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纽约当公司:史上“最好市长”的治理之道

2014-02-12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布隆伯格市长

陈君

2014年到来前最后一天,纽约第108任市长布隆伯格卸任。媒体对其12年任期进行铺天盖地的评论、反思和总结,有批评,也有褒奖。“我在地铁里见过他,很爱笑,很会作秀。从富豪到市长,他无疑是成功的。” 在纽约经营网络和广告公司的辛麦琪说,“现在谈起布隆伯格,我就想到,怎样让我家那三个孩子,尽量不接受烟草,尽量少喝可口可乐,最好别接触枪支。这些是他留给我们的警告。”

“他这样做是对的,对孩子和成年人都有好处。只是通过政策命令的方式执行,让一些崇尚自由选择的美国人无法接受,也给了政坛对手批评机会。”辛麦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不止这些。从反碳酸饮料到更新城市规划,事无巨细的管理让布隆伯格获封“保姆市长”,反对者则斥之为“独裁者”。“他是个争议人物。布隆伯格的12年给纽约留下烙印,市中心几乎随处可见他的遗产,这是纽约现代史上不曾有过的浓重一笔。布隆伯格所打造的纽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注定是传奇。”有媒体这样总结。

为自己的影响力埋单

现年72岁的布隆伯格是世界最重要财经资讯媒体帝国“布隆伯格新闻集团”(中文常译为彭博通讯社)的创始人,身家达270亿美元。

像其他富豪一样,他有自己的喷气飞机、百慕大房产,在曼哈顿的豪宅装饰得“像个博物馆”……布隆伯格也热衷慈善,但传统慈善方式不能满足他改变世界的渴望——2001年决定竞选纽约市市长,次年1月1日成功就任,此后两度蝉联。

令媒体津津乐道的是,12年任期中,布隆伯格每年只收取象征性的1美元薪金,拒绝了累计2700万美元的市长薪金,甚至自掏腰包至少6.5亿美元,其中包括以个人或彭博通讯社名义,为纽约各个文化艺术、卫生等团体捐出的总计2.63亿美元。

也有媒体报道说,市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出差时,乘坐的都是布隆伯格的私人飞机,交通费合计大约有600万美元。布隆伯格还自费为助理提供工作早餐和午餐……《纽约时报》形容布隆伯格“彻底颠覆”了这座城市最高公职的定义,过去是“市民付钱聘市长”,布隆伯格却是“倒贴当市长”。

在布隆伯格的政治生涯中,雄厚家底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布隆伯格为自己的影响力埋单。据统计,他为三届选举投下超过2亿美元个人经费,以及2300万美元的政治献金。同对手的竞选资金比例从2001年的5比1上至升2009年的16比1。在美国政治“资金决定选情”的环境中,如此悬殊实力令人难以比肩。

关于布隆伯格的财政自由,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后、美国政治观察者杜剑峰也撰文指出,根据纽约法律,市政府必须每年平衡预算,这就意味着削减支出,尤其在2002年和2009年经济大环境严酷的情况下,减支阻力极大。每当这时,布隆伯格会自掏腰包,给预算受到削减的各种机构大笔慈善捐款,从而保证预算顺利通过。

“这样的自由使布隆伯格成了美国政坛上的一个异类。对于布隆伯格来说,他既不是共和党市长,也不是民主党市长,他是纽约市长。”

“确实很难讲布隆伯格是哪个党派。他凭借财富和影响力,不受束缚,有了更大的执政空间。”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约翰·卡麦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翻看布隆伯格的从政履历,他最初是民主党人,2001年他以共和党人身份首次竞选纽约市市长,2005年成功连任;2007年6月,布隆伯格宣布将身份由共和党人改为无党派独立人士;两年后又以共和党人身份参选、连任。

但也有政敌批评布隆伯格为拉选票不惜挥霍,质疑他要不是为竞选投入重金,未必能两度连任。但《纽约时报》民调显示,认为财力对布隆伯格任市长有加分效应的只有30%,还有27%认为减分,35%认为没有差别。

“没有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布隆伯格在纽约实现了两党长期以来求而不得的梦想。他既像民主党一样保证了福利支出,却没有像奥巴马一样令联邦政府负债累累;他既像共和党一样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却没有因为减负而影响了推动环境保护。”杜剑峰如此评价。

把纽约当成公司来经营

布隆伯格一直认为自己有别于默多克。助手曾建议他买下经营困难的《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但都被拒绝,“他们都有影响报纸议题的欲望,我没有,我只是预见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布隆伯格却毫不掩饰自己影响政治的欲望。

据说,他在大学时曾对女友说,理想是成为美国第一任犹太裔总统。2007年布隆伯格考虑参加总统竞选,但是政治超新星奥巴马令他望而却步。有分析认为,过去数年,美国政坛意识形态分歧日益加重,布隆伯格意识到自己这种中间派难以在任何一党的初选中胜出,遂放弃总统梦。

但纽约给了他舞台。

纽约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管理的城市。这个有着800多万人口的城市2012年接待了5200万“流动人口”,是恐怖分子策划恐怖袭击时的首要目标,经济支柱华尔街曾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而2002年第一天,当布隆伯格把自己的办公室从曼哈顿搬到市政大厅时,刚刚经历“9·11”的纽约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高达5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全市1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创下历史新高的失业率……

美国政治观察者杜剑峰评价说,布隆伯格刚当选后,很多人对这个亿万富翁能否管理好纽约将信将疑,而离任之际,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他是纽约市历史上最好的市长之一。布隆伯格的纽约,代表着21世纪城市发展的未来。

早年哈佛商业学院的商业理想主义和管理企业的经历,让布隆伯格坚信: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优化管理得到解决,城市亦然。

上任伊始,布隆伯格下令全面提高各种税赋,其中不动产税增幅高达25%,这一措施为纽约增加30亿美元收入。

2013年12月18日,布隆伯格以纽约市长身份发表最后一次演讲。他还不忘强调,虽然民众都想挣更多的钱,交更少的税,但一座城市的财政收支却必须要保证“可持续性”。他以底特律破产的“鲜活事例”,为自己的财政税收政策作辩护。

在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卡麦思看来,布隆伯格的成功之道在于把纽约当成公司来经营,纽约市民就成了市长和政府的客户,“把生意场上的雄心壮志和创新意识用到公共部门,他从来不畏惧把任何想法付诸实践。”

在布隆伯格推动下,纽约开通311公共服务24小时热线。市民只要一通电话,就能联系上相关政府机构。2012年这项服务获得“联合国公共服务奖”。

“他是成功的商人,所以天然地重视商业和商人的作用。”辛麦琪评论说。

布隆伯格通过规划用地和税务优惠等措施吸引投资。12年中,纽约市37%的土地被重新规划,新建20万户住宅,许多新的高楼大厦在曼哈顿拔地而起,目前纽约市最高的20个建筑中,有8个是在过去12年建成的。

许多人批评布隆伯格同华尔街和大公司走得太近、城市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市长继任者、民主党人白思豪就直指布隆伯格治下的纽约正在上演“双城记”——阳光下华尔街大佬们喜笑颜开,阴影里无家可归者衣食无着。路透社认为,人们普遍将白思豪的胜出视为对布隆伯格任期的批判。

根据美国财政政策研究院的报告,年薪5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人数占纽约833万总人口的1%,却拥有全纽约39%的财富;21.2%的普通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此,布隆伯格自有道理:虽然收入最高的20%纽约客赚得盆满钵满,但收入最低的20%群体工资水平也比美国其他地区高。他认为均贫富的施政理念不会带来经济繁荣,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是让富人更成功,“如果没有那些亿万富翁,上哪里收税去提高教育投资,上哪里去找钱来发放福利?”

身为美国第七大富豪的布隆伯格与劳工团体关系长期紧张。他多次拒绝劳工组织要求加薪的谈判要求。尤为引发争议的是2011年,在布隆伯格支持下,纽约警方出其不意将大批“占领华尔街”示威抗议者强行清场。

那场运动留下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一条华尔街将99%的民众与1%的超级富豪隔开了”。但布隆伯格不这样认为,他在自传中直白表达了对资本和华尔街的热爱,坚信华尔街的成功“会在真实世界中带来出色产品,创造就业、创造价值,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告别演讲中,布隆伯格对他任市长以来多项雄心勃勃而富有争议的施政措施都轻轻带过,这其中包括禁售大杯含糖饮料、自行车共享计划以及将法定吸烟年龄提高到21岁等等,他担心劳工政策会被继任者白斯豪一夕之间改变。白斯豪支持“占领华尔街”,坦言将为99%的草根代言。布隆伯格特意提醒政策执行者要警惕“劳工-选民共同体”,“如果一座城市的领导者不能向前看,那这座城市就要垮台”。

“下一站,世界”

以亿万富豪身份当市长的布隆伯格,上任之初,不坐专车,改乘地铁,着力打造亲民形象。作为公共交通鼓吹者,布隆伯格每天坐地铁回家,经常找不到位子,要站上半个小时。每天拉着吊环上下班的形象,给他带来不少政治回报。有一家公交集团把他唤作“地铁市长”,《纽约时报》也褒奖说,布隆伯格是“第一个乘地铁的市长”。

而时隔5年后,有记者在他家门口蹲点数周,发现市长搭地铁的频率越来越低,刚上任的头三个星期,市长只有一天没搭地铁去上班,现在一周只有两次是搭地铁,有专人接送的SUV越野车才是他的主要交通工具。

争议不只这些。

“布隆伯格不顾一切,出台种种禁令,似乎要把大苹果纽约打造成他的理想国。”卡麦思评论道,“也有分析家把这解释为精英化管理。”

他下令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让烟草远离孩子;建议限制政府职员使用社交媒体,反对私人持有枪支;要求拥有15家以上连锁店的餐馆在菜单上标注食品热量,禁止餐饮企业在烹饪过程中使用反式脂肪酸;提出五年内在包装食品和餐厅食品里减少25%的用盐量,以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发病率;禁止餐馆、快餐店、电影院、体育馆等销售容量在16盎司(约473毫升)以上的含糖饮料;为鼓励母乳喂养,这位提倡健康成长的市长又对医院向孕妇提供奶粉做出限制……有健康检测机构估计,自2002年以来,这些健康计划帮助纽约人的预期寿命延长三年。

“但是,这个亿万富翁凭什么管我喝什么呢?”“见鬼,他居然干了12年”……类似的质疑与批评也屡见不鲜。有人说,尽管初衷很好,但通过政府禁令形式进行限制,侵犯了市民选择权;保守派更是批评他搞“独裁”。

代表餐饮企业的非营利联盟“消费者自由中心”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广告,讽刺布隆伯格出台的大瓶汽水禁售令。广告中,布隆伯格一副老太装扮,穿着蓝色套装,围着丝巾,脚下是纽约的高楼大厦,下面写着一行字:“纽约人需要一个市长,不是一个保姆。”

但布隆伯格依然我行我素,“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对你最好。”他的早餐只有白面包、花生酱和培根卷,在他看来这顿早餐足够丰盛。他不习惯碳酸饮料,认为这会要了美国人的命。

此外, 在布隆伯格支持下,纽约市警察局每年获得85亿美元的预算,建立世界级的反恐队伍,配合联邦执法部门,在过去12年共破获16起针对纽约的恐怖袭击。然而,为警察“拦截搜身”的做法辩护,也令布隆伯格声誉受损。黑人和拉美族裔平批判说,该政策不公正地把他们当作目标。“拦截搜身”也成为白思豪要终结的“纽约特色”之一。

尽管有种种争议,布隆伯格担任纽约市长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向老市长致敬,梳理纽约重新焕发活力的种种案例。其中,《纽约邮报》刊登一长串数字最能说明问题:12年间,纽约市常住人口增加30万,到访纽约的游客增长54%,“纽约市从未像现在这样安全和洁净,从喧闹大都市变成每年吸引 5000多万游客的必去旅游地”;家庭平均收入增长36%,高科技企业规模增长11%,犯罪率下降35%,婴儿死亡率降低23%,成人吸烟率从22%下降到15%,青少年吸烟率从18%下降到9%……

对于所取得的成就,布隆伯格颇为自豪地说,“纽约从未像今天这般强大。”他透露,自己卸任后准备开设一家咨询公司,向全球推介纽约发展模式。据《纽约时报》披露说,这家咨询公司暂定名称为布隆伯格协会,员工主要为布隆伯格市长办公室的成员。

近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布隆伯格被问及可能在2016年总统大选中扮演什么角色。他回答很干脆:我向你保证两件事,第一,我会投票,第二,我不会参选,“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未来要做的事情已经让我应付不暇,事实上我得开始学习如何对新的事情说不。”

也有媒体报道,布隆伯格将重返彭博社,并特别关注评论网站Bloomberg View的建设。

无论如何,最新民调显示,这位富豪市长推行的政策比他本人受欢迎多了。

近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也把布隆伯格作为封面人物,头像旁配的标题是──“下一站,世界”。“布隆伯格散发出一种能干、有掌控力的气场,他把纽约市长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禁烟、环保、控制气候变化、特别是枪械管制领域的领袖——离任后,他还会继续在市长任上的工作,只是有了更大的舞台。”

猜你喜欢

布隆伯格市长
我的爸爸叫焦尼
两个大忙人
守门员不在时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你是市长?
市长先生
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