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 *
——基于江苏省的实践研究

2014-02-05谢传兵

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业信息化建设

谢传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

以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 *
——基于江苏省的实践研究

谢传兵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

区域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学习方式转变,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最重大、最普遍的难题。江苏立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以机制创新落实国家关于加快职业信息化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和实践的探索,在资源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希望该文能够给其他省市的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开发;教学竞赛;机制创新

教学工作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虽然极其重要,但当前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期应用阶段,总体环境还没有形成,也缺少成熟的经验,在区域整体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特别需要从机制创新的角度,来系统解决实践问题。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1]的精神,江苏省紧扣“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实施要求,重点围绕如何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特别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学习方式转变等关键问题,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探索。

一、整体设计区域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

由于职业教育办学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职业教育信息化比通常概念的教育信息化更具有极端复杂的系统工程特点,更需要系统研究和机制创新,只有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才能真正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从2012底到2013年9月,经过历时11个月的调研、起草、论证、修改,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了“以信息化引领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主题,确立了“把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和“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的价值取向。

提出了科学构建富有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到2015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更加完善,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的职责更加明晰,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经费投入渠道更加广泛。在教学应用方面: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所有课程;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师生人人开通并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教学资源库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到2020年,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

基于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围绕信息化基础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校园建设、信息化环境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信息化国际合作交流九个方面,提出了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全国第一个以政府文件的方式明确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涵,强调了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要在顶层设计和运行中实现网络融合、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为了确保相关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文件还明确了组织管理、经费投入、规范管理和科学研究四个方面的保障机制[3]。

文件的出台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江苏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各地区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立足需求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机制

教学应用是教学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信息化永恒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习方式的优质教学资源,既是前期保证也是基础。为加快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建设开放灵活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体系,促进优质资源普及共享、强化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省教育厅统筹下,江苏省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研究开发了10个技能大赛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并被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推荐目录。组织131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和5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协作开发精品课程。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领域,依托示范性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建设了21个省级职教集团,400多所职业院校、1000多家企业加盟,共建共享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4所高职院校(占全国1/4)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全国高职专业资源库建设。构建了独特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4]相结合的机制。

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共同策划、指导与审核,由20个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协同115个学校的1066名骨干教师,分学科和专业大类具体负责江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更新等建设工作。资源库建设根据国家标准,统一技术规范,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持续更新的方式,引进、开发、集聚涵盖所有专业和科目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成代表国家先进水平、具有江苏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根据“边建边用、共建共享”的思路,确定资源建设5年计划,最终实现优质资源覆盖所有专业、所有课程。

为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彰显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教学的特色,结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2011年8月,由省教育厅统筹,成立了以“校企合作、协作共创、共赢共享”为指导思想的示范校建设协作会,下设15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各建设项目学校与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并在江苏省内所有职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

由省教研机构提出总体规划、由学校教师提出开发需求、由专家组和协作组具体承担开发任务、由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由省信息资源中心保障平台运行,系统性、针对性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这种机制正是在“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展开的,真正代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实际需要和资源开发的基本方向。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开发新机制,保证了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开发的良好机制,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新格局。2012年,资源平台和首批资源开始上线,在全省职业学校师生、社区学员和企业在岗人员中推广使用,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快速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江苏省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将全国职业教育形成的“政府工程项目”机制、“建设资源基地”机制、“推进协作共建”机制、“社会征集评审”机制,进一步发场光大。多元的资源开发机制互为补充,初步保障了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源源不断地产生和供给[5]。

三、创新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升机制

快速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信息化环境设计、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和应用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学习评价等能力的提高,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点和关键。

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在省教育厅统筹下,江苏省成立省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规划设计全省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程。自2011年起,设立信息化教学培训专家库,委托优质培训基地,每年组织省级集中培训4000~6000人,市级培训10000人,所有培训课程计划中,单列信息化教学模块。为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自2012年起,制订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方案,委托9个单位集中开发教师网络培训优质课程,至2014年初,网络课程通过审查、修改后上线。通过面广量大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培训,95%以上职业学校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大批专家的引领下,广大职业学校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支撑力度,在全省明确了职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部署并实施专业技术团队培训计划。每年规划实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领军人才信息化专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专项培训等项目,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快速实现所有职业学校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的达标任务。

在全省13个市分专业开展了虚拟实训教学资源应用上门培训制度,培训活动覆盖全省所有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巡讲活动,每年由全省学校申报巡讲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大赛获奖教师组团辅导。各市组织安排全体教师学习数字教学常用工具和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并与相关教学软件行业、企业共同安排教师考核;各市定期举办职业学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和“人人通”学习空间应用能力培训班,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用”的要求,提高教师综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学习空间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2012年10月之后的10个月时间内,江苏省全省层面上的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研讨,就有20多项[6]。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比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早启动3年,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激发改革动力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2010年起,江苏对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不断完善江苏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

一是以将大赛以制度的形式稳固下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出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7],明确提出每年定期“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使用信息化教学大赛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项成文制度。

二是形成了“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每年定期组织省、市、校三级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竞赛项目覆盖每一所职业学校、覆盖每一个专业、覆盖每一位专任教师,引导职业院校全体教师以大赛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要探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三是充分发挥大赛的激励功能。为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功能,在竞赛项目设置和参赛范围上,突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限制,每年所有专业和课程的教师都可以获得参赛的机会,省教育厅每年召开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会,对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在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是及时推广大赛获奖作品。将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分类整理,及时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质资源,充实到江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中,供师生浏览学习。同时组织获奖教师团队和专家在职业学校巡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具有江苏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制度,充分激发一线教师深入系统研究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展示智慧校园建设进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窗口,成为引领学校整体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抓手。

五、标准引领评估配套的建设保障机制

为有效增强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职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江苏努力设计科学的督导评估考核机制,并渗透到各类督导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中。

一是制订教学信息化专项评估标准。配合教育部正在起草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结合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江苏省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验收)标准》,标准分为5项40条,把师生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实际应用水平及成效等作为核心指标。

二是将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渗透到相关评估中。在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省高水平示范校建设、示范专业与品牌专业评估等指标体系中,加大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与应用水平的指标权重,着重引导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场所和设施,侧重考察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程度、实际效果。

三是结合教学竞赛落实推进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在全省职业学校教师教研活动和“示范课”“研究课”评比中,全面考察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把资源整合、教学手段、情境设计、技术支持、交互方式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设计及成效的重要指标,着急考察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

六、科研引领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机制

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方向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信息化环境下技术技能的教与学,缺少理,论支撑和经验积累。为此,江苏把科研保障作为一项基础性和综合性工程。

一是确立专项课题。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单列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汇聚、教学平台应用、学习空间应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等专项课题,立项课题覆盖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各个重点领域。

二是委托专项研究。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人人通学习空间”建设、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培训、“多方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等重点工作过程中,采取科研先导的机制,委托专业机构或域内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并及时把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文件和工作机制。

三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研究。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实验。江苏在省内建设一批信息化教学研究基地,依托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研究,分专业开发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的实验研究。省内常州市、淮安市等区域推进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个学校形成的案例研究成果,在印证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全省职业学校各专业推进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四是定期举办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研讨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实验院校、一线教师在南京、镇江、苏州、无锡等地相继举行论坛活动,共享国内外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优秀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就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为江苏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找准基点、落实重点、解决难点提供智慧支持。

七、结束语

1993年年底江苏省发布《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拉开了我国教育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序幕[8],20多年后的今天,全国教育行业正在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并得到党的十八大再次确认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2013年教育部决定与江苏省共建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以“总结推广江苏成功经验,为全国教育现代化和江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江苏职教界将继续探讨以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智慧教育研究[9]、“视传研创”教学新模式[10]构建等方面加紧探讨,力求迅速取得大的突破,以为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道路贡献江苏职教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1]教职成[2012]5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Z].

[2][3]苏教职[2013]3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Z].

[4]陈琳.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43-48.

[5][6]陈琳.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12-18.

[7]苏政办发[2012]194号文件,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Z].

[8]陈琳.省域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12-14.

[9]宋述强,钟晓流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趋势、理论动态与技术前沿[J].现代教育技术,2013,(1):5-8.

[10]陈琳,陈耀华.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3,(11):114-119.

谢传兵: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政策(lygxie@163.com)。

2014年10月15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with Mechanical Innovation——Pract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Jiangsu Province

Xie Chuanb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Jiangs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 210013)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mmon difficulty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and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mode.Based on the nee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Jiangsu Province undertakes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team construc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with mechanism innovation,and has made some substantial progr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Teach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G434

A

1006—9860(2014)12—0050—05

* 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江苏引领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DIXM056)、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技术技能学习方式转变研究”(项目编号:B-a/2013/03/011)、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重点项目“江苏创新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经验与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JYA0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信息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职业写作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