是依靠上下文来理解怎样消除歧义的。

歧义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针对歧义产生的原因,选取相应的消除方法,从而使表达更加准确。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芙蓉中学)

(责任编辑 徐瑞)

猜你喜欢

谓词歧义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宾语从句及练习
eUCP条款歧义剖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