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辅导员研究型团队建设研究

2014-02-08付罡FUGang李宝玺LIBaoxi

价值工程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化竞争力队伍

付罡FU Gang;李宝玺LI Bao-xi

(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青岛266580;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学生工作部,青岛266580)

0 引言

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的核心理念在于从组织内部建构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从而推动知识创新,发展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为组织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辅助。知识管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组织结构创新、“以人为本”、系统管理流程[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特点,以知识管理要素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团队,体现工作创新体系和机制,体现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这对于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团队创建、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潜在的工作能力、针对性和优势,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知识管理在实施辅导员研究型团队建设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知识管理的辅导员研究型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关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投入连续性的政策保障、大量人力和物力支持,以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这其中,围绕这支队伍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竞争力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大小之间的促进关系,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对知识竞争力的直接正向促进,知识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正向影响,以及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正向回馈,充分适应并提升知识管理效果(如图1),可以弥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诸如专业队伍数量配置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出口模式单一等问题,从而通过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工作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

1.1 有利于理顺工作机制,切实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弊端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仅将知识确立为管理的资源及载体,而且将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旨在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创新以及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资源的积累与增值,从而提高社会发展的知识贡献率[2]。高校辅导员工作队伍工作的特殊性、基本职能和关键作用,决定了知识管理在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辅导员团队专业化建设潜在能力挖掘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加强并构建知识管理模式,无疑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的目标选择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解决辅导员工作动力、长效性不足等弊端。

1.2 有利于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团队核心竞争力,适应培养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需要

大学生主体已经是“95后”,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思想,传统意义上的“建章立制”式管理绩效正在衰减。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次、融合新鲜元素的能力,以适应高等教育新的特点和社会发展进步需要,不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难题,以提升的智力资本为学校和社会创造价值,体现个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1.3 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延伸教育职能

知识的载体是人。知识管理正是基于人的发展考虑,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3]。通过知识的丰富、更新和提高,实现管理者及被管理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管理方式,是和谐、开放、持续的系统循环过程。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组织实施知识管理,使管理者及管理对象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一种核心技能,成为管理者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拓展教育空间和职能,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队伍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2 基于知识管理的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目前,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人本关怀,提高综合素质,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都加大了诸如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创新意识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其实施主体除了相关专业教师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辅导员专业化团队。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就是要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目标指引下,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效发挥辅导员自身知识潜能,创造创新有利于知识共享的体制、机制与途径,增强智力资本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提升这只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使工作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开放性、文化性和创新性,形成高效的、完整的教育管理系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多途径的积极创造良好的专业化团队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理顺长期以来“重武不重文”的工作氛围,实施有利于服务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体系。

2.1 明确发展定位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切实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一支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专家化、国际化”队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价值诉求,充分体现了智力资本价值和基于知识管理基础上的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手段,是有效实现“中国梦”的人才保障。构建这支队伍工作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强化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荣誉感,为科学发展奠定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加强队伍的组织建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为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加强队伍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激发队伍活力,为和谐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最后要加强队伍的能力建设,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不断更新队伍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技能等,明确发展定位和职业方向,提高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2 理顺工作机制

针对辅导员专业化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应知识管理需要,符合高校学生工作发展规律的新体制,对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应该通过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合理调配知识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等方面,逐步形成知识资本共享、传播、应用的高效运行体系,使辅导员由原来的个体向综合体方向发展,由各个单一层面的简单事务处理向集约化综合信息反馈系统方向突破,集合形成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创新团队,从而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和创新实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典型工作案例、先进工作经验、优秀个人的宣传和激励,把队伍中的优秀分子通过学校支持平台推送出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范。

2.3 助推成长成才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观念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充分实施知识竞争力提高切实保证。首先,在辅导员队伍的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做好举荐和引进工作,逐步提升工作领域内的成就、声誉、学术地位,满足物质利益之外的精神需求。辅导员工作价值评判标准除具有高校教师的一般指标之外,还应该包括综合素质、政治水平等条件,重点在于对知识的分享、创造和积累程度如何,对思想的传播、引导和贯彻的如何,而不应仅仅单一停留于个人有形的、可量化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有多少[4]。学校通过奖励助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知识管理战略建设的实施,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绩效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调动和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工作热情,增强队伍的事业心、忠诚度和归属感。同时,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先进知识转化和吸收,通过知识的传播共享来实现知识创新与应用,并且与自身的特色,队伍的战略性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促进辅导员成长成才,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2.4 学习型组织建设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优势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国际化建设目标,依托图书馆、网络中心、教育技术服务等部门,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信息系统,整合数字化图书馆、智能网络系统、教学案例库等,有机结合、分布管理,成为以教育知识共享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通过该组织的有效运作,使得辅导员队伍能够开展团队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和方法、心得和体会,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这种知识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学习,并反作用于团队成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是提高智力资本转化的核心要素。同时,在学习型组织构建过程中,力求由静态、相对固化的结构向动态、不断深化的结构转变,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以及组织个体的学习、成长过程上,依次实现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开放性、文化性和创新性的完整知识管理系统。

2.5 传承与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生工作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求辅导员工作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科研能力,不但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权益的保护人”,也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科研任务的承担者。学校倡导辅导员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对工作、学习的结果进行研究,用研究的成果指导工作,形成“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研究——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是提高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实现向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工作客观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5]。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经验传承和成果创新相结合,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和科学指导、后续实践相结合,就能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提升个人研究能力,就是专业化团队建设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具体体现,为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实践知识管理理念和体系,形成有效教育管理系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李勇强,张卫莉.知识管理视阈下的管理工作创新[J].人民论坛,2011(9).

[2]金丽霞.知识管理:高校管理新模式[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6).

[3]王晓燕,裴大实.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之人的哲学内涵[J].科学管理研究,2008,26(4).

[4]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21世纪高等学校管理改革的新范式[J].科技与管理,2003,5(2).

[5]张俊苓.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探索,2010(11).

猜你喜欢

专业化竞争力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