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规则适应中国崛起

2014-02-17

领导文萃 2014年2期
关键词:超级大国利益规则

中国将成为怎样的超级大国?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增长,这个问题对于某些人而言正变得愈来愈重要。

当然,以GDP总量所定义的经济大国并不等同于超级大国。虽然中国经济有望在2020年左右超越美国,但要在军事、政治及经济各方面准确称得上超级大国,很可能要等到本世纪中叶。而且即便到那时,中国也不太可能“统治世界”,而只是对区域和全球事务有相当分量的影响。届时中国将如何扮演这样的角色?美国的长期统治地位终被挑战,世界对此又有何种预期?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将是与美国不一样的超级大国。

这些差异源于两国极为不同的传统和文化。中国外交政策基于四个主要特点:政治传统中强调人与人关系和国家间关系“和而不同”;文化传统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干涉”与“和平共处”的原则;对“革命”意识形态的摒弃和对“和平发展”战略的追求。

很多中国问题观察家将此总结为“防御性现实主义”。所谓现实主义,表现为中国只有依靠军事和经济实力才能保证安全;而所谓防御性,则由于中国认识到要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就需获得国际社会的接受,而不是颠覆国际秩序。中国明白,自身的崛起有赖于与其他国家持续合作,还要融入诸如WTO和东盟等国际规范中。

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上升为超级大国感到恐惧,因而视中国为不稳定力量。但实际上,中国本质上是内向型国家。与美国不同,中国并不渴望成为超级大国,更无意将本国的政治体制竖为标杆让世界其他国家效仿。反而,中国认为美国在全球事务上已经扩张到超过了自己实力能支持的程度。事实是,中国还面临许多自身的内部挑战,这意味着其首要任务是保持国内稳定。

当然,中国需要保护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尤其需要全球资源来拉动经济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继续发展远洋海军实力,以保护其海外投资。中国在东亚确实有一定的地区抱负,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使其更容易在该地区扩大影响。中国并没有控制亚洲的打算,但会对美国在自己家门口大量驻军感到不舒服。

可以预见,中国将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等国际机构内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最近的一些趋势也表明,中国会通过二十国集团和金砖五国集团这样的多边机构参与和影响全球性治理议题。

但总的来看,中国认为发展周边国家网络比向全球扩张更有价值。他们目前已经这样做并从中获益,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就极大改善了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四国的安全与经济合作。此外,中国与东盟多边合作(10+1论坛)的回报也很高。

近来,中国政策圈内部对进一步发展亚洲多边组织有不少讨论,以应对包括南海争端在内的安全挑战和纷争。有人认为,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过于务实且只关心和自己利益直接有关的议题,而美国尽管有缺陷,但至少基于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念为全球利益贡献良多。但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总是掺杂着虚伪,其海外行动始终为本国利益服务。

中国成为何种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如何应对世界权力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首先,美国必须面对一些痛苦的心理调整。目前还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或政治家公开承认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地位很快会被中国所取代。但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美国将发现当这一切来临时自己会感到很仓促。因此,美国出于对自身和全球利益的考虑,需在尚有能力时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设计出一套规则,以约束将来的世界第一大国。如此一来,当美国不得不向中国让出大部分全球影响力时,可以确保中国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之下。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从二战以来主导和参与制定了很多国际规则,问题是美国自己又经常打破这些规则,这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实际上,美国现在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认真对待这些自己制定的规则,使其真正有效。如果美国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当中国最终晋升为超级大国时,美国才可以要求中国也按照这些规则行事。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超级大国利益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