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述评

2014-02-1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桐油学报广西

杨 乔

(1.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湖南 长沙 41000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述评

杨 乔1,2

(1.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湖南 长沙 41000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主要涉及桐树的种植、桐油生产加工和桐油主要产区的产销情况两方面,对桐油主要产区的贸易发展过程和市场整合情况有较为仔细的论述。但对近代桐油业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从总体上看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

近代;桐油业;研究综述

桐油贸易在近代全国的对外贸易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桐油作为四川、两湖、广西等地区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在民国时期,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及政府的鼓励与扶持迎来了繁荣的局面。一战以后桐油的用途得到大大的开发,不仅成为制造油漆的主要原料,可以替代橡胶用于工业生产,更为重要是桐油防水、防锈和防腐的特性使其成为化学工业制造的原料,被广泛用于飞机和特种工业,在军事工业和军需工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桐油作为土产的出口大宗,民国时期长期位居对外贸易数值的前列,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关近代桐油业的论文达30余篇,尤其近年来成果颇为丰富,这说明近代桐油业研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近代桐油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希望能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一、学界关于桐油业的研究成果

就笔者所见,当前学术界尚无关于民国时期桐油贸易研究的专著,仅有少数论著对桐油的种植、生产、贸易有所涉及,学界对桐油业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桐树的种植和生产加工。有部分论文从历史角度对桐树种植和桐油生产加工进行分析。如关传友的《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1],对桐油种植的起源,明代、清代、民国以及现代桐树种植业进行了论述。刘玄启的《中国桐油史研究》[2],此文分民国以前、民国时期和建国后三个阶段归纳评述学界对中国桐油研究,并分析各个研究阶段的特征及意义。这篇文章为了解学术界对中国桐油研究状况提供了丰富资料。胡湘闽、瞿州莲的《论清代湘西油桐种植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以湖南永顺府为例》[3],刘玄启的《油桐种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国时期的广西为例》[4],刘玄启的《民族经济融合视域下的民国广西油桐种植》[5],余涛的《略论20世纪30年代浙江农村的副业合作——以蚕、棉、桐为例》[6],李润华的 《近代中国手工业的转轨——以广西植物油制造业为例(1860-1949年)》[7],廖桂华的《近代以来恩施桐油的生产及贸易》[8],刘玄启的《桐油用途变化与近代国际桐油市场的勃兴》[9],等等。以上几篇论文以湘西、广西、浙江、恩施的桐油种植和加工情况为论题展开了个案分析,为研究民国时期当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桐油主要产区的产销情况。这方面的研究关注桐油主要产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主要是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桐油生产销售和市场整合的情况。

对四川桐油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成果有:张丽蓉的《长江流域桐油贸易格局与市场整合——以四川为中心》[10],梁勇的《近代四川桐油外销与市场整合》[11],刘利容的《民国时期的四川桐油贸易》[12],彭书全的《抗战以前四川的桐油贸易》[13],田水秀的《桐油贸易与万县城市近代化》[14],唐春生、丁双胜的《清代重庆地区的桐油业》[15],思宇的《四川桐油购销简史——〈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16],等等。以上几篇论文对四川桐油业进行研究,介绍了桐树的种植、桐油贸易情况,分析了万县和重庆桐油市场的情况,介绍了四川桐油的生产、检验状况,对桐油贸易的数量、市场、运输等都做了较仔细的研究。

对两湖地区桐油贸易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有:杨乔的《民国时期两湖地区桐油产业研究》[17],此文以国际市场对桐油的需求为中心点,梳理了桐油出口的规模,考察了两湖地区桐油产业的发展与衰落过程、中外经销商的经营活动、运销市场地域结构与运销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控制,运用经济学方法计算了生产和交易成本与利润,较为客观地评述了桐油生产、运销和出口对两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杨乔的《战前汉口桐油业华商和洋商的竞争与合作》[18]对民国时期汉口市面上桐油商人的经营,桐油出口贸易情况有较为详细的描述。此外还有李菁的《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研究》[19],杨乔的《民国时期政府对于两湖桐油产业的参与》[20],龚静、瞿州莲的《近代湘西桐油贸易的研究》[21],李菁的《湖南桐油贸易的兴衰及启示》[22],王朝辉的《试论近代湘西市镇化的发展——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王村桐油贸易与港口勃兴》[23],等等。以上几篇论文对湖南桐油产区产量、生产方法、运销概况、价格成本进行了分析。

对其他桐油产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米仁求的《抗日战争前后浙江桐油贸易研究1927-1946》[24],此文着力论述了抗日战争前后浙江省桐油行业在自由贸易与行业统制之间的转换,政府、市场的力量在行业交易体制中的地位对比发生变化的过程。刘玄启的 《民国时期广西桐油产销与经济发展研究》[25],文章以民国时期广西桐油产销为载体,从桐油的种植、加工、贸易三个层面对广西桐油产销进行探讨,揭示了桐油产销对广西经济发展的作用。刘玄启的《民国时期广西桐油贸易与市场整合》[26];陈炜、杨姗姗的 《试论近代广西城镇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以谷米、桐油为中心的考察》[27];刘玄启的《民国时期国际市场中的广西桐油述论》[28];肖良虎的《民国时期贵州桐油市场研究》[29],等等。以上几篇论文分别研究了几个桐油产区的对外贸易和市场整合,为当地的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此外,还有学者关注了抗战特殊时期的桐油贸易,如齐春风的《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桐油走私贸易》[30],他认为抗战时期,国统区至沦陷区及海外的桐油走私贸易十分兴旺,整个桐油产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桐油走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日方的高价诱购、海内外价格差异巨大、国民政府的收购工作存在弊端、武装走私盛行及处罚轻微所致。刘玄启的《桐油贸易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31]一文认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用桐油打开了美国对华援助的大门,改变了美国对华的政策,“桐油借款”是抗战爆发后美国对中国的第一笔援助,创立了以民间商业为掩护的援助先例。

二、当前研究的特点、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近代桐油业的学术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情况均有所涉及。呈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从研究视角来看,多从桐油某一产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来阐述,如对桐油主要产区的贸易发展过程和市场整合情况有较为仔细的论述;对桐油的输入输出数量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其二,从研究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近代种植桐树面积较大、桐油产量最多的四川、湖南、湖北和广西省,国内其他桐油产地较少涉及。有的研究成果中介绍了桐树果实的加工情况,对研究近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三,从研究内容上看,关注到了桐油生产的技术环节和桐油贸易发展概况,以及桐油产销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

从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近代桐油业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涉及范围虽然较广,但理论分析较少,没有将桐油业的发展置身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宏观环境下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与桐油贸易息息相关的包装储存、交通运输、货栈物流、检验定级、报关出口、桐油商人的经营活动等方面论述不多。学界关于近代桐油业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仅有少量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并没有相关专著面世。不足之处有:其一,迄今为止的成果多为桐油产销述论,特定时期的微观研究缺乏。其二,成果多对某一地区的桐油贸易进行研究,缺乏从全国整体范围来宏观考察民国时期桐油贸易状况。其三,迄今为止的研究未能将桐油和民国时期有类似经济地位的重要对外出口商品棉花、钨、锡等其他农矿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结合起来考察,无从客观评估桐油贸易对当时中国整体经济的作用与贡献。

尽管有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这些研究成果对现在从事近代桐油业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我们了解近代桐油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从总体上看关于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桐油业各个环节与层次的中外商人如何在利益驱动下的竞争与经济纷争着墨较少;再者,经营桐油产销的商人和工厂经营者,在各级市场尤其是终极市场上是否构成固定的群体、他们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其政治诉求等亦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研究和总结。其二,如何结合国民政府整体经济政策的改变来阐释对桐油产销的管理控制亦有待深入分析和探索。其三,如何将桐油、棉花、钨、锡等其他农矿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结合起来考察,探讨农矿产品对当地经济甚至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亦有待进一步深入。

[1]关传友.中国桐油种植史探略[J].古今农业,1999(4).

[2]刘玄启.中国桐油史研究[J].广西林业,2007(1).

[3]胡湘闽,瞿州莲.论清代湘西油桐种植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以湖南永顺府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刘玄启.油桐种植中的政府力量探析——以民国时期的广西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4).

[5]刘玄启.民族经济融合视域下的民国广西油桐种植[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0(4).

[6]余涛.略论20世纪30年代浙江农村的副业合作——以蚕、棉、桐为例[J].历史教学,2011(6).

[7]李润华.近代中国手工业的转轨——以广西植物油制造业为例(1860-1949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2).

[8]廖桂华.近代以来恩施桐油的生产及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3).

[9]刘玄启.桐油用途变化与近代国际桐油市场的勃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

[10]张丽蓉.长江流域桐油贸易格局与市场整合——以四川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11]梁勇.近代四川桐油外销与市场整合[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4(1).

[12]刘利容.民国时期的四川桐油贸易[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3]彭书全.抗战以前四川的桐油贸易[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88(1).

[14]田水秀.桐油贸易与万县城市近代化[J].文史杂志,2000(1).

[15]唐春生,丁双胜.清代重庆地区的桐油业[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3).

[16]思宇.四川桐油购销简史——《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J].粮食问题研究,1995(5).

[17]杨乔.民国时期两湖地区桐油产业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18]杨乔.战前汉口桐油业华商和洋商的竞争与合作[J].兰台世界,2013(13).

[19]李菁.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4.

[20]杨乔.民国时期政府对于两湖桐油产业的参与[J].兰台世界, 2013(7).

[21]龚静,瞿州莲.近代湘西桐油贸易的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 2008(2).

[22]李菁.湖南桐油贸易的兴衰及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 (1).

[23]王朝辉.试论近代湘西市镇化的发展——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王村桐油贸易与港口勃兴[J].吉首大学学报,1996(2).

[24]米仁求.抗日战争前后浙江桐油贸易研究(1927-1946)[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5]刘玄启.民国时期广西桐油产销与经济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26]刘玄启.民国时期广西桐油贸易与市场整合[J].百色学院学报,2006(2).

[27]陈炜,杨姗姗.试论近代广西城镇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以谷米、桐油为中心的考察[J].广西地方志,2011(1).

[28]刘玄启.民国时期国际市场中的广西桐油述论[J].市场论坛, 2010(7).

[29]肖良虎.民国时期贵州桐油市场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09 (1).

[30]齐春风.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桐油走私贸易[J].抗日战争研究, 2012(1).

[31]刘玄启.桐油贸易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责任编辑:徐星华)

K25

:A

:1008—7974(2014)05—0074—03

2014-03-20

杨乔(198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史。

201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民国时期两湖桐油市场的分布与变迁”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Qnkt4

猜你喜欢

桐油学报广西
广西贵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资源调查与对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地区桐油业调查资料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