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中丘壑

2014-02-20范忠

艺术品鉴 2014年1期
关键词:寿山石石料石材

范忠

方寸之间,展现胸中丘壑,此为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没有书法难,书法没有篆刻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光是因为篆刻创作面积狭小,更是因为篆刻艺术需要的艺术灵感更多。

文人用印的形成

印章是印、信、玺、章、押等总称,一般把汉代为主的汉印叫做古玺印,把明清以后文人自己雕刻的叫做印章,由于是文人操刀,逐渐形成了篆刻艺术。

中国书法发展过程脉络清晰,从繁琐走向简化,从随意走向规范,过往的书体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体现出不同时代的艺术之美。现在人们虽然不再使用古代文字,但对古代文字中体现出来的线条艺术不但没有遗忘,反倒更加推崇。

明代以后,人们崇古之心盛行,金石学大有发展,对战国汉代古玺印的收集和研究在文人阶层变得普遍,从中研究古文字,汲取营养转入篆刻艺术中,有不少文人都出版了古玺印的印谱,刊印传承。由于明代以前印章多用坚硬质地的材料制作,比如青铜、玉石、象牙等,需要专业工匠制作,而在明代以后,青田石、寿山石等质地较软的石料被大量使用,文人自己操刀治印快速普及,其中文彭与何震被认为是将刻章工艺升华为文人篆刻艺术的重要人物。

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从最开始的独立欣赏印文之艺术美,发展为欣赏印文、边款、石料和印纽等综合因素之美。从目前来看,民间能收藏到好的汉印并不容易,市场上仿品居多,而清代篆刻作品遗存不少,偶有名家之作,有的作品名头虽然不大,但印文石质优良,也是不错的收藏选择。

在明清文人篆刻兴起之后,优良印材石料就成为收藏热点。印材石料大体分为蜡石和冻石,冻石分为半透明和全透明的。石料以福建寿山石和浙江青田石最多,其中珍品石料也层出不穷,比如寿山田黄和青田灯光冻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寿山石有田坑、水坑和山坑之分,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开出坑洞挖出石料,其色泽表现就有很多不同。寿山石和青田石都有数十种石料品种,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辨别出石料品类。

印章石料经过长年的收藏实践和商业交易,正如砚台石料一样,逐步根据美观和稀有程度分出档次,价格差别巨大。便宜的章料几元一枚,而作为“石帝”的田黄石却是百万天价。

印文美最重要

关于印章的收藏,自然是名人印章为最佳,名家精品更是难得。

我个人更注重篆刻艺术高超的印章,就算石材一般,也值得收藏。毕竟文彭的印章无迹可寻,齐白石的印章价格高昂,而且赝品很多。

篆刻艺术自诞生起,就逐渐分派,其中浙派影响最大。我个人认为,通俗说有两个风格:精细的和粗犷的。精细的就好比工笔画,粗犷的就好像写意画,工笔与写意,技法不同,但艺术魅力和技巧是一致的。篆刻必须只有真善美,没有假恶丑,假如不是表达真性情,而是注重技巧雕琢,就容易流俗,只有出自本心、一气呵成的作品才更感人。

在收藏古代印章的过程中,切不可为了追求印纽和石材而忽视印文,甚至不能追求边款诗文而忽视印文,印文的艺术水平高低当为决定古代印章价值的首要因素,而边款、印纽和石材都应该是锦上添花的条件,不应当做判定其艺术价值的首要因素。而如今有些人收藏印章,不仅不注重印文,而且最重视的是石料,那不就成收藏石头了?

印章作为文人互相赠与的礼物,带有更多的文人情感,假如能了解其中的情谊掌故,纵使篆刻和石材都很普通,也有一定收藏价值,但此种作品非与作者本人有特殊联系,不然难以知晓背后的故事。就我个人来说,凡是友人所赠之物,都仔细保存,就连小学互送的贺年卡都整齐存放,每每翻看,都能想起那一段段纯真的情谊。

要欣赏印文的篆刻艺术美,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认识一些常用篆字。甲骨文其实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套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但一直到金文和战国古文时期,书写随意性强,笔画很不规范。李斯将文字统一为小篆,才将汉字第一次规范化,为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基础。由于篆字笔画繁琐,书写起来并不方便,由此产生了简化字——隶书,秦汉时期公文来往繁多,为加快书写速度,在隶书基础上的章草出现了,再往后才有楷书。

入印的篆书有的是遵照原字,有的是有笔画减省,并有方中带圆、圆中带方的意味。印文分为红字白地的朱文印和白字红地的白文印,朱文印有不少是用来篆刻精细的藏书印等,白文印则常常表现大刀阔斧的闲情逸致。

除了看书法发展史以外,了解篆刻自身的历史更为重要,不但要仔细地了解篆刻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风尚和不同流派特征,而且要对历史上的名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多看篆刻书籍,多读名家印谱,多研究各代印论,都是很有益的。

当然,喜欢篆刻必须学点篆书,有的朋友觉得篆书太难学,其实要不是做专门文字研究,只学点入门皮毛还是容易的。市面上有不少篆书辨识的入门书籍,都是很好的参考书。

若想提高品位,多读名家著作

收藏印章最大的乐趣不在收藏,而在欣赏与感悟。每每研读名家沙孟海先生和叶一苇先生的著作,都能在大师精到入微的讲解中体会到篆刻艺术的神奇魅力——美丑之别就在毫厘之间。能逐渐体会出篆刻作品的水平高下,也就能更多地联想到书法绘画,对提高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大有好处。

篆刻艺术更像诗,叶一苇先生有《诗心造印》一书,将诗的意境融入到了印的形式美之中,有一种刀下有诗的自然流畅,而没有丝毫造作痕迹。

好比各代有书画论、书画家传记和作品集一样,印章也有印论、印人传和印谱,以及古玺印印谱。对于这些自助大餐似的丰富资料,不求全部消化,循序渐进的同时能更多地体会篆刻之美。

在沙孟海先生和叶一苇先生介绍篆刻历史和艺术的大作之外,我最为喜欢的书是林乾良先生所著的《印迷丛书(上下册)》。林先生是位名医,从小酷爱篆刻艺术,自号印迷,先后拜在陆维钊、韩登安和沙孟海门下,潜心研究印学,广交印人朋友,极富收藏。

林先生在《印迷丛书》中对所藏之印和边款艺术侃侃而谈,对藏品的评价中肯而精辟,极富感情和趣味,书中有林先生对奇绝作品的拍案称奇,有对趣味天成的开怀大笑,也有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更有对恩师的拳拳之心。让人读完之后不仅爱上了篆刻艺术,爱上了书中藏品,更爱上了林先生本人。

在阅读篆刻书籍和收藏印章的时候,我不知不觉体验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寻、对篆刻艺术的崇尚,以及对情义的无比珍视。

印章鑒定要从艺术入手

对于印章的收藏鉴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最基本的是要能分辨石质,知道寿山石和青田石中各类石材的特点,对于染色造假的石头要一眼分辨出来。然后是要从表面特征来区分老旧程度,比如印纽的制作、表面磨损旧貌、印面使用情况和刀刻痕迹等。老印章的表面磨损是深浅长短不一、横竖交错杂乱的磨损痕迹,并且痕迹内的包浆与石头表面一致,印文和边款的刀痕内也如此,若出现包浆不同,就要小心了,还有为了做旧,把边款文字涂黑,故意敲破边缘等部位,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出是否自然。

尽管知名篆刻家往往一生作品成千上万,但架不住人们收藏,如今初入收藏的朋友想在市场上买到名人印章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原因是真品很少,就算偶有遇到,价格也很高,另一个原因是仿品水平在提高,一些仿名家的印章从石材、印文、边款都极为近似,而作旧又是手工揉搓,让人很难分辨。

我收藏印章有两个原则,一个是鉴别的最终决定因素在印文篆刻艺术以及石料的表面旧貌;另一个是不花大价钱,有时候二三十元买到一个印章,连石料到篆刻的成本也不只这么多,不过对于早期仿品就需要仔细分辨了。

猜你喜欢

寿山石石料石材
寿山石种“体”态之妙与集藏之乐
搬运石料
八闽大地 一览千年寿山石文化
一种石材种沙湿贴工艺
石材展会“新格局”
高速公路路面石料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寿山石 文化支撑市场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拍卖会成为寿山石市场助推器
厦门石材展跃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