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体制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4-02-10王秀良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学习型体制党组织

王秀良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构建有效体制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王秀良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围绕构建有效体制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立足江苏省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结论有:党员干部普遍认可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良好体制机制的重要性,体制机制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和“激发个人内在动力”两大问题,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是“学习内容设计”、“强化激励机制”和“注意成果转化”,紧扣个人良好自学习惯养成和教育培训改进和创新学习方式,体制机制建设要围绕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做好文章。

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 制度机制 调查分析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一项蕴含实践创新要求的系统工程。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调研表明,体制机制因素隐于实践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影响持久而深远。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寻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构建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机制,本文选取江苏省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和单位作为分析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的样本,执笔人在课题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问卷调查,科学分析,深入思考,着力探索构建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使问卷调查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课题组选择了省会城市南京、苏南的无锡市和县级昆山市、苏中的南通市以及苏北的盐城市作为调研点,同时,在省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以及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教师党员中配发相关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42份,回收率为90.3%。回收的问卷包括:省委党校174份、南京市92份、无锡市45份、昆山市49份、南通市48份、盐城市89份、南京地区高校45份,问卷有效率为98%。问卷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的人口学统计状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25个题目,涉及人口学基本信息的题目6个,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关的题目19个,其中,与制度机制密切相关的有12个。调研分析情况及基本结论如下:

一、良好的体制机制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已得到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他们对这方面体制机制的建设状况也基本满意,但是,不同群体对体制机制的建设状况有明显的认知差异

调查显示,认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非常重要”的人数占比达51.8%,认为“比较重要”的占比38.9%,二者合计为90.7%。(见图1)。可见,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广大干部党员极为普遍的认同。在“当前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状况”的实际判断上,有37.6%的人选择“总体良好,个别环节需进一步完善”,有12.4%的人选择了“有完备有效的制度机制”,二者合计正好50%,就是说有半数的人对当前学习型党组织的体制机制建设现状表示了肯定。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仍有29%的人选择“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11.2%的人选择“制度体系管束不力、执行流于形式”,8.1%的人选择“制度体系针对性不强”。这几项合计也约占总调查人数的一半。这说明,尽管大家对于体制机制的重要性有普遍一致的肯定性评价,但对于体制机制的实际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的积极作用存在着较明显的意见分歧。

图1 您认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

从具体情况来看,不同行政级别对体制机制建设归因分析有明显差异,对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这个选项,处级干部人群选择此项的人数占比达37.4%,副厅级以上人群中则高达52.9%。相对而言,较低行政级别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总体良好,个别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方面表明,不同行政级别的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更高行政级别的人更注重从宏观上、制度上、根本上来看待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问题。这一现象在单位级别问题上也有进一步验证,省级机关的人员也倾向于从制度体系来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问题,有47.5%的人认为“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各不同级别单位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从教育程度来看,博士研究生对这一问题的归因比例最高,为38.1%,大专及以下人群比例最低,只有17.6%。可见,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对体制机制建设的理解程度、效果期望值也存在差异,这启示我们,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制度机制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稳步提升干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有众多突破口,但从实际情况看最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和“激发个人内在动力”两大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究竟从何入手?在问卷提供的六个备选答案中,有31.2%的人选择要重点解决好“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问题”,有28.5%的人选择需要“激发个人内在动力”,这两项在所有选项中位列前二,这也是两个选择比例在30%左右的选项。其他四个答案的选项均与此两项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讲,有15.6%的人选择“推动学习成果实现有效转化”,有11.8%的人选择“保持学习持续化、常态化推进”,有11.6%的人选择“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有1.3%的人选择“总结好做法好经验”(见图2)。对上述选项分析可以看出,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大程度上讲,体制机制建设,就是要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二者几乎可以作为同义语。但是,这只是体制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如果仅仅是达到了这个目标,只说明体制机制本身已经建设得比较成功了,形成了相对完整系统的制度规范。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另一个层面,即在于对学习主体能动性的激发上。这是因为,从推动学习的角度讲,“学习”毕竟是一项需要个体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作用的事情,因此,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很好地“激发个人内在动力”,它由此成为考察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不仅需要构建制度规范本身,更加需要的是深入挖掘学习的内驱动力。

图2 您认为开展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主要解决(%)

实际上,在对于体制机制的功效偏好方面,干部的行政层级是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具体来讲,普通工作人员更偏向于选择加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而副厅级以上干部群体则更加偏向于“推动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保持学习持续化、常态化推进”两个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23.5%、17.6%。由此说明,不同行政级别的人员对于体制机制建设的参与度不同、驾驭度也不一样,各自的期望值差异较大。这提醒我们,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约束要求、不同的目标期盼,从而有的放矢地体现出良好的体制机制的应有实效。

三、在改进和创新学习的方式途径方面,体制机制设计和建设的重点要紧扣两个基本面而展开:一是个人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二是严密组织化的教育培训

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在“您认为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加强学习的方法途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项上,有28.0%的人选择“个人自学没有成为良好习惯”,有23.9%的人选择“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这样的调研结果说明了一个基本问题:尽管学习途径方式有多种,但最基本、最主要的无非是“个人自学”加上“集中教育培训”,如果真把这两项抓住了、抓好了,与学习相关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如果这两个基本途径没有运用好,即便有再多的创新拓展都无异于隔靴搔痒。从实际情况看,其他多种多样学习途径方式的创新和运用,总体上是为了配合“个人自学”或“集体学习”的开展并且更加有利增进这两种基本学习方式的效果。当然,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形势任务的变化和个人学习需求的调适,一些创新的学习方式与途径也越来越多地被尝试、运用和推广。实践证明,一些成长时间不长或者诞生不久的新途径,对于增进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一些创新途径和方式因此逐渐逞强,大有取代上述两种基本方式之势。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相比较于脱产学习培训的传统学习方式,属于相对后生的方式,但由于其严密的组织性、参加对象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心工作的贴近性等鲜明特点,在领导干部的学习方式选择中,越来越成为与脱产培训并驾齐驱的主要方式之一。正因为这样,在本次调研中,有15.3%的人选择“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带头作用不强”,并籍此来反映学习途径方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17.9%的人选择“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这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人们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基本学习途径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更加倾向于运用相对时新、简易、便捷的途径方式。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调研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正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和认可。正是基于此,有10.5%的人认为学习效果不好是由于“忽视调研考察环节”,另有4.4%的人选择“专题宣讲活动组织不够”(见图3)。

图3 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加强学习的方法途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学习的体制机制建设需要把握宏观、形成体系,但调研结果提示我们,在改进和创新学习的方式途径方面,必须进一步厘清、聚焦与学习途径方式设计运用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这就是说,首先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要促进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有利于促进个人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二要促进体制机制建设更加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和培训。在此基础上,体现机制建设要更加关注三点:一是有利于更多更好地运用创新手段方式;二要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方式;三要有利于更加重视学习与调研考察的结合。还有一个有趣的情况是,上述选项中不同年龄段的选项倾向差异度是比较明显的,20-35岁年龄段的人选择“个人自学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数为最多,占到这一年龄段的近四成,达39.5%。而46-60岁年龄段的人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新载体新办法运用不够”,其中的56-60岁年龄段人群中有26.3%的人选择此项。这恰恰说明,对于处于中年或中老年年龄段的人群,他们既有传统方式途径的影响与依赖,又有对创新方式的新奇与追求,而对于年轻人员来讲,他们一开始运用的可能主要是新方式,反而对所谓的创新方式途径兴趣不浓,对相关选项的侧斜度并不高。这一情况提示我们,在改进创新学习的方式途径上,不同年龄群体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追求,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注意差别化对待和处理。

四、学习型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指向虽然是多维的,但最为突出的是“学习内容设计”、“强化激励机制”、“注意成果转化”三个方面

本次调查问卷,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您是单位主管领导,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体制机制建设上,您会重点抓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情境选择,让被调查者设身处地思考怎样做才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理性与逻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25.6%的被调查者选择“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选择“强化学习激励机制”的有24.4%,选择“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的有23.1%。与此同时,有17.6%的人选择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制度”,有8.5%的人认为要“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见图4)。对于前三项的选择,均有近1/4的人员占比,充分说明这三项内容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指向,是实践中关注度较高的方面。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学习内容设计的不科学和不合理,往往成为导致学习乏力和无趣的首要因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学习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和团体的学习潜能,形成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注重学习成果转化机制应成为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学习有效性的保障。由上可见,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习的内容设计、评价激励机制以及成果转化应用机制,这也是科学构建制度机制的重点环节。

图4 您是单位主管领导,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体制机制建设上会重点抓(%)

如果从人群差异性上再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则会发现,年轻人与行政级别相对较低的人员,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20—45岁年龄段的群体对于 “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选项的认可比例最高;相对于其它行政级别,普通工作人员选择“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人数比例最高。而副厅级以上的人群,则更加强调“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制度”等方面,他们在这两项上的选择比例较高。再从教育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下人员在“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两项上人数比例很高,分别为31.3%、37.5%,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与“强化学习激励机制”上比例很高,31%的人强调要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引导”。

五、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首先抓好体制机制和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同时,体制机制建设要围绕领导干部做好文章

问卷显示,当问到从总体上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首先应该从哪里抓起的时候,有八成多(84.5%)的被调查者认为必须首先抓好体制机制和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这其中,选择“党委一把手”的占比为28.4%,选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占比为36.5%,选择“学习体制机制建设”的占比为19.6%。与此同时,还有6.3%的人选择“各级基层党组织”,5.6%的人选择“学习内容”,1.4%的人选择“学习经费”,1.2%的人选择“学习阵地”,1.0%的人选择“普通党员”(见图5)。这样的调研数据告诉我们: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委一把手走在前面、当好表率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抓好学习体制机制的建设同样十分关键。

图5 您认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应该从哪里抓起?(%)

而前面一题(第四点)中提到有8.5%的人认为要“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单从8.5%的数据看,作为情景设计中的“主管领导们”似乎并不普遍认同自己应作为重点对象,这与本题(第五点)得出的“领导干部是重点对象”的结论似乎矛盾,但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8.5%的数据至少可说明两点:一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示范带动往往并不能真实有效地起到理想的作用,因而人们并不那么当真地将其作为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来抓;二是,作为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担当领导职责的人员,往往不太情愿首先“革自己的命”,让学习的压力硬往自己肩上扛,因此对该项的认可度并不高。

现在,当我们把这两个题目的结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思考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清晰而深刻。当我们把注意力重点放在抓体制机制建设时 (第四点),人们较多地把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指向“学习内容设计”、“强化激励机制”、“注意成果转化”等方面,而较少关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身;而当我们问到从总体上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应当放在哪里、首先应该从哪里抓起的时候(第四点),有八成多(84.5%)的被调查者又认为必须首先抓好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和体制机制(其中,选择“党委一把手”的占比为28.4%,选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占比为36.5%,选择“学习体制机制建设”的占比为19.6%)。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体制机制建设是一回事,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又是另一回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经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只有把体制机制建设和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实际难题的有效破解。

总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绝非原先意义“加强学习”的简单重复,或是“重视学习”的简单翻版,关键在于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设计,使学习既内蕴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又内生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真正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真正使学习转化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此,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党的建设实践和党员干部需求,着力改革创新学习制度机制,使之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科学管用,从而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

[1]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制度化、机制化作为根本保障——五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10-03-01(04).

[2]天津市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完善党内学习制度和改进学习方法问题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3).

[3]蒋宏宾,许益军,王秀良.把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江苏部分党员干部的调研与思考[J].红旗文稿,2013(8).

猜你喜欢

学习型体制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