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DLG数据高效高质量生成DEM的方法研究

2014-02-19周汉华尧志青郑玉恒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质量检查等高线高程

戴 腾,周汉华,陈 庆,张 亮,尧志青,郑玉恒

(1. 湖北省测绘工程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蔡甸区勘察测绘院,湖北 蔡甸430100;3.湖北省地图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重要的4D产品之一,应用广泛[1]。数字时代DEM产品生产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成本、速度及质量等。DEM制作方法中,利用现有的DLG生成DEM,不需要投入大量设备和人力,成本较低,速度较快,并且容易更新[2]。本文对利用DLG数据生成DEM过程中如何更快速、更好质量的方法进行探索与实验。

1 DLG数据预处理

从等高线生成规则格网DEM一般有2种方式:一是将等高线直接内插形成DEM,二是以等高线上的点作为参考点生成TIN进而内插形成DEM[3]。相比而言,前者比较简单、高效,多适用于区域性的、小比例尺应用,不足是对于很破碎的地形情况,很容易产生地形失真。而TIN模型比较精确,可以适应各种数据分布,能很好地表达不连续的地表数据,清晰地表现地形特征,进而生成质量较高的DEM。本文采用的方式即是这一种。

DEM产品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数据处理流程[4]。DLG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提高原始数据质量,保证DEM产品精度。这一过程主要是清理原始数据的粗差、补充重要地形特征细节。

实验数据是恩施测区1︰1万全要素DLG,为e00格式。我们按照代码方案导入软件Geoway先作局部整理[5]:

1)从DLG中提取参与生产DEM的源数据。提取等高线、高程点单独建立terlk层,提取图上面积大于1 cm2的封闭静态水域(本实验动态水不参与)如湖泊、水库建立hydnt层,并根据相邻等高线或高程注记点估读其水涯线高程。

2)曲线连通并补采特征点。对原图上等高线不连续的地方,如坎、陡崖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能够连接的尽可能连上;重要地貌特征如山头、鞍部、洼地以及弯曲等高线两侧、自由图边的边角等处,根据需要补采高程点并估读其高程值。在CAD中,我们开发了一个半自动的采点程序,即将terlk层数据从Geoway中导出为dxf格式,在CAD中人工判读并选择需要补点的位置,建立人工高程点层rgc层,并根据周围等高线自动给特征点赋值。这种环境下补采特征点非常快速,尤其是需要大量补充特征点的图幅,避免了人工打点又赋值的低效率处理,并能保证赋值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一幅1︰1万地形图需补采300个重要特征点,5 min就能完成。

3)图层内及图层间的要素检查。将补好点的高程数据再次导入Geoway,利用其质检功能检查水域与等高线、高程点之间关系是否合理、协调,如所有高程点不应该有点线矛盾,属性项与高程信息要正确,水域与等高线不得相交。对于等高线不合理的地方要处理,保证其光滑、实在,无明显打折、自相交,重复数字化及点线要素位移量不能超限。

4)矢量数据接边。保证图幅之间位置接边和属性接边。

5)挑出检测点。从全图原始高程点中均匀挑出28个点不参与构网,仅作为dem精度检查之用。检测点要尽量避开重要特征点。若选取了重要特征点,需在附近位置补采高程点。

2 第二次自动加密点模型和DEM生成

数据在Geoway中整理好后,将其导出为shp格式,并设置好投影。使用Arcgis10工具箱中的“3D Analyst—TIN管理—创建TIN”工具,对话框中加载等高线层、高程点层,分别设置所选择图层的Height Field。这里均用ELEV作为高程属性字段,SF-type类型分别选硬断线和离散点。数据经过前期的预处理,尤其是补采重要特征点这一步,可基本保证构建的TIN在山谷、山顶、鞍部等位置能够很好地逼近真实地形。对DEM产品无太高质量要求下,常规的方法是运用水系面编辑TIN后,直接由ArcGIS自带的线性插值方法转栅格。仔细观察TIN会发现,在等高线弯曲度大的地方,多表现在山脊处有部分小“平台”(其实是多个小“平三角形”),“平台”的高程值与对应生成的等高线高程一致,由TIN反生的等值线可以让“平台”看得更加清晰(图1)。可见,由等高线所表示的山脊在TIN模型中没有被明显地表达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平台”上根据等高线再增加一定数量的特征点。使用手工方式增加特征点,无论在效率方面,还是在完整性、合理性等方面,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有必要设计特别的方法自动提取特征点。

图1 “平台”(绿色线:原始等高线,红色线:TIN反生的等高线)

2.1 基于ArcGIS平台TIN自动加密点模型

第二次自动加点模型的原理是在ArcGIS中,基于TIN反生的等高线与原始等高线的差集(主要是“平台”),提取这些差集中所有“平三角形”的面点并赋值。该方法首先求得原始等高线与TIN反生等高线的差集,将差集转面(这里需设置容差,保证距离相差很小的也能构成面),然后单独构TIN,得到TIN_DIFF,再将TIN_DIFF转三角形,最后通过要素转点,获取每个小三角形的中心点。注意,这里差集构TIN没有任何高程意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保证在平台上增加的点的密度且位置合理。获取这些点的高程的方法是:将原始数据构建的TIN内插成DEM,然后用“值提取至点”初步获取这些点的高程值。很明显,此时同一个“平台”上所有增加的点与对应的等高线等高,为保证地貌的合理性需要抬高这些点,因此对这些点的高程再做一步运算。这里,根据“平台”在两条等高线间的位置,采取在它们已有高程值基础上加半个等高距离以内的随机数的方法。顾及数据等高距及分布特点,针对此实验最终选定的增值范围是[1,3.5]。最后对这些点再做一次点线矛盾检查,保证点值的合理性。此方法所有流程可直接运用ArcToolbox功能,然后运用ArcGIS模型构建器将这些地理处理工具串联在一起形成工作流(图2),并托管中间数据,相当于一个新的综合处理工具。只需要提供参数入口,一键完成,操作起来简单、严密、高效、便捷。

图2 ArcGIS中基于TIN自动加密点模型

如果曲线上的点本身比较密集,可以将很小面积的“平三角”过滤掉减轻计算量。运用此模型,图1中第二次加点效果如图3所示。前后两次补点不仅保证了原始采样点的密度与分布,同时也顾及了地形特征,重新构造的TIN模型能很好地逼近实际地形(图4)。

图3 “平台”自动加的点 图4 第二次加点后的TIN

2.2 DEM生产工艺流程

TIN内插生成DEM后,经过DEM接边、质量检查再提交成果。对于相同的原始数据,不同的内插方法对DEM的精度并无显著影响[6]。鉴于ArcGIS平台提供的线性内插比较常用,也不需要太多的计算量,并能满足精度要求,本数据中的TIN内插DEM均采用了此算法。DEM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5[7]。

图5 DEM制作流程

2.3 质量检查

DEM产品的质量检查方法有多种,根据文献[8]的要求,我们采用的是测绘行业最常用的质检软件4Dchecker。在此软件下,导入对应图幅28个检测点的txt文本,对DEM进行精度检查,生成精度检查报告,包括接边报告等。它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体现DEM的精度,同时也采用等高线回放方式,即将DEM数据再内插生成等高线与原图等高线进行叠合[9],定性检查有无偏移超限。实验证明,这种工艺流程制作的DEM每幅图70%的高程点精度在0到1/3中误差之内,满足《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且精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

3 结 语

利用DLG数据生产DEM是最直接也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本文充分发挥相关GIS软件功能,重点研究了既快速又高质量生产DEM的方法。前后对DLG数据进行2次加点来提高数据质量精度,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数据产品质量好,生产周期快,非常适合大规模DEM生产。不足之处是在自动加点过程中,会有少数“平台”出现,原始TIN反生的等高线与初始等高线套合很好,导致这些“平台”没有加上点,初步判断原因是ArcGIS中TIN反生等值线的算法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

[1]虞继进.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与应用[J].江苏测绘,1999,22(3):33-36

[2]刘志平,张素华,杜启胜,等.基于ArcGIS的DEM生成方法及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9,7(5):69-71

[3]眭海刚,朱庆.一种从DLG生成高质量DEM的混合方式[J].测绘通报,2001(4):16-18

[4]Carrara A,Bitelli G,Caria R.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Digital Terrain Models from Contour Lines[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1997,11(5):451-473

[5]陈艳丽.1∶10 000 DLG生产的质量检查与评定[J].地理空间信息,2011,9(2):29-31

[6]龚健雅.整体SIS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方法[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7]王海龙,艾光辉,万会明. 鄱阳湖湖区及五河七口DEM制作[J].江西水利科技,2011,37(3):202-204

[8]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S].

[9]孙文进.1∶10 000基础测绘DEM制作方法的探讨[J].江苏测绘,2012(1):27-28

猜你喜欢

质量检查等高线高程
8848.86m珠峰新高程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地形图的阅读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GPS高程拟合算法比较与分析
SDCORS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研究
回归支持向量机在区域高程异常拟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