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2014-02-12兰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兰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442000)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内就业市场对技能过硬、品行端正、创业能力突出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凸显。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前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后者则有利于学生择业观、道德观及职业品格的发展。二者各有侧重,但却在教育目标、内容及方式上表现出了很多共性。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互渗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也是高校市场型人才培养的又一契机。

一、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创业教育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很多高校至今对其内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很多学校将创业简单解读为“老板缔造”工程,一味向学生们灌输创业技能,却对他们的创业道德和创业品质教育弃之不顾,这容易使创业教育在功利心态中迷失方向。相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史更久远,其育人目标明确,教育模式和实施渠道也更加完善,故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方向保障,“把关”其不偏离科学的发展轨道。同时,创业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同样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且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但创业教育以实践性著称,它能让学生们在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知识的学习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从而达成对自身理想信念的构建。创业教育开展方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其“务实”之特点深受大学生欢迎。创业教育的科学融入有利于弱化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教”色彩,强化其教育的实效。

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源于其二者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上的共性。创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知识,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主体性的总体目标有异曲同工妙。此外,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锻炼他们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宝贵品格。这一点同样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可见二者在内容上也有不少贯通之处。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类似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基本前提和有利条件。

二、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基本原则

创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高校在将创业教育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创业意识增长的客观规律,并认识到创业教育的专门性和实践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渗透的特点,还需要在此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对创业教育的引导性、主体性原则,即创业教育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个体价值实现和个人的成功成才上,虽然它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优能力的新时期大学生人才的同时也倡导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的理念,但后者却并不算是其工作重点。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型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主人翁精神,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引导性原则。此间,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功能,敦促大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展开创业实践的同时明确自身社会使命,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复兴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教学活动的安排、教育系统的设定都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大前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创造力,推动其全面成长。同时,完善学生主体性,引导其发展成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活动主体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使命之一。故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时应当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身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创业潜能开发。

三、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多元化的理论课程体系

自2005年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范围内普遍得到了较为充实且适度的课时保障。相比之下,虽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让大多数高校察觉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碍于种种原因,创业教育在许多高等院校中仍属于“业余教育”,既不纳入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但专题讲座、选修课等教育形式已无法适应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客观需要。为此,高校方面需做好顶层设计,将创业教育的“不普遍”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之中,构建起以创业教育为重要模块、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根基的融合体系,并具体发展出课内课外互渗、选修必修结合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选修必修结合,就是要针对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地设置相关选、必修课。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大多较为成熟,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搭配也较为合理。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笔者建议应分阶段为不同学生设立相应的选、必修课。比如,应当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创业启蒙类课程设为必修,而对于旨在传授学生创业技能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法律”等则可以设为选修。在选、必修课程的设置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以模块化的方式在专业基础、人文素质及思想政治等理论课中融入创业教育知识。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培养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发展出良好的创业能力。

课内课外互渗,是指在充足的课内理论知识学习之余,高校还应当为大学生创造适度的课外实践机会。理论知识宣讲是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基础,高校必须为大学生安排足够的理论课学时,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对创业知识、政治法律知识等内容的科学认知。但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没有价值,不论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考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效果,必须借助课外实践的方式。因此,高校方面在善用地方创业孵化基地的同时要活化校企互动、充实合作层面,建立更多的学生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完成理论与现实的对接,从而形成对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切实感悟。

(二)构建“内外通融”的课程实践体系

多年的高校发展历程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了适用的教育体系,但实践教学却一直是它的短板。相反,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教育,需求性强、实践性突出,却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化的师资。因此,在建设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体系时,必须充分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做到内外通融。

对内,要善用校内资源,重视课内实践环节。比如,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方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体悟,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在就业创业活动中的诚信品质、务实精神和奉献思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目的。再如,课内实践中要重视小组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再通过汇报方式将合作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协作、表达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发展。

对外,还要同步运用创业孵化与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校外资源,并深入地发展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层面非常广,不但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有可能因此受益,学生的实习、创业、就业也都能获得更多便利。巧妙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能深化其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等教育,从而达到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目的。

(三)培养“专兼结合”的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建设,高等院校普遍能拿出一支政治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但创业教育起步晚、理念普及程度差,因此在师资力量上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当下,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多由辅导员、学生处工作人员及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或缺乏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不够,很难胜任学生的综合创业指导工作。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以“内培外引”的方式推进师资建设,尽快培养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创业理论知识扎实且具备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专兼结合型教师。

简单来说,“内培”就是针对性地加强教师的培训、进修和锻炼。其主要方式有二:一是鼓励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创业师资培训、创业学术研讨会,借此充实创业前沿知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弥补自身在创业教育理论水平上的不足;二是组织学校原有的创业教育工作者展开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思想政治学习,并通过参与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而“外引”就是指以兼职的方式从校外聘请有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来充实高校创业及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队伍。高校创业教育外聘教师的选择层面非常大,优秀企业家、有社会影响力的经管类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等都是较为理想的候选人。

当前,国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仍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高校在发展创业教育时,应当尽量避开其短板,将它巧妙地渗透到发展历程更为久远、实施渠道更为完善和师资保障更为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无疑将对两者各自的发展创新产生推动作用,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就业指导及人才输出质量的提升。

[1]袁小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6):100-102.

[2]战平,王红君.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6):49-50.

[3]张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基于社会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4(1):85-88.

[4]邓利霞.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良性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39-240.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