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精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设计

2014-02-1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实加工职业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我院精密机械技术(手表)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机床操作、刀具及夹具的选用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编制等职业能力,更主要的还是为学生们以后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加工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对教师的要求

我院九成以上学生毕业于普通高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该职业的基本技能几乎为零。以前教师在教这门课时,一般只用黑板、粉笔、简单的模拟教具和书本教材等枯燥地向学生传授如何操纵机床、如何装夹和切削工件。甚至有的个别教师自身从未操作过机床、切削过工件,单凭着学历在那里纸上谈兵,学生一堂课下来便听得稀里糊涂、云苫雾罩。如今教师把教室搬进车间,讲完知识理论后趁热就开动机床、切削工件演示给学生们看,再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并巡回监看着每个学生安全地按要求加工出零件,同时当场评出相应分数,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何为合格、何为废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备理实一体的双师型素质,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同时还要有过硬的职业技术和精湛的动手操作职业技能;不只是在学生面前空讲,同时还要帅身实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始终把控班级全体学生的动态,杜绝隐患,确保安全;不只要讲授技术,还要将该职业的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感受空间中,让学生不仅对该教师的人格魅力产生崇拜,更对该职业产生强烈的热爱。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经历了20多年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到目前为止,各类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手段主要是课程。课程的内容、方法和模式体现了教育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面向技术应用的新型高等教育,其课程的内容、方法和模式都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传统的理科院校、工科院校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开始步入职教领域的教师必须对这些新特点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研究,并贯彻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之中。

今后我们教师的努力方向:一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三是课程应突出能力目标;四是理实一体的“实”是实训而不是实验,所有课程内容必须有两条线索,即:工作线索(项目、任务)和学习线索(相关知识的导入及连接)。只是单一工作实习线索的课程是岗位操作培训课;只是单一理论学习线索的课程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课;五是把育人的素质目标落实,渗透到职业技术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可喜的重大变化,才能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教学水平,而且也会大大提高我们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

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使学生学会动脑,也要使学生学会动手。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一是要具备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二是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要了解企业文化、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生产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学生的未来职业环境。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对高等教育心理学规律的具体应用

在这一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搭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哪些是先讲后练,哪些是练后必须要讲。比如要讲金属切削机床,就利用本学院的现有资源即学生身边的普通车床开始,先认识车床外部各部分组成及名称,后了解车床内部的传动系统。经教师讲授并演示后,再将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几个学生一台车床轮流进行操作加工。先练习对模拟刀尖方向和轨迹的控制,后通电对工件主运动进行启动、停止及变速的操作,这样由学生对机床的感性认识,逐步地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讲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就先介绍车刀的各部分名称,后讲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材料及结构,再让学生立即将手中的车刀按要求装夹到车床上,对已装夹好的工件毛坯进行手动车削。要讲夹具原理及设计,正好利用工件在车床上选择一夹一顶的装夹方法实例来解释:什么是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和过定位。要讲机械制造工艺,顺手就以车削加工工艺为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手中的零件图样,先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试拟定出车削加工工艺过程,后逐步实施。先由教师耐心讲解、演示、手把手地传授试切削的方法和步骤,后让学生在教师的监控下,试着独立完成加工。不是将工件的形状加工出来即可,而是必须逐条保证图样上的技术要求,如: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等,基本达到了中级职业技能水平。最后还要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务要求,学期末每个学生要完成一次卷面考试,卷面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学生们曾经在车间里操作过的装备和加工过的零件、应用过的方法和实践经验。经过这么几轮教学,充分证明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效果极佳。由于直观性强而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职业技术时常常遇到的最大难题——“抽象”。利用具体的案例,加之恰当的启发,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通过“学习迁移”理解和掌握另外新的技术内容,如:当学生完整地掌握了车削加工技术后,就会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铣削加工技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金属切削准确理解主运动的概念,即:在切削运动中如果工件作旋转主运动就是车削,如果刀具作旋转主运动那就是铣削。

姜大源的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入学分数虽然低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才。高等职业院校多数大学生都属于形象思维的结构类型。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智能个性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少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被发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非常适合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三、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应注意教学效率及教学方法

在该课程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要注意教学效率。它不仅要力求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要尽量降低教学成本。既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又要精打细算避免不必要的消耗。若利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迁移”原理,先向学生“手把手”地传授基本的职业实操技能,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该职业技术的“认知结构”,而后及时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学习迁移”。如果再采用“引导文”式的六步教学方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时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充分显现出来,他们凭借着刚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和技术理论,开始自觉地进入职业角色,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态度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学习迁移不仅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探讨学习迁移的规律,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供学习迁移的条件。恰当地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率从一个项目最大限度地迁移到下一个项目。这对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也将有着重大的意义。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人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希望学校的学习对今后工作中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知识技能的类化过程只有在学习的迁移过程中才能实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知识技能的获得及广泛迁移从而使这些经验不断整合及类化而实现的。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长期以来沿袭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模式,如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等,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当前,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等正成为广大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我们不能只关注国外课程模式“形似”,而忽视中国课程文化背景;只关注课程中的“显性知识”,而忽视课程中的“隐形知识”。避免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我们以往常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教学具体上也是一门职业技术,即需要有现代化高科技的教育教学装备和得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有一线教师用时间积累起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我国机械制造业所急需的应是既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又有精深的职业技术和能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操技能的人才。因为,职业技术无非是由以下三大要素组成,即装备、方法和经验。作为我们高等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机械类高级技能型或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首先就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典型的机械制造加工的装备、会选择最合理的机械制造加工方法、善于继承和积累机械制造加工经验,将其创新发展,使我国最能显示综合国力的机械制造业水平尽快赶上和赶超世界强国。

参考文献:

[1]程宜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理实加工职业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职业写作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