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怎样写MPA学位论文

2014-02-28李旭颖

人民公仆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表公务员论文

■ 李旭颖

公务员怎样写MPA学位论文

■ 李旭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包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都需要公务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战略定力、科学的理论体系、扎实的实践能力,以推进国家和政府建设总目标的实现。这决定了公务员培训教育将更受重视。

为激励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公务员法》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在职期间内的培训有专门规定,公务员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不少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开创了各种形式的公务员教育培训;公务员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主动地选择继续学习。2001年,我国引进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并作为公务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公务员怎样写MPA学位论文?笔者结合编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谈一些体会:

一、论文的体例格式

论文写作应遵守论文体例格式的统一要求。目录一般到三级,即章、节、目。根据写作内容,可以适当放宽,但最多到第四级。如果目录中有图表,图表应在正文前。图表目录的排列:一是图表分离,先排图后排表;二是注意图表序号是否顺延排列;三是注意图表的名称与正文是否一致。

二、论文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公务员撰写论文,应从现实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含义有二:一是不能直接将理论套入实践中的某个问题;二是应运用理论贴切地分析实践问题,切忌理论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两张皮”现象。例如,有的论文将逻辑起点设定为“理论问题”,根据研究范式,将“理论问题”改为“发现与分析问题”比较符合逻辑,符合“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精神。

三、学术表达的正确性

首先是搞清楚学科名称。例如,关于气候变化的论文中说“气候变化学科”。事实上,气候变化不是一门学科。与气候相关的学科,有大气科学和气候学;与气候研究相关的领域,有气候变化经济学和气候法律学。

其次是应区分理论与思想。应追根溯源理论的原始领域。现代各个学科有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各个学科之间的借鉴、通用越来越普遍。论文中说原始状态,就要搞清楚理论始自哪个学科。例如,有的把源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热炉原则”张冠李戴到公共管理理论中。

第三是应把握学科、学派各种理论的核心。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不属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领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四、学术表达的规范性

论文研究架构、论证逻辑结构应根据论文研究范围命名;说明、证明某一问题应标明具体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主要考察对象。

论文路线图或者总体框架图,必须清晰、准确地体现出论文的逻辑框架,不能模糊不清,必要时可以增加一些双向箭头以表明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影响。

要注意理论的历史背景。例如,搞清经济学理论与历史相关的节点。有的论文把凯恩斯主义和美国罗斯福实行的“新政”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认为“新政”是按照凯恩斯的药方,实施凯恩斯主义把美国经济拖出了泥沼。事实上,罗斯福实施国家干预政策早于凯恩斯的《通论》。

五、学术表达的严谨性

第一,有的常识未有定论,用肯定语句表示有缺漏。例如,有研究少数民族的论文中,“除了55个少数民族外,还有一些尚未识别确定的群体,如老品人、八甲人等”。这里,以删除“八甲人”为妥。一般认为,老品人、八甲人为我国未识别族群之一。有人认为八甲人迁徙自缅甸,应属哈尼族一支,但未能证实。1958年,经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政府调查组调查、中国社科院参与主持并于1959年10月编纂出版的傣族第一本历史书《傣族简史简志》,澄清了“八甲人”之说。

第二,学术用语、人名尽量使用常规译名。译名最好使用大多数人习惯的用法。例如,大陆习惯使用“亚当·斯密”,港澳台习惯使用“史密斯”,宜沿用“斯密”;例如,中国称“海参崴”的城市,俄罗斯叫作“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三,习惯用法应规范。例如,“上个世纪”。一般情况下,作者习惯使用“上个世纪”是指20世纪,这可以从上下文判断出来。但是,有的论文从上下文看还以为自己在20世纪。因此,“上个世纪”实际上是19世纪。同样,“去年、今年”的表述不严谨,应写清楚哪一年,便于以后查找。

很多公务员撰写论文习惯使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国以来、解放以来”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以来”一般情况下没有问题,但是,涉及港澳台或者外事,还是以“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宜。

六、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论证逻辑链条的表述应路径明晰

图表是论文观点和论述逻辑性的集中表现,其严谨性是论文质量的重要考量。图表中的各个子模块、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线、框架线,符号等,应明确表明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影响,充分表达论文的思想。

(二)全面挖掘,培养文献综述的能力

作为学位论文,对有争议、有讨论、没有统一定义或概念的,应作全面的回顾或者总结性概论;对研究对象的不同思想、流派进行梳理;对某一理论的演进过程全面呈现,不能截取一段。例如,有的论文核心概念之一是公共领域,但只介绍了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界定。在相同级别和相近研究领域内,同样对“公共领域”有深入研究的,至少还有杜威、布鲁纳、熊彼特、阿伦特。他们或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或从哲学及其他的角度探讨公共领域问题,应作简介。再如,有的论文研究乡村治理,但在文献综述的部分和用理论研究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论及梁漱溟的“乡村自治”和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这不可避免地成为遗憾。

(三)论据与论点的匹配

论点不论大小,论据应能正确支持论点。例如,有的论文列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中国人公共精神之缺乏”。从这一点,显然不足以推出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的结论。中国读书人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共精神和情怀。况且老百姓尚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

(四)避免思维的混乱

要符合论文语境。例如,有些作者的学位论文是从课题、项目转化而来,应该注意课题报告和学术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在撰写上的区别,最起码应注意把“本项研究”、“本课题”之类的词语改为“本文研究”、“本论文”。

论述过程中应反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有论文研究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及百老汇与美国精神之间的关系。论文说,美国精神由以百老汇为代表的娱乐业所塑造,谬矣。美国精神是美国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塑造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由娱乐业塑造,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悲哀。百老汇的兴起和鼎盛期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所以,单从时间上看,百老汇也不可能承担起如此重任。

区分概念涵盖范围的大小、层次,不混淆使用。例如有的论文研究国家软实力,把国家组织行动的整合能力等同于软实力。软实力的定义,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可以看出,两者截然不同。当然,软实力可以在一定时间、一定事件、一定领域表现为国家组织行动的整合能力。

(五)避免绝对化表述

例如,“假设委托人可以不花任何代价就能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那么委托代理关系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的表述,“任何问题”过于绝对,似乎“信任问题”更为妥当。再如,“更重要的是,多少年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我们依然如故”。这句话彻底否定了改革多年的成效,似乎改为“这种政企关系并没有实质性改善”为妥。

(六)避免敏感性表述

关于政府。例如,“可以肯定地说,离开政府这个靠山,就没有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这个靠山”改为“政府的支持”为妥。

关于民族政策。例如,“要让双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水平,又懂本民族语言”。根据民族政策,最好把本民族语言放到前面。

(七)摘要

部分只需客观介绍创新点,不宜给自身论文的创新程度定性,不宜出现对自我的过高评价,例如“本论文极具创新性”等表述。

注意论文表达的肯定性。例如,“可能的创新之处”欠妥,论文要实事求是,不要故作谦虚,创新了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是没有创新。

要少涉及研究方法,除非论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者方法论与众不同。尤其要注意的是,“理论分析方法”不是研究方法。有的论文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时,列举了三种以上学科(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和五种以上理论(行政组织理论、决策理论、合法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概括为“理论分析的方法”。诚然,列举的都是理论,但是,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身就需要理论的支撑,所以,“理论分析的方法”的表述不必在研究方法中提出,可以表述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八)结论

这部分的名称应予以规范。有“结语”,有“结束语”,有“结论”,学位论文以“结论”为宜。

这部分的内容,不写论文的篇章结构,要写结论和创新点。创新点在这部分体现较为合适,论文一开始尚未展开论述就写“创新点”似乎早了一点。在论文最后写,是水到渠成。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编辑,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图表公务员论文
篮球公务员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