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现代化的四个着力点

2014-02-18宋善允

人民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宋善允

气象现代化的四个着力点

宋善允

现代化是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安康幸福的一种手段;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没有终极的目标。气象现代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气象和相关科技,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过程。气象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气象事业转型发展,就要全面推进“需求引领、效益导向”的气象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气象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特点和目标。这就决定了现在的气象现代化和以前不一样。

第一是气象防灾减灾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近年来,河北省连续颁发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六个灾种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等十几部法规文件,同时成立各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防御中心,气象部门进入了各级规委会、安委会、领导小组等等,对气象防灾减灾提出越来越广泛、深入和紧迫的要求。这说明气象防灾减灾设施是公共基础设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是重要社会管理,防灾减灾建设是平安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是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气象服务是古老、传统的惠及全体民众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前为老百姓提供的最重要的气象服务是灾害预报预警,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科学素养越来越高,获取资讯的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对天气实况、无缝隙精细化预报、环境预报服务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科普等服务产品需求也日益旺盛,对公众气象服务的要求就越高,气象信息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生产的第一信息,公众气象服务对民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三是经济转型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广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河北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三个河北”,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农业、交通、新能源、海洋、旅游等作为河北的主导产业,与气象服务息息相关,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加广泛的需求。

第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气象部门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开发云水资源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服务。

以上需求和要求的发展变化为新时期气象事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气象工作的四个作用

我们要看到,一方面,气象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比气象现代化更快,气象现代化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气象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气象事业转型发展,就要全面推进“需求引领、效益导向”的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河北实践,我认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气象工作的四个作用,这也是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四个着力点。

第一,充分发挥防灾减灾、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气象现代化就失去意义。

第二,充分发挥普惠大众、改善民生的作用。过去,老百姓对气象的需求主要是“避害”;现在,老百姓对气象的需求是“避害”、“趋利”并重,利用气象信息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舒适度和幸福指数。气象服务信息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公众气象服务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之一,是所有人不可或缺的。气象不仅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第三,充分发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作用。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三个河北”,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气象业务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经济竞争力。

第四,充分发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等工作都离不开气象,因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条件就是气象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的治理和恢复,迫切需要气象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重点在于深入实践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气象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现代化;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主要追求应该是满足需求的结果和效益的现代化。因此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既要重视硬实力,又要重视软实力;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国要均衡地发展;气象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东、中、西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硬条件和软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而中西部气象现代化水平事关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全国一盘棋,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气象基本业务要协调发展。气象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处理、预报预测、服务这四大基本业务系统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有“长板”,有“短板”。现在的“最短板”就是资料加工分析应用。观测系统采集了海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成为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瓶颈。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两条腿走路”。过去发展气象现代化是“一条腿走路”,就是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现代化不仅仅是气象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还是全社会气象服务的现代化。所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气象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上的个性化需求必须要由市场来提供,要培育社会气象服务市场主体。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两条腿跑”。气象现代化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公共需求的战场,一个是个人需求的战场。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需要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新型事业结构的上层建筑是各级政府气象主管机构也就是气象部门,要履行好四个职能:组织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提供公共气象服务,依法规范社会气象行为,培育和监管气象产业。新型事业结构的基础是提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气象系统)以及提供个性化气象服务的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气象产业)。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就在于深入实践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要通过政府主导,推动气象工作融入政府工作大局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坚持科技推动,全面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综合实力;要统筹社会资源,稳步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气象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国有和民营社会气象服务市场和主体,发展壮大气象经济。

(作者为河北省气象局局长)

责编/谭 峰 美编/于 珊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气象树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