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无光心有爱
——党教微电影《扶墙》拍摄随笔

2014-02-14黄新荣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教新房轮椅

□黄新荣

世界无光心有爱
——党教微电影《扶墙》拍摄随笔

□黄新荣

看到生活又有了希望,曾作兴(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题记:《扶墙》的起源很简单。那是2010年,赣州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简称“三送”)活动,数万名“三送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三送干部”发现了这样一个家庭:村里60岁的盲人曾作兴自小丧父,5岁便双目失明,靠乞讨为生,40多岁才娶到个下肢瘫痪的痴呆女成家;他的小儿子曾龙明右眼失明、尿道异位。一家四口就这样艰难度日……面对他的窘境,“三送干部”没有漠然无视,而是与村干部一道,为他盖了新房、治好家人的病……使曾作兴一家从药罐子搬到了蜜罐子里,生活有了光明。因此,我们决定拍摄一部党建微电影,来记录一个不幸的人是怎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走向幸福的。

临出发拍摄《扶墙》时,内心多少有些忐忑,因为不同于以往的党教片主人公那般“高大全”,曾作兴只是个艰难度日的盲人,以他为主角来带动全片,从何下手呢?一个盲人的世界,是黑暗的,又如何表现出光明的主题呢?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这样,带着疑问与担忧,我们摄制组来到了小源村。

一株等雨水的树

当面对曾作兴家那摇摇欲坠的破旧土房时,我们都惊呆了,谁也不曾想到在如今农村,竟然还会存在这样的窘困。伴随着村干部的一声招呼,曾作兴摸摸索索挪了出来;瘫痪的妻子也在屋里张望着我们这帮人。村干部对曾作兴大声说:“‘三送干部’来看你了!”他眨了眨干瘪的眼窝,没什么反应,场面一下冷了下来。这时,“三送干部”大步上前,紧紧攥住他的手:“我们是市里来的干部,来为你们干实事来了。”他“哦哦”胡乱点着头,但依然没吭声。

看到场面有些尴尬,村干部忙介绍说:“虽然大家也帮忙,但老曾的日子还是苦得很!他也总没精打采的……”又指了指房子:“看,都烂成这样了,你说他咋能高兴得起来嘛。”“是啊,”“三送干部”感触地点着头,“这房子干脆不能住人了,得想个办法,帮老曾解决下。”听到“房子”这个字眼儿,老曾忽然把头转过来,耳朵一个劲儿跳动,表情也不那么茫然了;看得出来,他对这个字眼儿很敏感。我们的摄像机把这个细节忠实记录下来,也许是幻觉吧,我感觉曾作兴的脸上有一分期待或说希冀,就那么侧耳认真倾听着,偶尔还轻点着头。

“三送干部”商量了一会曾作兴的房子,随即转过头来,对老曾和蔼地问:“家里的这是大嫂吧?”老曾这回不再漠然了,一边点着头一边把众人让进屋来。“三送干部”又和老曾的妻子聊了几句,最后紧握住老曾的双手:“放心,我们一定帮忙。就说这房子吧,实在不能再住了……”然后又掏出个小本,“这是我的联系卡,以后我要常来你家了。”我注意到:老曾接过卡抚摸许久,才揣进怀里,那神态很是庄重。

就在告别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老曾突然开口了:“喝口茶再走吧。”“三送干部”愣了一下,马上爽朗地回答:“这次就不了,以后喝你茶的机会,还多着哩。”告别了曾作兴,走出了很远,发现他依然站在门口,向我们这边“望”着,仿佛一株等待雨水的树。我们立即把这一画面拍了下来;在我们看来,他站立的身影,映照出对生活的希望。

送去的不仅是轮椅

过了几天,我们又和“三送干部”一道,来到了老曾的家。这一回,是来送轮椅的。自打上次看到老曾的妻子只能拄着板凳一步一挪,“三送干部”就上了心,回去后便买了一部轮椅。

扛着轮椅一进门,“三送干部”就大声招呼:“老曾,我们给你送轮椅来了!”老曾忙从小凳上站起来,唏嘘着,不知该说什么好。等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老曾的妻子抬到了轮椅上,“三送干部”问:“大嫂,这个好不好?”他妻子腼腆地笑着:“好,好……”“等天气暖了,让老曾推你出去转转好不好?”“好,好……”镜头中他妻子的笑,虽然并不美,却那么真诚。

曾作兴嗫嚅了半天,却没有吭声,摸索着来到了轮椅旁,一下一下地摸着把手,良久,才喃喃道:“这个好……”“三送干部”笑着说:“老曾啊,有了这个,嫂子就再也不用靠板凳了,只要你得闲,就推着她走走。”随即又抬头看了看屋子,“莫急,轮椅只是小心意,我们还要帮你把家一点一点都弄好!”老曾面部抽搐着,忽然拉住“三送干部”的手:“你们都是好人啊。本来我还以为你们到我家只是走走过场,没想到……”他渐渐地说不出话来了,眼窝一个劲地动。“三送干部”的眼睛也红了。在现场的我们,也都静了下来,默默看着这感人的一幕。

我们摄制组提议:让老曾现在就用新轮椅推上妻子上外面转一圈,拍几个镜头。于是,就在怒放的山桃花丛中,老曾推着妻子缓缓地从画面左方出现,妻子坐在轮椅上,好奇地看着景色,老曾则头微微上扬,表情祥和,还带着一丝甜蜜的满足。

雨夜惊魂

我们把“三送干部”为曾作兴所做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为他有病的儿子治病、帮助他干农活……我也一点点看到了他的变化:以往他总是无精打采,但现在他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了,嘴里还时常念叨着:“党还没忘了我这个苦命的瞎子……”然而,他最大的困难还没解决——就是那座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真的很难再让他一家容身了。

一天夜里,我们还没有休息,正和“三送干部”说曾作兴的房子到底应该咋办。忽然,霹雳一声,天空下起了大雨,渐渐地,雨势越来越狂暴。大家坐不住了,急忙穿上雨衣往曾作兴家跑。一进门,就惊呆了,只见地上摆的不是盆就是罐,接着滴答而下的雨水,老曾正用力地扶着摇摇欲坠的墙壁,嘴里还安慰着妻子:“不会倒,不会倒,我扶住了。”我们的眼睛都湿了,“三送干部”拉大了嗓门:“老曾啊,这房子实在是不能住人了!你放心,我们要帮你建新房!”听得这话,老曾激动地一个劲儿问:“真的吗?要让我住新房?”“三送干部”坚定地晃了晃他的手。这样,在我们的镜头见证下,给老曾建新房的决定落地了。

盖新房子,算了又算,也得好几万呢。“三送干部”先是回单位搞了一次热心捐款,募来了2万多元,又跑到信用社,个人做担保为老曾拉来了5万元贷款。盖房时,由于老曾的家离公路很远,砖送不到门口,雇人搬吧,工钱也不是个小数儿,这时,“三送干部”一挥手:“咱组织党员干部搬,为老曾省下这笔钱!”于是,几十人浩浩荡荡地组成了搬砖头大军;大家虽说是挥汗如雨,但劲头可都挺大。老曾在旁边,先是默默地听着大家的欢声笑语,脸上挂满笑容;后来,他站了起来,摸索着为大家倒凉开水,一个个白色的茶碗,就那样在他的奋力挪动中,逐渐填满了茶水。我感动了:老曾实在没有别的能力来回报大家,就用这力所能及的倒茶水来表示谢意。看来,他并非外表那么漠然,心里是有本感情账的,知道谁对自己好,就应该感谢,哪怕这份感谢显得微不足道。

感人的一跪

曾作兴的新房终于建成了,村里特意请来了秧歌队庆祝。在新房里,老曾的妻子一个劲憨笑着,老曾则用手摸着新房的墙,喃喃自语:“这就是我的家……”随即又对妻子感慨地说:“墙结实得很,以后不扶也不会倒了。”大家都高兴地附和道:“放心吧,不会倒了。”此时镜头里记录下的全是张张笑脸,老曾的脸上更是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幸福微笑。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只见曾作兴蹒跚地走到“三送干部”跟前,激动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新房,好人呀,你帮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眼睛看不到你,让我摸一下你的脸,我会把你的模样一辈子刻在心底。大好人呀,我谢谢你!”话音刚落,只听“咚”的一声,曾作兴结结实实地跪在了“三送干部”面前。这一跪,着实让“三送干部”慌了手脚,赶紧把他扶起来。我们大家也一个劲地劝:“不要跪,不要跪。”可老曾却呢喃着:“要跪,要谢谢的……”正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我们真的没有想到,曾作兴会这样表达感激之情。但我们又立刻释然了,正是党的关怀,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世界虽然没有光,但却充满了爱,才有了今天这发乎于情的感恩方式。

最后,村干部建议道:“曾作兴,今天这么高兴,拉个曲子吧。”原来老曾幼年曾靠乞讨为生,学会了拉二胡。老曾重重地点了点头,拿着二胡,摸索着调好了弦,一扬手,拉起了《东方红》;渐渐地,欢快的乐曲响彻了天际……

党教微电影《扶墙》已经上映良久,但我的内心仍保存感动;“他的世界没有光明,却并不缺少爱。”《扶墙》让我真正体会到,曾作兴,一个生活在草根之中的人,面对关爱所迸发出的感恩之情,是那么的真实,让我的灵魂为之震颤。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同处苦难的草根们,也许哪怕一点温暖,都会让他们的世界出现阳光。这也是我们党教制片者真正地去接地气的最好方式吧——把镜头对准最基层,记录下那里发生的真实,并一起去感动并付出着。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党教新房轮椅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一线城市新房营销策略探析——以上海新房为例
雪雀一家的新房
轮椅上的爱
我的轮椅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党教微动漫的发展趋势
党教微电影须接地气
何为党教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