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福金小说中的独特意境

2014-02-05奚蓓雯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
关键词:川端康成意境意象

奚蓓雯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储福金小说中的独特意境

奚蓓雯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江苏 南京 210097)

2007年,储福金凭借一部展现棋文化的长篇小说《黑白》渐渐为人们所熟知,其实储福金在南方作家群中一直是一位坚持自己写作风格的优秀写手。本文试图从储福金小说中的意境创造方面即自然描写、围棋世界、男性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来入手,试图挖掘出他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及价值。

储福金 叙事特色 探析

储福金是一位一直在文学思潮之外的作家,执着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与形式,虽然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他也毫不在意。“犹如永远不赶时髦,但是也永远时尚的‘黑白’色调一样,他的某些作品是可以在文学史上划一道痕迹的”①,解读储福金的小说创作时,其多重叙事视角的确立,平缓凝练的叙述风格,散文式的叙事结构以及具有古典意味的叙述语言都可以构成储福金小说创作的独特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而本文就他小说中的意境创造来做深入的分析与综述。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它的基本结构是情景交融,“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②,也就是说,这个景不是单纯的自然之景,而是经过作家主体审美筛选后的景,即意象,因此,“正是意象的集结才形成了意境的心理审美空间。”③意境表现在小说中则是作家对广阔的社会空间经过筛选而形成的形象系统,在储福金的笔下,自然、围棋构成了他的意象世界,使他的小说有了独具一绝的魅力。

一、生机盎然的自然描写

从《石门二柳》开始,储福金的写作不再紧跟国家的形势政策,而是尝试写出自己的东西。这一转变与他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有关。川端康成自80年代被大规模的翻译引入到中国,他与新感觉派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作家都表明受过川端的影响,“川端康成是近来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榜样,是他唤醒了某些气质内向的作家的智慧和灵识,把他们的感觉能力磨得更细更敏锐。”④同时代的许多作家,如余华、莫言、贾平凹都表示自己的写作受过川端康成的启发与影响。从题材方面看,川端康成巧妙地将西方现代派小说手法与日本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且较好地处理了运用现代派手法描写本土现实生活的问题,还有他那细腻动人的叙事风格以及哀婉动人的情感描写都给了作家们很大的启发。余华就说“那个时期我相信人物情感的变化比性格更重要,我写出了像《星星》这类作品。”⑤因此,储福金自然也受着川端的影响,他说过“我沉湎在川端的艺术氛围中。……我陷于那种调子里面无法自拔。那种轻柔的调子,那种忧伤的调子,那种淡雅的调子,那种人生无奈的调子。”⑥因此,乡间优美的景色、乡间质朴善良的女性人物成为了他初期写作的对象。在《石门二柳》、《神秘的蓝云湖》中储福金透露出了描写自然优美风景的功底:

这个村子确实很秀美的,自然的美,就美在那条河上。清水河弯弯曲曲绕在村后,河边栽着两排新柳,就在这柳叶爆青的时节,长长的柳丝垂在水面,风吹来,彷佛摇曳着一缕缕青烟,吹皱了一挂挂绿纱帐。

——《石门二柳》

一幅清淡悠远的霞村风景图就被生动地描摹了出来,除此,还有《神秘的蓝云湖》描写了富有文化气息与自然之美的小县城:

——《神秘的蓝云湖》

因为成长、生活在南方的缘故,储福金的景色描写似乎总离不开青青的草地山野与柔柔的湖水,除此还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17岁被打成右派下放到父亲的故乡宜兴插队,生活了四年后又转到母亲的故乡金坛插队,那几年的生活他经历了放牛、养鹅、挑炭、割草等多种多样的体力活,这是他原本作为一个城市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从储福金的散文记述中可以看出,他其实对那几年的乡村生活并没有多少留恋与怀想,甚至可以说是噩梦般的记忆,刚被打成右派的那几年他甚至经历过上台示众遭批判的命运,可是最后这些经历都成了他写作的财富,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种力量。因此,自然风物的描摹在储福金的笔下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与怀念。

另一方面,从《S形的声音》、《娑婆之舞》等小说开始,储福金开始表现出一种从自然景色之中褪去都市的浮躁之气,求得解脱的姿态。“当人们着重于历史进步、社会进步的时候,人们会偏向于对都市的选择,当人们着重于寻找人类诗意的栖居地时,人们又会回过头对农业文化作出一种诗意的回想”⑦。这正如《金野》中的秋娲,当她从乡村走向城市,摆脱了乡下人的身份时,她并没有感到一种解脱,而是对乡村的淳朴民风与简单生活产生了怀想,在储福金的笔下,自然是都市人解放心灵、追求自由的场所,可以说,自然的优美之景成为了储福金笔下重要的意象群之一,给储福金的文章增添了清新自然之气。

二、黑白相间的围棋世界

除了自然,围棋也是储福金笔下热衷描写的意象之一。储福金所塑造的围棋世界既有古典的传统风情,又穿插着现代情感的无奈。在他的笔下,围棋有三重含义。一重含义是人物性格。如《黑白》中的陶羊子执白棋时精湛的棋艺表现出了他不善于与人起冲突,平和冲淡的性格。后期他性格发生了转变,达到了执黑棋与白棋互通共融的境界,此时他自身的性格也达到了一种祥和平静的状态。二重含义则是承载着人物的情思。有时候下棋也是人物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对话。如《黑白》中描写陶羊子与梅若云虽互相爱慕但是因着情势的原因二人不能在一起时,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写:

梅若云的棋又走到了空间,彷佛在飘舞着。陶羊子紧跟着,但她的棋越发飘忽,飘忽中占着的空间,完全是另一个空间了,彷佛有着一点悲哀的调子。

男女主人公凌乱的情绪、哀伤的情思以走棋的形式表达出来,含蓄精致。最后一重含义则是寄寓着储福金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与怀想。《棋语·立》中,一直对棋有着浓厚兴趣且自视棋下的非常娴熟的黄中刚被年轻的棋手击败后,不仅原来约他来下棋的人逐渐减少,他自己内心也对这盘棋耿耿于怀,从此便不怎么摸棋盘,最终,他在立业成家后听到当年击败自己的对手的孙子竟然击败了一个专业七段的高手时,他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他觉得人生真的很怪,思绪晃晃悠悠的,不知道立在哪儿。‘无可立处,是立足境’”,由此引发了一个哲思类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储福金在文章里面所描写的围棋不是浮于表面的描写,作为一位围棋高手,他甚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进行专业化的围棋术语阐释,简洁干净。

陈化水的这一着棋,在棋语上是有说法的,叫做:引证

一旦被征子了,就是再逃,从棋盘一头逃到另一头,还是会被吃死的。但只需要在那头有一颗子作接应,征子就征不死了,所以,一般遇上被征子的时候,就下一手引证的棋,逼着对方花一手棋去把被征的棋吃了,这样,可以再引证的地方再下一子,两子呼应,便占下一个空间。

——《棋语·引征》

这样的解释既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读者更有效的理解文章内涵,进而扩深文本的空间意义。

三、正邪互对的男性形象塑造

在储福金的小说创作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男性人物形象构成了储福金小说的独特意象。一类是有着侠义之心、儿女柔情的侠士形象,一类则是洒脱不羁、玩弄女性的浪荡子形象。这两类男性人物形象相互映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雪坛》中的秦泰春,《黑白》中的秦时月都属于前一种人物形象,秦泰春喜吟词舞剑,因着生在民国乱世的缘故,淡了从戎的念头,在他对社会和世事的基本态度中,有着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态度。秦时月做派随意潇洒,举止文静见儒雅。他们的古道柔情、侠肝义胆以及对世事的洒脱态度都无形当中影响着主人公的性格,帮助主人公解决困惑。与此相对照,还有一类人物形象则显得不那么讨人喜欢。如《S形的声音》中的田丰收,《柔姿》中的马昭昭,《细雨中的阳光》的曹艺术,《娑婆之舞》中的昭昭。一方面,他们同时交往着很多女性,却发表着对女性不尊重的言论,如《S形的声音》中的田丰收对女性的理解是这样的:

当初,有个叫韩寒的年轻人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他在新浪开了博客,以大胆敢言著称。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在新浪开了博客,上天入地无所不谈。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博客的阅读量后来过亿。

女人就是这样,你越接近她们,越表示喜欢她,她就越把你当奴才,支配你,根本不把你放心上,对那样的女人我根本不理,甩得她们远远的。

《柔姿》中的马昭昭则对女性有着一套吸弄的言论。另一方面,他们对生活采取着一种随意的态度,得过且过,并不主动去追求什么。在文中,他们的行为是与主人公的行为形成鲜明比照的。与前一类男性人物相比,这一类男性人物形象显得猥琐卑鄙。“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诞生于艺术家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灵视所见对造化自然的实境进行艺术提炼,抟实为虚,虚实相生而成就的一个心理审美空间”⑧,这一正一反的男性人物形象也是储福金思想的映照,正面人物形象正是储福金内心隐藏的侠士精神体现,而反面人物形象则可以窥探出储福金潜在的对女性的一种隔与不解。

储福金在写作之初就曾模仿过许多作家,在他的理解中,他认为写作就是一个不断追寻与寻找自我的过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沉湎在川端的艺术氛围中。……我陷入那种调子里面无法自拔”⑨。模仿容易,走出模仿又需经历一段很长的过程,很长时间他都无法摆脱川端康成的影响,似乎他笔下的作品总有着川端康成的影子,但是重要的是“能化一切为自我,化得干净,化得完全,化得精粹。根本的是需要有一种自我的力量,自我独特的人生建造起独特自我的力量,自我独特的人生体悟,自我独特的哲学乃至宗教的中心思想。”⑩因此,储福金在不断模仿又在不断摆脱模仿的痕迹中确立独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追寻自我的路是孤独的。只能是孤独的,储福金就在这孤独之路中不断寻找着、构造着独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注释:

①丁帆.卷首语.扬子江评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2012(6)(总第37期).

②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210.

③朱栋霖.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570.

④吴亮、程德培.当代小说:一次探索的新浪潮.探索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86:644.

⑤余华.我的写作经历.灵魂饭.南海出版公司,2002:146.

⑥储福金.追寻与自我(之一).放逐青草地,第157—15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第一版).

⑦朱栋霖.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571.

⑧朱栋霖.古典意境及其现代转化.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9(第1版):572.

⑨储福金.追寻与自我.重见,第230页,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4(第1版).

⑩储福金.追寻与自我(代序).储福金小说精品集,南海出版公司,2012,8(第1版)第c页.

[1]储福金.放逐青草地[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

[3]朱栋霖.中外文学比较史1949——2000[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吴亮,程德培.探索小说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86.

[5]余华.灵魂饭.南海公司出版社[M].2002.

[6]储福金.储福金小说精品集[M].2012.

[7]储福金.重见[M].2012.

猜你喜欢

川端康成意境意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