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2014-02-21薛亚东申长良赵金林

关键词:延安市健身器材器材

薛 宇,薛亚东,申长良,郑 兵,赵金林

(1.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市体育局,陕西延安716000)

DOI:10.3969/J.ISSN.1004-602X.2014.02.087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薛 宇1,薛亚东1,申长良2,郑 兵1,赵金林1

(1.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市体育局,陕西延安716000)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和使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现状基本满足群众健身锻炼的需求,健身路径选址和布局基本合适,健身路径点位置较好地方便了群众参与锻炼。今后要优化农村路径工程的建设选址方案;群众对健身器材的需求存在一定特点,对需求量大的器材需要进行弥补;路径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进一步完善布局结构和辅助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增加路径的使用安全性;增加健身器材的使用指导,促进群众科学、合理、有效使用健身器材,减少人为使用损坏;完善路径工程管理监督体制,合理解决健身器材的修缮与保养问题。

健身路径;全民健身;健身器材;延安市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群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对健身途径的选择和锻炼方式的指导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健身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城乡群众的普遍需求。在我国人口众多,城乡经济和社会环境差异巨大的前提条件下,全民健身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群众对健身的基本需求还只是对健身场地、器材、指导的一般需求,更高层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还处在探索过程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是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息息相关的,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真正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在经历了三个实施阶段的发展之后,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群众的健身热情高涨,参与健身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健身的场地、器材设施在逐步改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11年2月24日,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方案。《计划》指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提出,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1]。

延安市2012年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71.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7876元,折合9172美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经济收入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投入增加对于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财力的投入还需要群众体育意识的改善和体育习惯的培养,对于整体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富裕的“老区”而言,在有限的经济投入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才是重要的。

健身路径工程是指修建在室外(或室内,农村在调查中全在户外),占地不多,因地制宜,简单易建,投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大众公共体育设施[3]。健身路径工程不仅为中国老百姓的健身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平台,而且对转变国民现代健身意识、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具有战略性意义[4]。延安市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现状、维护与管理工作、场地器械的使用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情况等方面可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从这样的出发点针对此类问题展开实地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延安市群众的健身活动开展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延安市1区12县的城乡部分健身路径点和参与健身锻炼的部分群众为调查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借鉴其他地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状况的论证分析,并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总体要求和省市体育部门关于群体工作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证的依据。

2.2.2 问卷调查

利用延安大学本市学生资源,共计30名学生(其中宝塔区学生6名),进行调查前培训,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首先在延安市市区进行试点调研,调查反馈结果进行适当修正,在2013年暑假为期1个月时间内进行正式调研,共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57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826份,有效率为96.4%。所有搜集数据均在SSPS13.0上完成。

2.2.3 实地走访考察

对部分健身路径工程及健身器材实地考察,共走访167个广场、社区、街道、村落,建有健身路径69条,占调查总数的41.3%。通过观察与走访参与锻炼的群众并对路径器材进行现场试练,了解群众对健身路径工程的基本看法和调查路径设施损坏程度等基本信息。

表1 被调查对象年龄分段统计表(N=82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状况分析

3.1.1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现状

(1)健身路径知晓率

调查发现(见表2),在被调查的群众中,对健身路径知晓率总体只有62%,也就说有38%的人并不知道健身路径的健身器材是由政府倡导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提供的[6]。其中知晓率较高的是青年人群和中年人群,占到70%以上,最低的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群只有不到40%左右的人知道。几类人群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知识结构、信息来源渠道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表2 健身路径知晓率统计表(N=826)

(2)健身路径建设数量

据一份延安市行政普查显示,目前延安市共辖1区、12县、82个镇81个乡、3个街道办、3386个行政村。根据延安市体育局调查统计得出,“十一五”以来延安市目前在所辖的市区、城镇、社区、乡镇、行政村建有各类全民健身工程累计887个,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县区、城镇和部分村落。

(3)健身路径分布状况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布局和建设状况主要特点是城镇覆盖率高,农村覆盖率低,部分偏远山区还没有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设施和健身器材。设施齐全的全民健身示范带工程主要分布于延安市区和少数县城,绝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地区主要是建有一般的路径工程设施。

(4)健身路径健身器材数量

在调查中发现(见表3),城镇和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设施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市区和城镇的健身路径工程一般有8-12件器材,而农村地区普遍只有4-8件器材,市区平均10.8件,城镇平均有7.6件,而农村只有5.4件。从这一点上看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体育设施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表3 健身路径器材数量调查统计表(N=69)

(5)健身路径位置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4):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健身路径位置也存在着一定的特点。市区和城镇一般在城区的中心广场、公园、河堤广场、社区、居民区附近,而农村主要在学校、村间马路边、村委会办公地附近较多。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城区的健身路径更能方便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比较便捷。而农村建设时主要考虑便于修建,节省成本等原因,一般选择修建在已具有一定硬化条件的学校、路边、办公地附近,相对于群众居住比较分散的现状,健身器材修建位置的便捷性较差。

表4 健身路径位置统计表(N=69)

(6)群众对健身路径设置位置的认可程度

表5 群众对目前健身路径点位置设置意见统计表(N=826)

通过调查获知(表5),目前,健身路径设置的便利性距离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大约有接近50%的群众认为设置点合理方便,还有30%的群众对健身路径设置点不满意,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个矛盾比较突出,农村地区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健身路径一般设立在学校、村委会办公地点、村间马路边等地,群众锻炼的便利性没有城镇群众高。

(7)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投资来源

从调查中看出,健身路径工程的投建单位主要是中国体育彩票(见表6),占到总数接近70%,另有接近20%来自于当地政府,企业捐建,其他来源占到10%多一些,这个数据明显反映出,目前延安市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来源主要依靠体育彩票的公益援建,来自于企业援建和政府自建的比例较小,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在体育社会服务方面还有更大的作用可以施展,尤其是地方企业可以在这方面上多做贡献。

表6 健身路径建设投资来源统计表(N=69)

3.1.2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使用现状

(1)健身路径工程主要使用时间段

表7 健身路径工程使用时间统计表(N=826)

为了便于统计调查,把调查的时间段设立为城镇和农村都比较易于统一早晨和晚上的模糊概念。健身路径工程主要被使用的时间段在晚饭后,通过观察发现,早晨时间段的使用主要在上午8时以前,晚上主要集中在18-20时,即傍晚时分[3]。其他时间点的锻炼人数远远小于这两个时间段,这与群众的工作学习与休息时间保持一致。通过对参与锻炼的群众调查(表7):大约有25%的人选择晨练,这部分人群大多数为老年人,年轻人由于工作关系,一般在早晨很难有时间进行晨练。而选择傍晚时分参与健身锻炼的人高达65%,人群分布也比较分散,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2)健身路径工程利用率情况

通过对69个健身路径工程点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群众认为健身路径工程使用率不是很高,有10%左右的人认为使用率很高,25%左右的人认为使用率较高,而有将近40%的人认为使用率为一般,另有25%左右的人认为使用率较低或很低(见表8)。

健身路径工程使用率的调查中也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农村地区健身路径工程的使用率远远低于城镇,大概只有30%多一些,城镇地区的使用率接近60%左右,明显高于农村,主要原因可能是广大农村群众还缺乏锻炼的意识,也是由于体力劳动时付出体能较多,一般不愿意再参与健身锻炼活动。闲暇时间多选择参加一些棋牌、麻将等娱乐方式,而没有积极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习惯与意识,这种状况的改善要从多方面的渠道进行。提高群众健身意识,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观,提高娱乐休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鼓励广大群众走向健身场地和器材,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也是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表8 健身路径利用率情况统计表(N=826)

(3)健身路径器材的喜爱程度及补充需求

通过调查,群众最喜欢的健身路径器材是漫步机,超过总人数的30%,排在2-5位的是扭腰器、多功能训练器、健骑机和臂力训练器,比例都达到8%以上(见表9)。其中漫步机是一种老少皆宜,群众比较普遍喜欢的一款健身器材。在急需补充的器材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漫步机、秋千、单杠、健骑机、跷跷板,比例都超过10%,其中以儿童健身娱乐为主要使用者的秋千、跷跷板名列其中,反映出少年儿童人群在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同时部分老人经常在健身器材处领小孩玩耍,因此对这类儿童经常使用器材的需求量在增大。

表9 健身路径器材的喜爱程度及补充需求(选取前10种)

3.2 延安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延安市近年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一大批工程建成,城乡许多地区的群众都可以在家门口进行一定的体育健身锻炼。在健身路径工程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路径建设及器材的质量;路径器材的日常管理、修缮与维护;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指导等问题[3]。

3.2.1 健身路径器材的质量状况

健身路径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品牌质量差异较大,有的品牌安装多年还在继续使用,而有的品牌出现比较多的质量问题,使用年限大打折扣。以体育彩票为捐助建成和在建的路径工程质量总体质量较好,器材安装调试正常,使用说明清晰,群众在使用过程中反映的问题也较少,而地方自建和企业援建的部分路径器材在器材招标中隐形上马,部分产品质量一般,可能是造成器材使用年限较短的主要原因。

3.2.2 健身路径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调查发现延安市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规定,对于健身路径安装调试、日常管理和维护,绝大多数处于自然状态,没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调查中有超过95%的人不知道或者没有看到有专人对健身路径器材进行管理维护(见表10)。这一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目前关于健身路径器材的管理和维护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可行办法和措施来执行,体育管理部门也没有经费和人员专门来监督管理该项工作,致使绝大多数健身路径器材的管理处于自然状态,自生自灭。这是值得相关职能部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希望早日得到解决。

表10 健身路径器材的管理与维护情况统计表(N=826)

3.2.3 健身路径器材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健身路径器材建设中的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发现,健身路径器材在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主要除了器材自身质量问题的隐患之外,主要是健身路径的选址、布局、保护措施方面的问题。由于延安市地处山地沟壑地区,多数地方用地紧张,在健身路径选址方面不能做到按建设需求选址用地,而往往是根据省地省费用需求选址,市区和部分城镇在建设中能够按建设需求进行。其他多数路径建设地往往选择在行政地附近、河堤边、街道(马路)边、社区中心等地方。由于地方小,建设的路径器材数量又不能减少,往往出现布局不合理,器材使用相互影响,周围空地不足,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建在河堤、街道(马路)边的路径没有围栏保护措施,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隐患,就有报道车辆失控冲入健身路径点的事情发生。在农村的许多地区健身路径的部分安装调试是由村民自己完成,由于地面硬化和周围保护设施建设以及设备安装需要一定费用,处于经费考虑,部分村子将建设承包给个人完成,质量难以保证,致使场地硬化质量较差,没有使用多久就出现地面开裂,沙石脱落。路径器材安装不规范,在短期内出现松动、脱落甚至损坏无法使用。另外,有部分器材需要一定的安全保护设施,例如单双杠一般应设立在下面附有沙子的空地上,但大多数建有此器材的地方没有提供这类保护,这给后期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此类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体育部门只负责提供健身路径器材,而场地硬化和保护是由受援地方自己解决,没有相应的约束和监督,往往出现建设质量问题。

(2)健身路径器材使用中的问题

在健身路径器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指导、器材损坏后的修缮和保养难以及时到位。在调查中发现(表11),只有不到10%的人就直接或间接接受过专门人员的使用指导,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器材进行锻炼,而有90%的人没有接受过或者不清楚使用要求。这可以发映出目前健身路径器材使用中的专业指导还存在很大问题,大多数人仅是在观看了使用说明后就进行使用(走访中发现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健身路径器材周围缺失了或者看不清使用说明)。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安全隐患,在走访中有少量的群众由于器材的使用不当和方法问题曾经产生过伤害事故。今后,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健身器材使用指导,帮助群众科学、有效、合理、安全的使用健身器材。

表11 健身路径参与锻炼者受指导状况统计表(N=826)

调查后发现(表12)健身器材在损坏后能够得到修缮的只有14.1%,没有得到修缮的占到44.6%,不清楚有没有修缮的占到41.3%。据了解修缮主要靠健身路径使用点附近的居民管理部门完成,体育部门每年有一次相对正规的器材检查和维护,但能够修缮的也只是局部的小问题,一些需要更换设备的器材不能够得到解决。健身器材使用损坏后由谁来修缮和更换,是目前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找到定位的一个问题,体育彩票公益金一次性提供器材设备,器材安装由体育部门或者当地相关部门负责,在使用中出现的器材损坏后难以采用商品售后的办法找到相关生产厂家提供更换和修缮,责任主体不明显,费用产生后没有人来承担。一个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器材出了问题居民去找社区,社区又牵扯上体育部门,而体育部门又表示,东西赠出后管理权限已移交。健身器材维护的问题又成空白,长久以来器材无人维护,受害的只能是广大的健身人群[7]。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促使健身路径器材能够长久使用,服务于民。广大群众也应该树立文明的使用观念,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材,减少人为损坏,保持器材的使用年限。

表12 健身路径器材受损后修缮状况统计表(N=82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延安市目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覆盖面较广,建设数量达到了国家的平均水平,部分经济较好的县区达到了较高的普及率。总体覆盖率城镇大于农村,城镇建设水平也高于农村。

(2)路径建设布局基本合理,主要依据人口的密集程度和需求进行建设,主要的建设地点在城镇广场、活动中心、体育场、社区、河堤边、街道(马路)边和学校以及村落办公地等地方,基本能够满足群众的健身锻炼需求。

(3)健身路径的使用率在不同人群呈现一定特点,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中青年人次之,少年儿童最少。使用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晨8∶00以前和傍晚18∶00以后,这与大多数人工作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相吻合。

(4)群众对健身器材的喜好度和需求有所不同,需要对部分健身器材进行补充和扩建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5)健身路径建设中出现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6)健身路径器材损坏率较高,损坏后难以及时修缮和更换,没有产品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没有相关部门负担,致使器材可使用的数量在持续减少。

(7)健身路径器材使用指导不够,大多数参与者没有受到过专业指导,使用器械只能参考使用说明和经验,需要进一步加强健身器材的使用指导。

4.2 建议

(1)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应该城乡兼顾、区域兼顾,今后应多关注农村健身路径工程的质量和使用状况,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健身需求。

(2)在今后新建的健身路径中要注重规划,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选址恰当合理,建设用地要符合安装的基本要求,辅助设施完整,减少安全隐患。

(3)针对群众需求量大的健身器材可以在今后的建设当中优先安排和增加数量,对于易损坏的器材将损坏原因反馈给厂家,及时改进结构及工艺,提高产品的使用年限。

(4)加强对群众健身器材使用的指导力度,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促进群众能够科学、健康、有效的使用健身器材,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2]2012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EB/OL].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3-04/26/content_9068882.htm.

[3]林建君,陈军,陆亨伯.浙江省新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38-142.

[4]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96-98/105.

[5]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划分标准[EB/OL]. http://www.dzjkw.com/news/20061222.

[6]姜莹莹,赵文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知晓率和使用现状评价[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123-126

[7]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5):22-24.

[责任编辑 贺小林]

G804

A

1004-602X(2014)02-0087-06

2014 05 05

2013年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13057)

薛 宇(1978—),男,陕西宜川人,延安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延安市健身器材器材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铸造方法对健身器材用镁合金的组织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