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烈秘藏《译报周刊》后人捐给省档案馆

2014-02-08郑昌儒

大江南北 2014年3期
关键词:温州刊物新四军

□郑昌儒

先烈秘藏《译报周刊》后人捐给省档案馆

□郑昌儒

2013年10月23日,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温州籍会员、书画家、黄宾虹书画院秘书长郑嘉钧,将其叔父郑文俊烈士生前保存的35本《译报周刊》捐献给浙江省档案馆,郑重地交到了省档案局局长刘云手中。这套珍贵的史料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是较为完整的革命文献资料,它既丰富了省档案馆的馆藏,也为后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真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份杂志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主办的“红色刊物”,创刊于1938年10月1日,1939年6月22日停刊,共出37期,主要报道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抗日的情况,同时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与汉奸的卖国丑行。

《译报周刊》封面

1938年,当时16岁的郑文俊是温州中学的一名初中生,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初中毕业后毅然休学,专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初任温州永嘉城区区委委员,负责青年工作。1941年4月温州第一次沦陷前,党组织令其离开温州城区到平阳山区工作。1943年4月,他在平阳游击区抗日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这套杂志从创刊到停刊,都是他在温州生活书店购买的。几乎每一本刊物上都留下了他划过的记号。他参加革命后,也许怕被别人发现这些杂志连累家人,便把这些杂志都藏在家里墙壁的夹缝里。直到70年后,郑文俊老宅旧房改建拆墙时才被家人发现。郑嘉钧说自己像嫁女儿一样,将这套刊物捐赠到省档案馆就放心了。

浙大历史系教授杨树标读完这套近200万字的周刊后,赞叹不已。他认为这套《译报周刊》对研究革命历史的价值很大。据他介绍,这套周刊上的文章作者多达几百位:国内有胡愈之、梅益、巴人、陈毅、叶剑英等;国外有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莫洛托夫、布鲁奇等。周刊发表了张纪明写的《怀念民族战士方志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向中国人民公开宣传革命烈士方志敏。这套周刊图文并茂,有新四军特辑,有新四军四次捷报照片,有战斗胜利统计表,比如新四军团结支队的胜利战果。还有英国记者布鲁奇的两篇文章《新四军印象记》、《新四军中的教导营与战地服务团》。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说:“档案馆里有关革命历史文献资料非常少,郑嘉钧的行动很有意义。”

(编辑 孙素成)

猜你喜欢

温州刊物新四军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刊物贺词
好玩的温州乐园
新四军广场扫墓
手工艺·温州发绣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