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4-02-11李全喜

天中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技能农民

李全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李全喜

(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研中心,北京 10087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教育思想体现在:农民教育是革命发展、社会建设、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加强农民政治思想教育是教育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助推新型农民出现,是农民教育的重要指向;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形式等方面。这些思想对搞好当前农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教育;农民素质

中国是个农民大国,农民教育是破解农民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实施有效的农民教育离不开思想理论的指导。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着丰富的农民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指导当前农民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论述

(一) 农民教育是革命发展、社会建设、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农民的思想意识源于每个时期革命发展、社会建设与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不同社会存在,提出了教育农民的实践指向。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教育农民的现实缘由,他指出:“尽管农村的生活条件——住处分散、环境安定、职业固定,因而思想也就保守——对任何发展都很不利,贫穷和匮乏还是产生了自己的结果。”[1]554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两大考验:其一是如何有效地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其二是实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列宁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和农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在合作化中的地位,他指出:“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就是说,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2]355,“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3]290这一点斯大林也有同感,他非常注重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习气、习惯、传统和偏见是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这些传统和习气控制着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时给无产阶级专政的存在造成极大的危险。”[4]217毛泽东历来重视农民教育问题,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历来只有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文化……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农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5]39。在建国前夕,他前瞻性地指出了我党成为执政党后的职能转换,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6]1477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认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7]88进入新时期以来,江泽民也多次要求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他曾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8]333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民教育的认识总是依据深刻的社会存在背景得出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 加强农民政治思想教育,是教育农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历史的演进告诉我们,尽管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在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因此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农民阶级坚定的政治立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不仅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复杂性,而且敏锐地意识到农民阶级因受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明显带有小农意识的特征。斯大林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明确指出:“同这些传统和习气做斗争,在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中必须克服这些传统和习气,并且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新的一代——这就是我们党的当前任务,不执行这些任务,就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4]217毛泽东依据中国的现实国情,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应该时刻注重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5]77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内心缺少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指导,思想道德滑坡,精神世界彷徨迷茫。对此,江泽民指出:“越是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社会风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去占领。”[9]276可见,增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不仅是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而且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 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助推新型农民出现是农民教育的重要指向

在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农民阶级的基本生存问题是他们遭遇的最大困境,农民阶级接受教育的机会非常稀缺,农民自身的劳动力实际等同蕴藏在农民体内的劳力,即传统的体力型的劳动力资源。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可以发现,当农民阶级解决了自己的“吃、喝、住、穿”的问题后,必然提出接受教育的诉求,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农民阶级一直在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资本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广大体力型劳动力资源所奉献的人口红利是分不开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传统的体力型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农民从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对此,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论断。新型农民“新”在农民技能素质的增强,“新”在农民职业理念的回归,“新”在农民发展理念的提升。

(四) 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民教育的形式也给予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性举措。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农民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践参与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农民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举措。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最先进的国家可以采取“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限制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10]294等措施。相比之下,列宁采取的农民教育举措更为直接和具体。首先,列宁注重教育投资的增多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他指出:“首先应当缩减的不是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费,而是其他部门的经费,以便把缩减出来的款项转用于教育人民委员部。在今年这个粮食供应还比较不错的年份,不要再舍不得增加教师的面包配给额了。”[2]344其次,列宁开展了国民识字运动,注重农村青年的扫盲工作。第三,列宁推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努力夯实农民教育的基础。毛泽东是农民教育的典范,他把农民教育贯穿到革命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始终。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在各地普遍设立农村夜学及识字班,使失学的男女青年有识字机会”[11]。同时,毛泽东高度重视学校建设,提出:“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12]1011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邓小平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延伸农民教育的链条。在邓小平的建议下,中国兴办了一批农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切实提高了农民技能素质。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途径更加丰富,国家除了传统的通过农科站、文化站教育农民外,还可以采用广播、电视等新的媒介信息工具,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教育思想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给我们以重要启迪。

(一) 农民教育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教育农民是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现实需要,过去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这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前,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农民问题意识。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必须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其次,应该看到,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民工问题成为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社会现实。再次,农民工群体年轻化趋势日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占据整个农民工群体的60%以上,成为当前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群体不同,有着强烈融入城市的愿望。因此可以说,就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农民问题不仅具有传统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新型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二) 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教育农民的重要内容,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农民群体,这一点在今天的农民意识形态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农民善“分”不善“统”的特点依然存在。受此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民个人中心思想突出,思想道德素质滑坡,往往过分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其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日益突出,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承受耐力低的特点,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比较敏感,希望能够有诸多机会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其三,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极大方便了信息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同时对农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一些农民的信息能力不高,对互联网信息的真伪辨别有难度,容易受网络舆论暴力的“绑架”和网络谣言的“诱导”。因此,当前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在互联网领域抢占农民意识形态教育的制高点,掌握网络虚拟空间农民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权。

(三) 做好人力资源反哺,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

多年来,党和政府尽管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举措,农民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农民技能素质提升空间还很大。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只有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13]。因此,在当前如何有效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培养大批新型农民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资本化的迫切需要,更是应对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迫切需要[14]。这就是说,未来对农民问题的投资,应该考虑优先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资,切实做好对农民的人力资源反哺。就目前而言,其一是有效推行“大学生农村志愿者”计划,作为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必要补充,为农村输入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其次,可以实行农林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等涉农高校与农村的联姻,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时间;再次,从农村选调部分新型农民到高校、企业接受高层次的理论培训和技能训练。

(四) 建立健全农民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践参与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教育农民的重要形式,因此在今后农民教育中应高度重视这两种教育形式功能的发挥。但现实是,农民子女上大学的比例远远小于城市居民的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束往往就意味着一些农村孩子正规学历教育的终结。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农民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但由于对基层职业教育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基层职业技术教育流于形式。其实,除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之外,农民自身的实践参与,也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形式。以农民工为例,当前每年约有2.6亿的农民工流动城乡之间。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在市场的洗礼,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提升了技能,懂得了管理,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佼佼者。但农民的实践参与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要真正促进农民自我的实践参与,就需要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破除的力度,使流动农民能够在流动过程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农民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来对待。这个系统涵盖政府、社会、市场、城市居民、农民等多个子系统。这就意味着农民教育的整体效果取决于这些子系统能否发挥出各自的最佳效能,即农民教育将是一个“政府、社会、市场、城市居民、农民”通力合作的过程。当代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激励着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同时要求各个子系统携手并肩努力,唯有如此,农民教育整体效能才能显现。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斯大林全集: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毛泽东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江泽民文选: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江泽民文选: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苗国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理论月刊,2010(8).

[12]毛泽东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吴晶晶.我国76.4%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 2006-04/17/content_4432615.htm.

[14]李全喜,付鹏.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看当前农民成人教育的紧迫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责任编辑 叶厚隽〕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houghts for Education of Farmers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LI Quan-xi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Marxism classical writers’ thoughts for education of farmers can be show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armers education is the objective need for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gime consolidation; the important part of farmers 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farmers’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irection of farmers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farmers’ skills and push new farmers appearance; the important form of this education is academic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These idea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s in the current course of farmers’ education.

Marxism classics; Marxism classic writers; farmers education; farmers quality

北京邮电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11BS04);北京邮电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扶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流动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李全喜(1981―),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013-12-02

A8

A

1006−5261(2014)03−0033−0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技能农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