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官不好当”的迷惘期

2014-02-24柏建全

决策探索 2014年2期
关键词:初心党员干部习惯

柏建全

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一项项规定和措施的陆续出台,李东生、杨刚、刘铁男、李春城等十几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以及级别不等乃至村官的腐败分子被查处,彰显了自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人们也看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活力之源、希望所在。正如我国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所言,目前反腐败的形势呈现出中央对反腐的重视、认识的清醒、反思的勇气、高层的表率、行动的迅速、群众的拥护、良好的效果等九个前所未有的局面。近期一日一贪官的落马使我国反腐接近了“廉洁拐点”。

然而,当下在少数干部中产生了一种“官不好当”的思想,束缚着思路的开拓,左右着前行的步伐,阻挡着深化改革的进程,究其缘由,不外乎以下几种。

其一,“官不好当”是惯性使然。这个群体中的干部习惯了官邸前车水马龙,外出时前呼后拥的壮观场景;习惯了豪华餐厅里的奢侈显赫,会场上颐指气使的“土豪”气;习惯了处置群体事件时的飞扬跋扈我为雄,面对不同声音时权力至上唯我尊的霸气。从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中秋国庆不送礼再到元旦春节不用公款购买鞭炮、年货等严控措施的“红灯”闪烁,而被这一“急刹车”闪了腰。

其二,“官不好当”是困惑所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领导干部的权限职责更加规范,各级机关内设机构的权责配置更加科学,党员干部工作生活条件的监督更加透明。因此,沉浸于往日那种权握手中呼风唤雨、培植亲信撒豆成兵的自豪感,以及拿钱买官、用权换钱的优越感之中。一旦权力受限,利益受损便觉官场乏味。

其三,“官不好当”是在躲在暗处“隔岸观火”。面对疾风骤雨式的反腐浪潮以及萦绕在耳畔上惩腐败高官“打老虎”、下查“八项规定”“拍苍蝇”的阵阵“响雷”惊魂落魄而缩手缩脚,左顾右盼,窥视四周,伺机而动。

其四,“官不好当”是畏葸改革,惧怕困难。面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同狮子吃天无从下手,仍为GDP这一表面政绩所惑。习惯了大铺摊子举重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官场规则,面对改革措施的实施却举步维艰,裹足不前。

东晋的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身份不能说不显赫,可谓一生为政清廉,勤政为民,不摆官谱。死后人们称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无官官之事”就是不作秀,不太把做官当回事,干事实实在在。而以上种种症迹表明,官场延续多年的顽疾由来已久,根源就在于当今的干部太拿自己当个“官”了。把出行的坐骑、出场的先后、食宿的官邸等官职大小、待遇高低作为攀比的“官元素”。当“官官之事”成为主业,少数干部面对“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中国梦”而迷惘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少数党员干部走出迷惘期,走出迷茫的误区,就要求他们不再被那些“官官之事”所累,不为权力、金钱、美色折腰。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是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千万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出发的目的。

让少数党员干部走出迷惘期,走出迷茫的误区,就要敢于直面困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如此坚持下去,继而才能拨开重重迷雾,再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美景。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正值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作大会总结报告时却专门讲要“准备困难”,竟一脑门儿设想了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正如毛泽东所说:“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

树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信念,就要坚定“山高我为峰”的自信。领导干部站在高处、身在重位,要有“高处不胜寒”的警醒;面对形形色色的威淫诱惑,要有“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真正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坚定“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信念,就要鼓起“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利益团体固化的症结、“四风”时隐时现的顽疾、贪腐手段的“道高一尺”,无时不在向我们发起挑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更加任重道远,反腐道路永无穷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心党员干部习惯
上课好习惯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永远的初心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论“不忘初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