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剿COS

2014-02-22宗数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14年4期
关键词:开发者知识产权公众

宗数

雄心勃勃的COS

那么,这个COS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据央视介绍,COS是China Operating System(中国操作系统)的简称,由中国科学研究院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软件所”)与上海联彤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上海联彤”)共同研发。它基于Linux内核开发,其外观与主流的iOS和Android系统相似,操作习惯也差不多,并可以兼容主流的App。COS系统也并非与Android和iOS完全相同,它也拥有系统本身独立的特点,比如App可以随意的拉大或缩小,多窗口同时运行App等。

光这么看,好像这个COS并没有什么太牛X的地方值得大家去这么关注。不过,在央视宣传中着重强调的“完全独立开发”和“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等字眼,却足以撩拨大家的神经。而COS的开发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显露出的挑战iOS和Android的雄心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开发者称:目前iOS和Android都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前者过于封闭,只支持苹果自家的产品;而后者过于开放,会导致恶意软件泛滥。COS拥两家之长,去两家之短,正好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开发者还雄心勃勃的表示:COS就是要打破国外在基础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达到甚至超过现有主流操作系统的高度”。

完全自主研发的COS,一款惊动央视的操作系统,一款雄心勃勃的产品。这么多因素合在一起,还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是件怪事了。

质疑声一片,山寨还是抄袭?

不过,央视的报道还没有翻起多大的浪花,人民网的一篇报道却将COS推到了风口浪尖至上。人民网在报道中称:“从底层到应用层均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彤设计、开发,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相关报道一出,立刻引发了网络上如潮的质疑。

首先,从所有的相关报道和COS系统官网宣传片来看,COS使用的演示设备除去LOGO外,跟HTC(宏达电)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在COS的官方网站中,HTC却并没有被列为合作商之一。

其次,在宣传视频和电视新闻中,COS运行的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而且,其UI的很多细节都很像HTC定制后的HTC Sense系统,甚至有很多地方都一致。

最后,在宣传中,COS宣称现在就有10万App可以运行。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一款“高大上”的产品,发布后竟没有提供任何下载渠道。而且,从iOS、Android甚至是Windows Phone的经验来看,达到这一量级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作为一款刚刚上市的,完全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COS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通过这些疑点,有很多网友甚至业界专家都认为,COS其实就是定制修改之后的Android系统。还有不少人调侃,认为COS实际上是“Copy Other System”(复制其他系统)。

口水战开始了

面对这么强烈的质疑,作为开发方的中科院与上海联彤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很快他们就做出了回应。

在面对关于HTC的质疑时,上海联彤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回应,只是称在COS的研发过程中,其与包括诺基亚、联想和HTC在内的诸多厂商有过交流,COS对所有终端厂商开放,“欢迎各个终端厂商在自己的平台上适配、测试、评估COS”。

而在面对网络上关于UI的质疑时,上海联彤在回应称:COS提供的是一个标准参考设计,涉及UI部分是由产品的具体开发者来定的,并称“COS会支持终端厂商在COS基础上开发自己的UI,也可以将现在已有的UI移植到COS上”。软件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COS基于Linux内核开发,“除了少数东西,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涉及近千万行的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开发,这部分可以作为自主知识产权。”

当然,除开HTC和UI的相关问题,10万App也是一个颇为令人怀疑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上海联彤承认,目前COS的原生应用还不多,但是由于其合作伙伴开发了Java虚拟机,所以市面上所有基于Java的App都可以在COS上运行。

更多的质疑接踵而至

在软件所和上海联彤的一系列回应中,仿佛网络上关于COS的所有质疑一时间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许,这货还真有可能是国内自行研发的。但是,这些回应的回声还没有在网络上消散,更多的质疑就接踵而至。

这一次的质疑来自于血统。有可靠的消息表示,上海联彤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国资控股、专注于操作系统研发的软件企业。软件所正好就是上海联彤的发起者之一,而且还是股东。或许是受了“汉芯造假事件”和麒麟操作系统等所谓“自主知识产权”造假事件的影响,有媒体质疑,由于软件所的经费来自国家拨款,所以COS的研发经费从何而来?应该公开COS的详细研发费用,因为纳税人有权利知道“这笔钱是谁拍的板,流向了何方”。

关于这个问题,上海联彤也在第一时间内给出了回应:COS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申请国家科研基金,“目前研发资金皆为自主研发基金”。

与此同时,有网友曝料自己拿到了搭载COS系统的智能手机测试机。从包装上看,其与HTC手机包装盒外观完全相同,正面可以看到醒目的COS LOGO,以及“联彤”字样。而从背面来看,可以明显看出该机其实是移动定制版的HTC Butterfly S,只是将产品信息中的“产品型号”和“平台”两项用贴纸简单覆盖。

在曝光包装的同时,该网友还一并曝出了发布会邀请函。可以猜测,该网友是在发布会期间获得了这台搭载COS系统的手机。这一曝料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网络的热议。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之后,该网友表示:COS八成就是Android,只是稍微有点区别。

看过此消息后,不少网民对此都表示震惊,对软件所和上海联彤发布的回应更加不信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完全独立研发,属于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

质疑?源于不信任及渴求

总结此次网友对COS的不信任,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在宣传中随处可见的明显疑点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以前不少类似项目声誉不佳造成的。

长久以来,在科技领域,多个花费国家公款的“自主知识产权”被证明不过是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手段而已。以前,公众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总是抱着一种盲目的信任,一旦这些项目成功大家就欢欣鼓舞,喜不自胜。不过,以前文提到的“汉芯造假事件”和麒麟操作系统为首的一批打着“中国自主”旗号的,有影响力的项目都被查出涉及造假,被认为是骗取经费之后,公众对此的质疑就越来越多。

同时,为什么在这种核心高科技项目上,容易骗取国家经费,容易出现造假抄袭行为?这可能是源于国人对核心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深渴求。不可否认,国人十分喜欢“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概念,大家都希望看到更多有高技术含量的国产高科技产品。而现在这些融入我们生活的高科技产品大多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很难再围剿中杀出重围。很多国产品牌都是利用利用政府订单,民族感情,夸大外国货、外国技术的危险,对自己则进行虚假宣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

当然,为了国家安全而研发独立操作系统和芯片等,公众肯定会举双手赞成。自斯诺登曝光“棱镜门”之后,“自主操作系统”的意义大大提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人研制一个破除苹果谷歌垄断的操作系统,似乎并没有很大价值。这不仅在于普及难度非常大,更关键的是在这个行业,研发“真正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很难做到,事实上也没有哪国号称自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而且在一个完全成熟的领域,为了“自主性”而重复投入国家资源,公众就难免存有疑问。更有些垃圾项目纯粹为了套取国家科研资金,拿一些假的科研成果糊弄公众和政府,比前者更恶劣,甚至涉嫌犯罪。

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面对公众的质疑与期盼,类似COS的项目应该更多的公布细节,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唯有这样,才能重新建立起公众的信任基础,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发者知识产权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iOS开发者调查
iOS开发者调查
栝楼产业开发者谢献忠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