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病床工作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2-17原刘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7期
关键词:床位数周转床位

原刘平

鹤壁市人民医院病案科,河南 鹤壁 458000

医院病床工作效率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原刘平

鹤壁市人民医院病案科,河南 鹤壁 458000

目的探讨我院病床工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整体调控床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和2013年A、B两个病区的床位运转情况,对平均开放床位数、病床周转次数及出院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病床工作效率的因素。结果2012年A病区平均开放床位数260张,病床周转次数为44.9次,平均住院日为11.5 d;B病区平均开放床位数355张,病床周转次数为21.8次,平均住院日为12.5 d;2013年A病区平均开放床位数490张,病床周转次数为29.3次,平均住院日13 d,B病区平均开放床位数330张,病床周转次数为23.6次,平均住院日13.1 d。结论影响病床工作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病床周转次数,而与开放床位数无关。

病床;工作效率;影响因素

医院病床是重要的卫生资源,其使用情况是反映医院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的重要指标,病床利用效率与医院业务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1]。只有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本文分析了2012年和2013年度我院A、B两个病区的床位运转情况,为医院及时调整床位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室统计的2012年及2013年A、B两个病区的医疗工作统计报表。所有数据确保真实准确。

1.2 评价指标及方法

统计分析2012年及2013年份我院A病区和B病区的平均开放床位数、病床周转次数以及平均住院日,并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A区情况

A院区2013年比2012年出院人数增加2683人,由于平均开放床位变动的影响增加6739人,受病床周转次数影响减少4056人。开放病床数的增加是引起A院区出院人数增加主要因素,出院病人的增加主要是床位的增加。

2.2 B区情况

B院区在2013年床位减少的情况下出院人数较2012年增加49人,由于平均开放床位的变动影响使出院病人减少590人;由于病床周转次数变动影响使出院人数增加639人,由此得出病床周转次数是出院病人增加的主要因素。说明B院区2013年工作效率优于2012年。详见表1。

表1 B院区病床利用情况

3 讨论

随着国家全民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全民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医院的医疗床位越来越不能满足全民医疗、保健需求;医院床位越来越紧张,运行负荷越来越重。由于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医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不断扩大医院规模,增加床位。床位的增加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一时的就医困难,但也增加了社会和医院的运行成本。如何加强病房管理,深挖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把扩规模与抓内涵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全面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院为地市级三级乙等医院,拥有开放床位620张,32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发展和提高,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在逐步延长,医疗资源紧张与匮乏也在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排队挂号难、床位紧张等方面。针对床位紧张这一难题,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来的患者相关病案资料,结果显示,病床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增设病床数无直接关系,而与病床的周转次数密切相关,而病床的周转次数决定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所以如何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提高病床的周转次数需要医院手术室、医技科室、后勤保障服务等科室全员协作协调,高效运作。研究显示[2],只有将病床在科室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病床资源,这就需要统观医院全局来进行资源的配置。谢娟等[3]采用TOPSIS法对某院2002年~2007年病床工作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病床工作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从而合理配置医院各科室的医疗资源,避免出现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

一般来说,平均住院日延长的原因主要有:(1)重症病人的增多,重症病人由于病情比较严重,住院观察时间较长;(2)慢性病人占用病房较多,由于慢性病人有时候要做康复理疗等,所以导致长期住在医院病房,这在老干部病区及康复理疗病区较为常见;(3)与有些病区及科室有关,有些患者伴有商业保险,为了能多保险看病费用,会认为延长住院时间。本研究有以下体会:(1)从患者入院开始,要优化诊疗流程,入院前将所需做的检查尽量完成,病人入院后尽快诊断、治疗,提高疾病诊疗的效率;(2)针对科室的不同有效调整床位,使床位的利用率最大化;(3)对各级医师进行培训,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做到诊断准确,对症治疗,提高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患者负担及住院时间;(4)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提高效率,缩短时间;(5)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前医院都是纸质病例,病案统计工作基本靠人工完成,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潮流,加速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病案统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快速而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合理配置医院床位,提高医院病房效率,规范医疗秩序,才能使医院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医院科学协调的发展,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郭建新,陈静.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对床位设置的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11):39-40.

[2]李宗宝,王雪君.应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我院科室床位设置情况[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1-72.

[3]谢娟.医院病床工作效率分析与评价[J].中国病案,2009,10(3):20-21.

R197.32

B

1674-9316(2014)17-005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7.036

猜你喜欢

床位数周转床位
伍兹物料周转用品(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基于SolidWorks周转轮系装配与运动仿真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周转特征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