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2014-02-17李靖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7期
关键词:服务态度病区急诊科

李靖忠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李靖忠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目的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方法对比研究我院过去四年急诊科在没有采用团队管理模式与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各两年)的情况下,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素质与对病人的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采用回顾临床资料与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与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未应用团队管理模式的两年相比,应用该管理模式后无论在护士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还是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方面均有很大的进步。其中,护理质量满意度从61.5%上升至94.5%,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从未应用前的65.5%上升至96%,急诊管理服务满意度同样从采用前的60.5%上升至93%。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用团队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病区服务态度,而且对于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建设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效果,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的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团队管理模式

作为医院处理突发病人、病情的高危科室,急诊科以其患者发病急、发病重,病情多变复杂,风险大、流动性大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1]。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以及护士的综合素质,而这些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2]。同时,也对解决医患纠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分析并研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团队管理实施前后均为我院急诊科的工作人员32名,女28名,男4名。其中,主管护师、护师以及护士各有4、18、10名。所有工作人员年龄(33±8.5)岁,身高(160±20)cm,体重(50±30)Kg。其中,拥有学士学位的共15人,12人大专,5人中专学历。急诊区共分为五大区域,分别为前急诊区、输液区、患者病情观察区、抢救室以及术后缝合室。共有35张床位以及一间休息室。此次研究自2009年10月~2013年10月。

1.2 团队管理方法

1.2.1 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上述资料可知,在急诊护理团队中女性居多,男性仅占极小部分。因此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护士长应根据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无论在共在私,主动帮助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密切观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效率,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积极高效的急诊护理团队。

1.2.2 建立健全团队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提升其专业内涵是急诊护理管理的根本所在。只有自身的技术水平、专业内涵过硬,患者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更好的护理,也因此患者的健康安全才有更好的保证。而必要的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又是实现上述技术水平与专业内涵提高的前提,落实完善急诊护理方面的相关行为规范与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保证。只有护理人员牢记了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了相关护理工作的风险知识以及解决风险的相关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才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区的服务质量[3]。

1.2.3 确立团队工作目标,加强团队沟通 在医院设定的大目标大前提下,确定急诊护理团队自己的目标,明确分工,加强团队沟通。护士长应利用每天的例会及其他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及时进行组间沟通,对有建设性、有意义的意见建议一一列出并逐项讨论,共同制定团队目标。表扬、鼓励积极发言的护理人员,力争让所有工作人员都积极加入团队建设与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我院急诊科是定制的团队管理模式意见表。对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后的急诊护理管理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以及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服务质量以及集镇管理服务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了SPSS19统计软件,对上述调查内容进行t检验与卡方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于团队管理前后各发放200份共计400份调查问卷,回收400份。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后无论在护士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还是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质量方面均有很大的进步,且工作效率大幅上升。其中,护理质量满意度从61.5%上升至94.5%,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从未应用前的65.5%上升至96%,急诊管理服务满意度同样从采用前的60.5%上升至93%。与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

表1 团队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效果比较

3 讨论

作为医院处理突发病人、病情的高危科室,急诊科以其患者发病急、发病重,病情多变复杂,风险大、流动性大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医院救护病危患者的关键部门,同时,也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3]。

一直以来,急诊科就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内涵、服务质量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有着严格的高水准要求。从上述研究可知,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对进一步提高急诊科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质量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时,团队管理模式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模式[4]。对比应用前的普通管理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护理质量满意度从61.5%上升至94.5%,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从未应用前的65.5%上升至96%,急诊管理服务满意度同样从采用前的60.5%上升至9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谓团队,即工作人员与其领导者为实现一个确切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的一个共同体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5]。它要求领导者与工作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因此领导者在这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急诊护理中的领导者即护士长,因此,只有护士长充分发挥了应尽的职能与能量,按照上述方法要求创建了一支健康和谐、积极进取、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够强的护理团队,那么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更好的保障[6]。

总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团队管理模式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急诊科的基础护理、护士综合素质、病区整体的服务态度,护士特级、一级护理质量等,而且对于整个医院来讲,它也是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的有效管理模式。

[1]梅晓燕.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9(6):48-50.

[2]赵云海.分层次管理模式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6(2):141,143.

[3]张智英,张宝珠.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防范[J].当代护士,2013,3(2):21-23.

[4]黄妹.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5):80-81.

[5]孙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87-689.

[6]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5):53-55.

R47

B

1674-9316(2014)17-011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76

猜你喜欢

服务态度病区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做合格党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
浅述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