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探析——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2014-02-08林晓艳王东星陈群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标准

林晓艳,王东星,陈群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在这样的历史阶段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就需要大力发展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振兴工程教育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体现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对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工程人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是指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的人才需求。卓越计划存在两大实施难点,一是卓越计划的实践环节中如何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让企业主动地参与到计划中;二是如何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1]。第一个问题已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第二个问题相对研究较少。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份文件中都要求制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中,多数出现“标准”一词。可见,培养标准是卓越计划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从学历层次上主要有本科、硕士和博士标准;从工程师类型上划分有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标准。本文研究界定在本科应用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

一、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宏观标准,要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等相关指导文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从这个质量目标中,可以解读出人才培养的质量要达到思想品质、知识能力、专业素质和创新性四个方面基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立了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等七方面的标准[2]。该标准中,对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主要包含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等八个方面内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指出,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3]。应达到十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我们可以看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通用标准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组织管理和学习的能力、跨文化的工作能力。而前者更增加对工程环境管理和危机管理的时代需求。从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发展趋势而言,进一步地借鉴发达国家对工程教育的要求,有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的标准、欧洲工程协会联合会标准、英国工程理事会的标准等。本文把卓越工程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通用标准主要划分为意识素养、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每个能力下又进一步细分成三至四个子能力。

(一)意识素养:工程师的意识素养,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责任。工程造物既是种物理客体,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或结构,又是技术的人工制品,具有特定功能或价值,在人类行动背景中被用作达到目的的手段[4]。所以,工程设计包括了事实和价值、结构和功能、手段和目的的双重特征。而且,工程师在其职业活动中,经常面临着与雇主、商业、社会的冲突。所以,工程师作为技术变迁和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行业准则、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体现着人类面对的工程责任。其次,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科技知识有着不可缺少的人文文化要素,并要相互依存才能发展。美国进行的六次高等工程教育的大改革中都提出要加强工程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卓越工程师是以发展科学技术为主要任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既作用于科技、经济社会,也作用于人类自身及其人类生存的环境,只有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系统科学视野、对人、社会同自然的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使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5]。再次,要有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工程意识。这种意识是工程师的头脑对地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的总和,这是未来卓越工程师优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工程法律意识、开放意识、质量安全意识、绿色生态意积、人本意识等[6]。

(二)知识能力:卓越工程师要具有从事工程所需要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知识的基层是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公共基础知识,还有通往卓越人才培养方向的专业性基础知识。知识的中层是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了解工艺生产、设备制造系统、工程法律和技术标准等。知识的高层是行业的发展前沿和趋势等,卓越工程人才的知识视野是要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

(三)学习能力:工程师的各种能力是由知识和技能构成。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式发展形成的信息和知识的爆炸式膨胀,要求卓越工程师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需要,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卓越工程师必须能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运用互联网等各种现化化技术和手段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及时更新工程技术知识,改变知识结构,运用学科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对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研发。

(四)工作能力: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是项系统工程,工程师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需要组织管理、沟通协作、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且对组织管理、沟通协作、团队合作的要求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卓越工程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卓越工程师未来职业发展走势的需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美国和欧洲的工程师标准都提出了 “具有有效表达与交流能力”、“具有在多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类似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仅局限于工程师在常态下对问题的解决,还进一步要求能够在工业化、城市化、现化化的进程中,遇到资源、环境、人的矛盾冲突激化、危机事件出现等的非常态下对工程的解决能力。

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通用标准在行业和专业的要求具体化,体现专业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是属于中观标准,这需要教育部门和企业部门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本文以建筑业工程管理专业为案例进行研究。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联合土木工程师等各个专业工程师学会,开发了国际工程管理师(EMCI)认证标准。ASME对工程管理的定义是:工程管理是技术性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和控制活动的艺术和科学,是关于各种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战略和战术决策的制定及实施的学科。标准体系要求的能力包括在工程管理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制定相应决策的能力;在工程领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从事和领导研发项目的能力、工程管理人才必备的高级综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等,由8个大模块组成,涵盖49个知识点和 170个子知识点[7]。

为教育质量评估而设立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2009年修订的《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章程》中,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包括德育标准、智育标准和体育标准,又细分为政治思想、学风、修养、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实践创新等二级标准。该标准用“了解”、“掌握”和“能力”三个词来表达学生的智育标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工程管理专业提出的培养要求是:学习土木工程及其它的必要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能力。具体包括了“掌握”、“具备”、“了解”九个方面的知识或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的执业资格比较多,由于工程造价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独立为新的本科专业后,该专业的执业资格主要是建造师和监理师。工程管理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达到课证对接的基本要求,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应该有尽快取得相应岗位证书的能力。因此执业建造师和监理师的人才要求,也是构筑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人才行业标准的基础。

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标准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基本上包括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与实践等四大模块。

三、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学校标准

学校标准是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并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和行业特点制订,体现各校办学优势、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标准。该标准是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落实、可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

福建某学院是定位于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工程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是在我国现有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指导下,参照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的要求,结合海西经济发展状况和该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相应地制定,如下表1的学校标准。

该标准突出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学生要求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知识,了解工程师在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岗位训练。学生能够将四大平台的课程,进行“化学”性融合,具有系统性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环节学工交替,达到综合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标准。

四、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诊断培养质量的前题就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卓越计划工程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本文结合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特点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标准,是否适应社会和行业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还有待于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培养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地修正。

表1 工程管理专业卓越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1]刘国繁,曾永卫.卓越工程师培养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

[2]陈国松,许晓东.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2).

[3]林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培养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2010(4).

[4]李三虎.职业责任还是共同价值?工程伦理问题的整体论辩释[J].探求,2005(5).

[5]黄慧民,何秀成.论高等工程教育人文与科技融合的现实意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6]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7]俞冰.中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与工程管理认证培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标准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青年工程师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