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监查”因地制宜

2014-02-28邢燕彬王立平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测试人员监督机制监督

□ 文/邢燕彬 王立平

“内控监查”因地制宜

□ 文/邢燕彬 王立平

自我测试监督机制,是集团企业满足监管、实现规范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必由之路。

资宣/图

随着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发布,建立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和要求。特别是经过对国内一系列重大风险事件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人们对内部控制规范管理、防控风险的作用达成普遍共识。在业务结构趋于复杂化、管理层级多、领域宽泛的集团企业,如何加强自我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体系设计和执行存在的问题,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内部控制及自我测试监督机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为基本要素,形成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目的,强调控制动态执行和持续改进的管控体系。内部控制体系运行需要对传统管理模式实施流程再造,实现业务流程化管理和风险节点控制,达到管理程序、职责、风险点、控制措施和依据的有机统一。

内部控制自我测试监督是指企业自身采取必要的方式方法,检查控制程序、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执行动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执行效果是否满足控制目标需要,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为体系考核评价、改进和责任追究提供充分依据的过程。构建内部控制自我测试监督机制就是基于实际,建立以企业内控部门为主导、以内控工作人员为主体、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执行为目标的系统化测试监督方法、运行模式和保证措施。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测试监督现状

自我测试监督压力加大。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上市业务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外部审计测试、管理层测试、运行评价测试和地区公司自我测试相结合的测试监督模式,对所属企业形成巨大的外在推力,促进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强化对地区公司自我测试监督的制度约束,对测试范围、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明确考核指标,加大了所属企业自我测试监督的压力。

业务结构复杂,流程覆盖面广。

业务重组整合后,集团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复杂业务格局,内部控制体系覆盖面扩大,业务流程量以及控制环节增加。以昆仑集团公司为例,内部控制体系覆盖财务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科技管理、安全环保等各业务领域。

测试人员的队伍状况难以满足需要。一是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成为相对普遍的问题。二是测试人员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测试监督全面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方式方法多样化要求。

测试方法和依据有较大的局限性。按照测试规范,测试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检查和再执行。观察和再执行的方法由于受业务流程、观察时点等限制,测试人员一般很少使用,比较常用的是访谈和检查。访谈是一种确信程度较低的取证方式,一般不被重视,仅作为测试人员了解业务程序、做出职业判断的一种非确定性依据。检查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取证方式,但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测试工作量和时间的压力,往往只局限于检查是否有审核审批、是否有签字盖章等表象化、形式化内容,难以达到应有的测试效果。

构建自我测试监督机制的对策

构建自我测试监督运行机制的核心是针对关键环节,建立相互关联的系统化方法、制度和运行程序,解决“瓶颈”问题,保障测试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构建目标明确的组织运行机制。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按什么方式做才能保障运行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自我测试监督一般分为专项测试和集中测试。专项测试针对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由于范围较小,便于组织运行。集中测试覆盖全部所属单位和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为了保证测试效率和质量,应实行分阶段、分组测试。分阶段测试的目的是缩短每次集中测试时间,防止内控工作人员在长时间测试中身心疲惫,降低效率和质量。分组测试有利于各测试组之间形成竞争意识,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每次测试前都应根据测试范围,明确工作目标和组织运行方式,形成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构建职责明确的测试准备机制。主要解决在业务结构复杂、测试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的条件下,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和有效利用现有测试人力资源,落实责任,加强约束,保证测试工作合理、有序、有效的问题,应关注三个环节:细化事前调查,明确测试重点;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内部制衡和工作质量评价;制定测试指引,明晰操作程序和方法。

构建权威可靠的报告生成机制。主要解决报告“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价值和可追溯责任依据的问题,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遵循例外事项缺陷评估程序,对影响企业资金、资产安全完整和成本、利润真实性等实质性问题开展全面的缺陷评估,确定缺陷等级;二是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查找问题产生原因,对涉及公司管理职责交叉、重叠和真空等重大问题,有针对性提出管控建议,增强测试报告的指导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昆仑集团公司与诸多集团企业一样,都是在统一内部控制架构下完成体系建设,而且业务相同或相近,因此昆仑集团公司的实践具有相对普遍意义。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成为必然要求的背景下,在完成业务重组、外部监督频次逐步减少的条件下,集团企业面对复杂的业务结构、宽泛的管理领域和承担的重大责任,只有因地制宜,探索并建立以人为本、以执行为核心、以科学和适用方法为保证的自我测试监督机制,促进自我测试的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内控由形式上的符合向实质性符合转变,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外部监督的依赖,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这是满足监管、实现规范管理和风险控制、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公司昆仑集团 商贸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测试人员监督机制监督
进一步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体系研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
软件测试误区分析
浅析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应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绿植防辐射只是个传说,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