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在职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2-24于庆学

决策探索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资职工机构

于庆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就需要践行人人成才理念,发挥各类人力资源的科技支撑作用。在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必须科学发展。而当前存在的基层(市、县)在职人员多与培训实力、水平低的不匹配以及在职培训本身存在问题,是基层在职培训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阻碍。

一、当前基层在职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兼职师资整体授课水平不高

基层社会培训机构和部门内部培训机构的专兼职师资,无论从学历上还是资历上,客观上都没有国家级、省级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高;基层培训机构师资能力也不均衡,有的授课水平高,有的授课水平低;不少师资特别是部门内部培训机构的师资,并不特别擅长教学工作;同时基层培训机构对师资的管理上存在缺位,对授课准备、培训情况的好坏缺乏有效监督。

(二)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需求不明确

所谓培训针对性就是指要解决好各部门工作中存在哪些不平衡、岗位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广大职工哪些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实际上,一些培训机构对哪些岗位最需要培训不够明确,对培训需求掌握程度不深,没有分人员层次和专业进行培训,选取培训对象、培训岗位存在随意性、主观性,培训课程设计不合理问题,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造成针对性不强,需求不明确。

(三)培训对象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培训对象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培训个体接受培训内容的能力不同。同一期培训,学习效果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培训机构如不根据受训对象知识层次、学习能力不同的特点开展培训,就会造成培训上“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消”的状况。

(四)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各基层培训机构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课堂讲授法,授课老师对学员采取灌输式培训,学员被动听课记笔记,老师与学员之间互动交流不够。这种较单一的培训形式造成的结果是有些知识理论其实不用讲,学员都明白,浪费培训时间;或者有些授课内容不易通过讲课式方法让学员学明白;或者教师不清楚学员对自己授课形式的真实感受。造成培训一味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员的主观参与性,造成了培训效果受影响受局限的情况。

(五)学风不正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学风,一些人存在着学习浮躁、急功近利,重结果不重过程、照抄照搬、学用脱节等学习动机不纯、学风不正的问题。同时一些送培单位缺乏对职工参加培训重要性意义的引导和学风问题的监督,造成一些职工放松自身要求,应付培训。学风不正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在职培训效果的建议和对策

(一)狠抓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聘任原则、聘任条件,明确师资职责。培训机构聘任教师要坚持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智力引进的方式增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聘任条件中要彻底打破那种职务高、职称高授课水平高的思想认识,敢于将那些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知识能力强的人才,甚至是基层一线的职工聘请到兼职师资队伍中。

二是强化师资管理。基层培训机构要监督培训开展状况,适时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加强与教师队伍的沟通,使其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对兼职教师,要实行师资动态管理机制。培训机构还要强化对专职教师的管理,要通过培训学员测评、教学评估等方式,切实掌握专职教师的培训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推进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务必高度重视。基层培训机构要扩大培训需求调研范围,积极通过网络等现代媒体技术做好社会培训需求。部门内部培训机构还要配合培训管理部门加强调研,分析好本部门工作薄弱环节、薄弱岗位以及岗位职工个人工作薄弱方面,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本部门以及职工培训需求,做好培训可行性分析研究,确保制定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二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机构要制定精细培训方案,做好培训准备。做到培训不同,方案、侧重点不同。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要建立互动机制,避免灌输式培训。要从严治学,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考勤管理,狠抓课堂秩序,严格履行请假制度,切实加强学员管理和教学管理等。

三是学用结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职工参加完培训,只有将理论成果转化到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培训效果。培训机构要做好学员训后信息反馈工作,为逐步提高培训水平提供实践依据。各送培单位要执行好职工学后汇报制度;加强职工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情况调查,实行职工培训能力级别评定机制,并赋予激励机制;为实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培训效果最大化,对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各单位还要组织内部交流,以受训职工为师资开展内部再培训,扩大培训效益。

(三)建立科学的在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培训工作的好坏最终反映在学员培训结束后能否学用结合、在工作中发挥出培训的作用,因此开展评估必须以这个最终反映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开展评估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培训前,对培训方案是否合理、专师资授课内容是否必要、培训形式对具体培训对象的影响、培训对象知识接受能力等等进行评估,检验培训准备工作的合理性。

二是培训期间,对开展课堂情况、教师感受、学员反馈、结业考试等进行评估,考核学员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深度。

三是培训结束后,调查学员学用结合情况、学员所在单位评价,了解学员学用结合情况以及学员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业绩、推动岗位工作水平的情况。

(四)更新培训理念,推进“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提高职工培训认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必须要推进“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理念,使职工从内心接受培训并积极参加。

一是加强学风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职工参加培训期间,培训机构是第一责任人,要以制度约束人、培养人,避免不必要的人情关系,确保职工安心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考试评价机制。培训机构要严把考试关,确保通过考试检测学员学习的真实水平。另外,要转变职工思想,提高培训重要性认知。

二是减轻职工在培训期间的压力。职工参加培训,本来就是一件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辛苦的工作任务。因此送培单位在职工参加培训期间应尽量减轻职工负担,鼓励支持职工安心培训,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培训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

(五)创新机制,保障在职培训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完善培训档案备案及考核制度,增强培训内生动力。各送培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建立职工培训档案的重要性,逐步将职工培训档案纳入职称评审、干部晋升条件之一,把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

二是大力发展自主选学,践行人人成才理念。每名职工的业务能力、知识层次各不相同,培训需求各异。各送培单位要本着一切有利于部门事业发展和职工个人进步的观念开展培训工作,因材施教,除了组织安排的各类培训之外,要鼓励支持职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学,践行人人成才理念,增强培训收益,实现单位事业和个人发展需求双丰收。

在职培训效果研究只是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建议,但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基层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和部门实际,积极研究在职培训效果量化评价办法,掌握好在职培训效果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培训工作策略,不断促进基层在职培训工作科学发展。

(作者系开封市气象局纪检组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职工机构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