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飞西北 前行不忘使命
——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李学龙

2014-02-23王广黎冯晓琳

延河(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学奖光学西安

王广黎 冯晓琳

凤凰飞西北 前行不忘使命

——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李学龙

王广黎 冯晓琳

青春纪实

共青团陕西省委 陕西省青年联合会 联办

李学龙

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瞬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青联常委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和大多数被高调引进的海归专家们不同,省青联常委李学龙博士回国工作是毛遂自荐的。

他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图像及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应用研究。比如在天上的卫星要看到地球表面的情形,或者一系列的摄像头互相“对话”,配合着对共同关注的目标群体进行监控,这些很多都需要运用到李学龙博士所从事的工程技术。他是国际图像及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

“飓风网是聚集了全国百余家知名印刷器材经销商、供应商、印刷厂,打造的印刷器材垂直电商平台,致力于减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同时通过线下全国的子公司和分站为印刷企业提供及时、全方位的售后服务”,阮玉雅的诠释,让飓风集团的经营模式逐渐清晰。而这一模式可以落地的前提是,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努力实现共享的目标,这亦是飓风集团一贯以来的态度之所在。

李学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毕业,经过深圳华为的工业界锻炼,微软的研究院文化熏陶,还有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研究经历。26岁时受聘英国大学的教职,不到30岁便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的终身教职。他在国际上较早研究视觉信息的“张量”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并在相关领域得以成功应用,在图像检索等问题上也做出系列引起国际关注的工作。因其研究工作对领域发展的推动, 李学龙35岁时入选IEEE Fellow(会士)。在这个群体中,他是目前全世界最年轻的会士之一。同时他还是其它数个重要国际学会的会士,如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IEE)、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以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2009年李学龙回国工作之后,入选了国家“千人计划”,是创新类最年轻的学者;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现为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担任全国青联委员、省青联常委、青科协副会长、千人计划联谊会副秘书长、全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科学》编委。

心路历程:回国如回家

2009年,随着自己技术的积累和科研视野的开阔,并看到祖国日益发展中对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迫切需求,李学龙深知自己回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到了,同年他出发回国。出发前他在伦敦用近一个月时间收集整理书籍和资料,亲手分类打了二十多包发回国内,却没有带回一件生活用品用具,他认为书籍和资料是最宝贵的。李学龙说,在外多年,他们全家一直习惯的还是中国饮食。不变的不仅是中国胃,更是中国心。

和一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后选择落户西部一样,李学龙博士也将陕西作为自己回国后的新阵地,有人说,这可谓“凤凰飞西北”。怀着对祖国的惦念,他们回家了。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到国家需求的工程项目中。当他主动找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经过几段很简单的攀谈,便决定留下来。

事后有人问他怎么这样快就能定下来如此重大之事时,他说自己做了一些研究,也发表过一些学术论文,现在就想回国做点面向国家需求的应用,能够解决国家一些重大工程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这里能够实现愿望,所长很爽快愿意搭建这个平台,所以很简短的会面就敲定下来。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人事处的同事还记得,从首次会面到回国工作,他只字未提过任何关于个人待遇的问题,就拿着和其他研究员们同等的工资,他更多地关心参与国家工程、数据来源和团队建设等。

西安印象:人才是发展基石

说起对西安的初步印象,李学龙笑称自己的语文和地理成绩都不算优秀。“虽然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那说的也都是西安古时候的样子”,到西安之前,他一直以为这里是一个“一圈城墙,外边都是沙漠”的地方。但是西安能够提供他事业发展非常好的平台,中国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领域的工程任务相当大的部分都是在西安完成的。之后的了解让他对这座古城更充满了敬畏,这里除了大小近千个科研院所之外,还有近百所高校,其中不乏同样在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西北工业大学,以及西交大、西电、四军大、西北农林等著名学府。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技教育基地,人才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陕西省近年来通过创新机制,打造平台,吸引人才,帮助和促进人才创新创业。

恰在李学龙回国后,陕西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陕西省“三秦学者”计划实施办法》,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制定推出统筹科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具体政策。建立国内首个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组建起多个工业研究院,政府支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研攻关。先后建立了两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批共计21个院士工作站。实施“三秦津贴”制度,对到企业、开发区创新创业者每年发给3-6 万元岗位津贴。对通过企业公司进行申报的“三秦学者”岗位引进的特聘专家,还有单独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陕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才软环境建设上。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引进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和陕西“百人计划”、“三秦学者”计划的特聘专家,建立了就医“绿色通道”。高层次人才直接进入省优秀人才信息库,按特殊人才直接评聘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符合条件的,可作为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可推荐担任政策决策咨询、科技顾问和技术指导,可优先推荐申报科技项目和政府奖励,可推荐拟任省属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省重大专项负责人。对纳入培养扶持相关计划,到企业、开发区(园区)从事科技开发、创办企业的省属高校、科研单位现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相关政策给予支持。

2012年8月,陕西省委下发《关于加强党委联系专家工作的通知》,决定实行省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工作制度,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赵乐际同志领导下的陕西省委决定,18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2名专家。在陕西这个科研和文化大省,全省仅有36位专家获此殊荣,这些专家中包含了西交大、西电、四军大的校长们,以及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化界人才,李学龙是这36位专家中最年轻的。

他也受到了陕西省委特别的关怀,作为陕西省数位推荐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代表之一,为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中央常委均参会,陕西省代表团也由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赵乐际同志亲自带领。

李学龙认为,对于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应该有明确的计划。要注重全面发展,做一个全面的人。比如,要强健自己的体魄。再比如,当怀着崇拜和敬仰的心情去拜见一位教授,但给以更大震撼的或许是看到他办公室画架上未完的素描和墙上的小提琴。希望整个社会能够一同重新塑造科研工作者的多方位多角度的生活形象。他特别希望能够把古都西安的风土人情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来此发展。

打造团队: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学龙博士所在的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中国国防军工领域研发重镇,比如在光谱研究、高速摄影、对地观测等方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早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便研制出了拍摄下那朵壮丽的“蘑菇云”的高速相机。十一·五以来,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做出了新的贡献。研制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有效载荷,成功获取了世界首幅全月影像和月球物质分布状况,以及月面虹湾局部1.3米分辨率影像;研制的“嫦娥三号”全景相机成功拍摄着陆器照片,成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标志,研制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实现月基光学天文观测,开创了世界探月史上的先河;研制的“箭载、船载、舱内外摄像机”获取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对接的珍贵影像,见证了我国航天领域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团队建设上,数名有志参加国防工程的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及国内名校毕业生也被李学龙的思想和热情鼓舞吸引,一起投身研究和工程队伍的建设。也正因为李学龙和更多的李学龙们陆续回到西安工作,有更多的海外学者们也陆续把目光从北京、上海等地投向了中国的西部地区。

作为研究所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方面的领军人物,他着手安排和部署自己以及研究和工程团队快节奏、高效率开展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保持团队创新活力,保持前沿研究;一方面结合研究所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面向应用开展研究。

李学龙博士长期从事图像及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并主要关注具体的工程应用。立足西部,依托平台组建团队,面向遥感观测和视觉监控等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开展的科研工作保持了国际领域前沿,承担了国家重点型号科技攻关工作,研究成果已在型号任务光学载荷获取影像的处理方面得到应用验证,创新工作显著提高了中国遥感卫星相机获取的影像质量。

他受聘为某相机图像主管设计师,在超分辨率图像重构和图像质量改善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上实现新的突破,显著提高了影像质量。如大幅提高了某系列遥感卫星光学相机获取的影像分辨率,并受聘国防科工局某专家组成员,并为提高某空间光学载荷光学影像及光谱信息分析水平开始了繁忙的研究。虽然传统上图像和视频的处理方法都是按照“矢量”的形式来做,但它们本质上多是以“张量”的形式存在的。“张量”表达和处理也成为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的关注点。在此领域中,构造新的数据表达方式、研究算法收敛性和稳定性、探索学习机制的统计理论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研究任务。李学龙和同事解决了基于“张量”表达和学习的很多问题,并应用到光学影像数据中,有效地提高了光学影像数据的质量并改变了数据的理解方式,已经成为解决重要技术难题的关键手段。

回国后的几年内,他及团队获得系列国防等项目的支持,此外还有五项国家973课题和一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些支持,为李学龙及团队在新的科学征程上增添了前进动力。

李学龙习惯把自己称作“工兵”,释义为“学工科的小兵”。他说:“工兵”其实都很类似,忙忙碌碌,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前,连续几天待在实验室不回家都是正常的,领域内知识更新非常快,若想轻松享受短短一周的假期,就有可能掉队。

“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在发展迅猛、知识更替飞快的信息领域,李学龙并不满足于过去和现在进行的工作,“学无止境,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今天正在做的研究和应用的路径都是不对的”,他认为目前整个成像、图像和视频处理的体系很多知识都可能是错误不清的,比如把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等评价误作为观测图像质量的评价;而另一方面,在进行图像和视频处理时反而又恰恰忽略了相关的成像的参数、环境的参数、用户的参数、相关的其它同质或异质数据源的影响参数,而简单地把图像和视频当作一些信号来处理,却忽略了它们过去是何时何地何设备何条件下如何获得的以及它们将如何被使用——这也是所有的课本里不会去考虑的。“比如,相机照相时抖动了,有很多算法可以去除模糊,但是如果清楚知道相机具体的运动细节,并把这些参数考虑在图像和视频处理的算法中,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再比如风雨雾温度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个场景或物体成的像,其处理方式也不应该是一样的。”

“工程与理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不断修正和促进的。”正是这样严谨认真,努力从不松懈的精神,促成了他在国际领域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步一步走向领域前沿。

2012年,中央常委们均参加了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并对科技界的青年们寄予了期望,会上李学龙被授予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座谈会上,李学龙作为第一位发言代表就发自内心地汇报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实现的根本是提高生产力,创新科学和研究,并提高国防。

2013年,中国科学院第三届人才发展主题日暨海外人才走进科学院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李学龙荣膺“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并作为该奖项获得者的代表在会上发表了获奖感言。在人才济济的中国科学院,获得每年一次,每个领域一人或空缺的重奖,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对李学龙从事科研和工程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2014年,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李学龙因在光学影像分析和应用方面的工作,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该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年龄40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分别设立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六个奖项,同步推荐、评审和颁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公历单数年推荐和评审,逢公历双数年在院士大会上颁奖。原则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在上述六个领域分别授予一人或空缺。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为李学龙颁奖。

而今,面对更加光荣而富有挑战的责任与使命,李学龙及其团队在夜以继日拼搏进取,又投入到第一台“多分辨率相机”的研制和数据分析中,他将继续在西北大地上不忘使命,追梦前行。

责任编辑:马慧聪

猜你喜欢

科学奖光学西安
滑轮组的装配
西安2021
Oh 西安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发
大气光学现象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
2015菠萝科学奖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