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运法 道法自然

2014-02-20杨力斌

企业文明 2014年2期
关键词:书作行笔海纳百川

杨力斌

袁海涌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年书法家。他身兼了世界教科文卫专家成员、中国“书法家”网主编、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万里行采风团团长等数职。

沈鹏评价道:“以心运法和坚持道法自然,海涌的书法无论怎么写都呈现出一种书卷气。”高度赞扬其将老子“道法自然”之理的精髓,巧妙地糅合在书法创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我们浏览书家袁海涌笔下的众多书作,到处都可以欣赏到其自然书写过程中形成的妙若天成的线性美感。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不仅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也对中国文艺创作产生出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袁海涌书体中的自然美感,是师承前辈创作之心的造化,也是师同时代艺术家心源个性的造化,更是师从自然物象启示升华的造化。

袁海涌笔下的《道》字,不仅展现出书家自己的思想心性、审美情感的轨迹,也十分巧妙地运用行笔,或者以顿挫迟缓的笨拙笔法,或者以迅疾飞扬的枯涩笔锋,描绘出一位道家长者仙风道骨挥麾释道的形象,既彰显出“太极道”的阴阳符号,畅达地表现出线条就是书家心画之道;也是艺之为道、道之为艺的绝妙魅力所在。令人在观赏这幅书作时,联想到道家无为无不为的深邃思想观念,虚极空灵的诗外之旨,形神兼备的动态,动静皆宜的神似,产生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无限想象力。

在《人造天河》书作四个大字中,每个字都流露出自然行笔中的不同飞白痕迹,或者遥相呼应,气韵贯通;或者一衣带水,宛如天成;或者由浸润渐变为枯涩,好像山泉流水潺潺;或者巧如神来之笔,恰似河水奔涌的波涛。这是作者在行笔书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线性审美意象思维活动的自然之道,也是对“道法自然”的最好诠释。

在《佛》字书作中,饱和圆润的笔画构成,呈现出一种富于流动美感的字体线条,宛如一幅抽象绘制出来的笑颜常开的大肚罗汉佛像,令人联想到其“大肚能容天下能容之事”的宽阔胸襟。在《心静长寿》书作上,书家以看似漫不经心的书写,却很好地表现出墨色由浓渐次变为淡雅的情趣,这是一种书写过程中的无意识自然流露,使人领略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在《梅香入梦》《海纳百川》《畅叙幽情》《龙腾》《鹅池》等书作中,书家或者以略微收敛的线条书写,或者以畅达挥毫的情趣笔意,或者以如诗如画的线性构成,或者用徐徐升腾的变异笔力,或者以刚健与飘逸相结合的诗意墨趣。这些书作中出现的枯笔飞白,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抽象思维形态,以及风韵多姿的诗情画意。在《梅香入梦》书作中,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梦幻意境;在《海纳百川》书作中,呈现出大海不择细流的源远流长;在《畅叙幽情》书作中,展现出潇洒自如、萧散淡远的情怀;在《龙腾》书作中,两个字绝妙的一静一动,构成鲜明的动静结合视觉美感;在《鹅池》书作中,仿佛领略到鹅在池塘中尽情玩耍的嬉戏,舞动起一池水花的灵动情趣。书家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与笔墨技巧有机结合,凝聚于锋芒毕露的笔端,灵动地运用线性变化构成画面艺术,既是他在书写过程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书为心画的最佳展现。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书作行笔海纳百川
以海纳百川之势讲好中国故事——以“百川奖”三部获奖作品为例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重庆永川:永立潮头 海纳百川 铺就小康幸福路
英语日记一则
江苏人屠新时三幅书作丹佛亮相 美国艺术博物馆青睐当代中国书法
论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