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果之乡龙泉驿 产业统筹显优势

2014-02-19山泉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泉驿区水蜜桃枇杷

龙泉驿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部,幅员55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8个镇乡,78个行政村。总人口60.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7万人。近年来,龙泉驿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委“以工促农、以贸代农、以旅助农”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坚持走好“高端品种、高端品质、高端品牌”三位一体的高端发展路子,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花果之乡。龙泉驿区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早熟梨之乡、四川省产业基地强县。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水果集约化生产

科学规划布局,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坚持以发展伏季水果为主线不松懈、不动摇,按照因地制宜、集中成片、错位发展的原则,制定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以水蜜桃、葡萄、枇杷、早熟梨等名优伏季水果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8万亩,年产量38万吨,形成沿龙泉山脉向南北延伸连绵30余公里的国内罕见的10万亩水蜜桃种植带,以洪安黄土、大面蒲草等为中心的7万亩早熟葡萄种植基地,以山泉美满、柏合工农为中心的4万余亩枇杷种植基地,以柏合马坝、洛带宝胜为中心的4万余亩早熟梨种植基地。

实施标准生产,全面提升水果产品品质。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特色水果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制定了无公害梨、枇杷、桃、葡萄的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无公害肥料使用准则等龙泉驿区地方标准11项,制定了龙泉驿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绿色和有机桃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及规范等18项。建立了安全监管体系,共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11个,快速检测室28个,对农产品生产实行有效监控。持续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制定配方施肥卡,实行精准施肥。依托推进农用地规模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生产管理,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安全、高效农业投入品,在全区建立规范“农资放心店”90个。建立了水蜜桃、早熟梨、枇杷、葡萄、蔬菜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余个,建成全省首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基地4万余亩、良好农业示范(GAP)基地5000余亩、有机农产品(转换期)生产基地8900余亩。德才葡萄园在全省率先通过了有机葡萄生产认证,全区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53个。出产水果营养、安全,品质优良,曾荣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四川省名优果品等荣誉称号。

加强良种选育,夯实水果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与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分别与美国佐治亚州桃郡、日本阿部桃园等签订了桃合作协议,开展桃新优品种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高标准建成桃新品种引种母本园、选育圃、繁育圃100余亩,形成了完整的伏季水果良种繁育体系。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水蜜桃、油桃、黄桃、蟠桃、油蟠桃、花桃、两用桃等品种150余个品种,为成全省品种最多、最全、最优、技术先进的专业性桃新品种资源圃、种苗繁育推广基地和桃品种资源保护与创新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筛选,已将200余个水蜜桃、葡萄、梨等品种优化为目前的30余个主栽品种。目前,优选出早香玉、庆丰、白凤、松森、皮球桃、京艳等早中晚熟桃主栽品种20余个,丰水、绿宝石、黄金梨等梨主栽品种5个,巨峰、香悦、西姆劳特等葡萄主栽品种3个,大五星、早钟六号等枇杷主栽品种3个,全区水果良种覆盖率达100%。

强化技术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了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校区合作力度,建立了全省首家经开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水果分站和成都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区“12316”“三农”热线,并在全区所有农业行政村建设了“农信通”信息化服务网点,年发布技术、市场等信息20余万条次。加强以素质提升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组织专家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技术培训,年培训7万人次以上,农村适龄劳动力每人基本掌握了一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组建了农业综合服务队等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全区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万余人,中高级以上达1000余人。构建了以区级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部门、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村级科技推广员为骨干,种植能手为基础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先后引进新品种100余个,自行研发龙泉杂交梨系列品种40余个,枇杷新品种16个,桃品种2个,推广新技术50余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大力提升市场化水平,促进畅销快销高价位

围绕龙泉驿区特色优质水果,通过创建知名品牌、畅通产地批发、开辟超市直销渠道、搭建宣传平台、强化营销服务,龙泉驿水果远销北京、深圳、香港、上海等城市,并出口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批量快销高价位。

加强品牌打造。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先后成功申报了“龙泉驿”水蜜桃地理标志和“龙泉驿”葡萄地理标志,并进行了全面推广和使用,成功创建“黑金葡萄”、“芳好草莓”、“长松水蜜桃”等10余个具有龙泉特色的水果商标。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已建成西部最大、功能最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成都龙泉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以及30个大中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培育本地营销组织和队伍,建立各类营销专业大户200余家,营销人员达2万余人,在北京、广州、天津、新疆等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了网点千余个。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水果生产基地直接对接,成功引导龙泉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成都红旗超市、深圳华润万家超市等各类连锁超市直接对接,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产销机制,形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开放性的水果营销网络。

搭建宣传平台。通过举办桃花节、水果推荐会、赏果节、乡村旅游等活动,参加省内外的各类展示展销会,积极推介“龙泉驿”品牌,提高龙泉驿水果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强化营销服务。龙泉驿区成立专门的水果营销工作服务机构,及时解决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水果收购、交通运输到市场销售等环节正常秩序。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发展方向,发挥都市近郊优势,依托龙泉驿区丰富的花果资源,走出了都市休闲农业之路。用市场的机制、办法配置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有效提升了全区都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万亩观光果园、桃花故里、枇杷沟等10余个乡村景区(点)。积极举办桃花节、枇杷采摘节、葡萄采摘节等农业节会活动,吸引成千上万城乡居民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登山健身。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已成功举办27届,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性旅游、招商、民俗盛会,荣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节庆产业进程30节”,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节庆产业品牌。230余公里延绵不断的桃花观赏区是中国最大的桃花主题公园,核心景点“桃花故里”被评为“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全区以农业旅游为主的农家乐达11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60多家,休闲农庄38家、休闲农业园区6个。

龙泉驿区围绕水果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统筹,基本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伏季水果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传统农业向都市生态农业的转变。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局)

猜你喜欢

龙泉驿区水蜜桃枇杷
枇杷
七彩夏令营“恋”上水蜜桃
聪聪吃水蜜桃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
芳香甜美的水蜜桃儿
水蜜桃价格下跌 后期恐难以走高
枇杷
我的懒爸爸
夏月枇杷黄
冬天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