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4-02-1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高职英语

曾 贞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学习已经进入了“微时代”。诞生于数字化环境下的微课程也逐步成为一个备受教育者关注的研究课题。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能否引入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形态?高职英语教师能否借助微课程来提高教学改革的实效?这些都是值得英语教育研究者探讨的话题。

一、微课程的定义及特征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初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它不是为微型教学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它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一般没有解说的声音。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内容演示,微课程的长度一般是1-3分钟,主要介绍关键词和概念,呈现核心概念和框架,将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学习主题突出明确,进行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所以戴维·彭罗斯也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程”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有所不同,主要具有下述一些特征:(1)短:“微课程”的时长最长不宜超过5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程”的教学时间非常短。(2)小: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程”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可实现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3)精: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程”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要求做到内容精炼,主题突出。(4)浅:“微课程”对问题或难点的解读语言简洁、浅显,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理解。

二、高职英语课程的微课程需求

(一)微课程有助于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多数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情绪化较强的特点,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则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高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他们难以坚持较长时间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容易“走神”,注意力发生转移。因为学习基础差,多数高职学生对于学习英语往往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觉得自己不懂的地方太多,学习难度太大,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另一个方面,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学生具有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学习途径也日渐丰富多样。在信息时代,随着电脑、智能电话等设备的普及应用,网络更是成为了90后高职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来开展实际教学的,它符合学生的习惯,一次只学一点,适应了快速e-learning、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的需要,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课程知识表达的不足。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微课程完全有可能成为高职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有助于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程有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强调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既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是基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一种学习需求。随着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深入发展,高职英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或是科研上,都需要具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与意识,方能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将微课程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是探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优秀的微课程主要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思考。对于入职型教师,通过学习微课程案例能够激活职业敏感,降低教育视角,启发教育实践;对于经验型教师,学习和开发微课程案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反思,启发和积累实践智慧;对于研究型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微课程来创造情境,梳理、提炼成果,传播辐射,达成自我认同,增强持续研究的动力。

(三)微课程应用是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有益尝试

在高职院校,高职英语课程一般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出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近年来在以专业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作为公共课程的英语逐步遭受边缘化,英语课程的教学设置随意性较大,教学时间的长短也缺乏统一的规划。高职英语课程如何体现出其实用性、工具性等高职教育的特点,如何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是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这门课程存在的价值所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教师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基础薄弱、英语课程受消减等因素的影响,仅依靠有限的课内教学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微课程具备“短、精、小”的特征,它能够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精巧、短小、自由、实用而高效。它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学习形式的生动性,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高职英语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拓展课程教学时空领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立学习信心。这种数字化环境下的微型课程形态,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微型英语课程学习包,又可以承担传统英语课程补丁的功效。由此可见,将微课程的应用引入高职英语课程建设过程,能够为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新的视角,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又一途径。

三、促进微课程在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合理应用

(一)微课程理念需要高职英语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微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应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合理应用微课程有利于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不但需要教师能够接纳和理解其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掌握设计制作微课程的的技术与方法;同时,教师要能够善于梳理、整合课程的知识点、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善于进行评价和反思。这些目标的实现均依赖于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和途径,即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微课程的应用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相辅相成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英语课程改革强调高效课堂的目的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理性的使用技术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系统建构、意义建构和协作建构,最终实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角色定位从“教”变成“导”。合理应用微课程有利于教师不断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便于指导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教师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开放式转变也为微课程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片段化、专题化的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机会,能够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以微课程包的开发推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

“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高职英语教学微课程可以某一个英语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素材与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相关教学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为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充实和丰富了传统意义上以教科书、教学光盘、录音磁带、课件等构成的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师开发和设计出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低起点学生学习方案,为高职学生构建起一个立体多维的英语学习环境。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宜过分追求形式。开发微课程需要高职英语教师筛选素材,提炼内容,还要配上合适的图片和音乐,制作时间长,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过分追求形式完美,容易转移教师的注意力,导致削弱微课程的内涵。

(二)不宜以微课程代替常规课程学习。微课程的碎片化特征决定了它在教师希望传递小块的知识点时作用明显,而在篇章阅读、写作翻译等需要进行拓展讨论的课程内容中,微课程的作用就会减弱。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虽然微课程的应用对于高职学生的专业、年龄、背景没有太多限制,但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势必会产生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的不良后果。

[1]季舒鸿.“后方法”时代基于教学资源库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2(1):18-22.

[2]张静然.微课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2012(11):19-2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高职英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读英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