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中本土文化失语之研究

2014-02-12庞亚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庞亚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我们在教学中已经加强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另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在聊外国文化时都知其一二,但聊起本土文化,学生知道,但是不知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所以遇到老外,干脆避而不语。这种低效低质的交流,久而久之,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充满挫败感与退缩感。同时,本人也深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语言教学,或者加强了文化教育,但也只是加强了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风俗制度文化教育。这种不以双向沟通交流为目的的英语学习,不强调中国本土文化输入的英语教学,可能学生学多少年都是讲不出东西,学多少年都不敢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深入沟通、平等对话,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更无从谈起。这是英语教与学的一大失败。本文拟从何为本土文化失语,本土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原因,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的角度展开阐述。

一、中国本土文化失语

失语症(aphasia)源自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而“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的。他在2000年《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从丛)。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同的片面,即仅仅加强了以西方国家为主的文化内容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相对仍处于忽视状态。从丛教授的这篇文章在外语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却经常处于被忽视状态。许多英文水平不错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底气。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么避而不说,要么自己“创造”出汉语式的英语表达,对方听了一脸茫然,自己却无比无奈与尴尬。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上存在困难。这种“失语症”会使学生们的自尊心、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打击,继而影响英语学习进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笔者在了解学生时,问及是否愿意与英语国家人士聊天时,学生都觉得无话可聊。诚然,交际主体缺乏本土文化修养是很难与交际对象有深层次的沟通与对话。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原因

教材在我们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师生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相应的教与学。以我们学校目前使用的两套教材为例,一套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另一套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这两套书每个单元都有两篇文章,但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一般只会分析学习Text A或In-Class Reading的文章,另一篇就是学生自学为主,所以本研究只涉及Text A与In-Class Reading的文章。《全新版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一到四册,共计32篇文章。《新编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一到四册,共计40篇文章。《全新版大学英语》的32篇文章中,18篇涉及到美国文化,有美国学校、美国历史,如the Depression Days;有名人、小说、社会生活与节日,例如Halloween,ThanksgivingDay等;还有英语语言发展史、美国人的价值观等等。但是,教材课文中提及中国文化的只有一篇,即第二册Unit 1,中西教育方式比较。《新编大学英语》的40篇文章中,16篇涉及到美国文化,有英美国家的节日,如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等;有圣经语录,有名人,有饮食文化,还有美国人的金钱观、消费观、教育观,还有神话故事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就只有第二册unit 7,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送客礼仪。意识方面。现在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主要就是英语语言学习,一种工具的学习,很少将英语的学习提升到文化层次,提高到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度。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因为英语是必修课程,另外英语考试的成绩与其实际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是十分密切,这种学不以致用为目的的英语学习多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应转变观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这样学生才会更有积极性,更有激情去学英语。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学的意义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的工具学习,还包含文化的学习,其最终目的之一是进行跨文化交际,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的英语教育应该是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充分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的同时,重视本土文化知识的英语语言输出,才能真正实现利用英语进行平等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LarryA.Samovar等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也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对母语文化缺乏重视,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去进行跨文化交流必然导致交际失败。有些学生觉得与老外无话可聊,交际无互动,交际失败,自责自己由于不懂英美国家的某些社会文化而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低效或失败。其实不然,笔者认为,缺乏深厚的本土文化素养,交际中本土文化失语才是跨文化交流低效或失败的罪魁祸首。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笔者认为,教材本土文化缺失可以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刻意输入来弥补。例如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的课堂教学中,unit 1提到了Bible,在聊《圣经》对西方国家语言文化影响时,可以谈及孔孟思想对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在此适当补充孔孟思想的正确英文翻译等。在Unit 8中学习欧美诗人Elizabeth Browning的永恒浪漫爱情故事时,可以给学生补充中国本土代代相传,且被誉为爱情千古绝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师可以事先告诉学生一些术语的英文翻译,例如草桥结拜、十八里相送、化蝶、中国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等,然后鼓励学生用英文简单描述故事情节。在Unit 9中学习西方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圣诞节、感恩节时,教师可以与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与中秋节进行对比。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些很具中国特色的词语的翻译,例如春运、春联、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敲锣打鼓、红包、拜年等等。谈及中秋节,就要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也应提供这些词语的英文翻译。这些中国本土文化的东西,学生其实很熟悉也很有兴趣知道它们的英文表达法,所以教师应积极配合,上课多进行灌输。如果坚持这样,在大学英语两年的学习中,学生既能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又能知道中国本土文化很多知识的英文表达法,这样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逐渐摆脱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

2.教师与学生要加强本土文化意识

笔者认为,母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英语教育的全过程,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与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应同步增长。在大学英语教育的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母语文化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本土文化素养,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适当拓展补充。但是,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时,“度”的把握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宽容的、客观的、积极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中国文化导入,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部分,即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伦理思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等内容。

3.开设英文版的中国文学、中国概况或中国文化选修课

我们可以开设“英语话中国”等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课程中除了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地方院校,教师也可选择性地介绍当地优秀本土文化。例如笔者学校地处佛山,教师可以介绍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的一些英文给学生。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适当用英文介绍。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优秀本土文化。学生肯定学得有积极性。而且这些本土文化的英文学习,将使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受益匪浅。总之,本土文化英文教育会增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反之又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憾[N].光明日报,2000-10-19.

[2]SAMOVAR A LARRYETAL.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赵凤玲.从“文化失语”到“文化渗透”——论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兼纳问题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2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