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高职学生影响的质性研究

2014-02-05何霄燕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质性爱情心理健康

何霄燕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纳。“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性研究的效用主要源于它归纳式的研究取向、对于特定情境和人群的关注以及对文字而非数字的强调”。“了解某些事件、情境、经验和行为对于身处其中的特定人群的意义。这里的‘意义’是广义的,包括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以及任何其他质性研究者所提及的‘研究参与者’的角度”。另外,质性研究注重过程的研究,“Merrian曾论述道:‘质性研究关心的问题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当然,这并不表示质性研究不探讨结果,而是说它更为强调导致结果发生的过程,而这种对过程的探究正是其他实验和调查研究中所缺少的。”我们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一年级学生中选取某专业两个班级约99个学生作为书面开放式问卷访谈对象,另在其他4个班级选取8位学生做直接访谈,访谈贯穿一学期,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整理出相关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访谈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心理课程的认识理解,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要求及评价,探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促成影响产生的主要因素,以此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 课程前后学生对心理课程的认识变化

该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前并未系统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相关心理辅导,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零星地听过几堂心理教育课,大多印象不深,他们在近距离接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待,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课程之前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身成长的必要性,他们带着渴望和期待来听课,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到迎接社会挑战、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方法,初步接触课程之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要求。学生大多“认为心理健康这门课很有必要开,因为如今的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压力实在太大,我们会面临学习、就业等许多压力;人无完人,相信许多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上心理课能让我们学会怎样更好地调节自已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希望在心理课上老师能教我们怎样缓解压力,能够多做几个心理活动,多分析一些案例,希望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学会怎样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

其二,课程之前觉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给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开设的,无非是讲一些枯燥的心理大道理,对心理健康的人来说没什么用,没有什么学习的必要,但接触课程之后发现课堂上有许多有趣的心理活动,不光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能切实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自身各种成长发展性问题,帮助丰富对自我的认知,由此对心理课程有了更多实际的期待和要求。很多学生自认“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所以当我听说有心理课时我对它有些不屑,因为我认为这很无趣,无非就是灌输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大道理,而且我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完全没有必要上这种课。但自第一堂课(心理健康标准纵横谈)开始,我就发现其实心理课并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课堂上做了心理测试,让我了解了一些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上了今天的课后(第二讲自我意识探索),我更加了解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弱势,课堂心理活动中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看法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喜欢上心理课了。”

其三,课程之前对心理课程充满各种好奇、迷茫,不清楚自己具体能学到什么,接触课程之后明确了自己学习需求,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期待,在自我需求的表达时表现得更为 “专业”。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一直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似懂非懂,有点迷茫。想通过心理健康这门课清楚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让自己迷失方向,少走弯路。”“在上心理课前认为心理课很神奇,感觉能够看清别人的心理”。两次课程之后,学生认为,“希望心理健康课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让我们适应有压力的生活,做情绪的主人。”

2 心理课程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

通过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对心理课程的认知、理解及心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转化运用的几个重要因素是:

2.1 教学内容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唯一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心理课程目标就在于通过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发现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心理理念,并转化为技能和心理素质。由此,根据高职生生理心理成长特点及他们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尤为重要。近几年的新生心理普查情况和本次研究的访谈反馈材料显示,学生在人际、适应、情绪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较多,因此,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实际需求,以学生为本。我们选择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通过访谈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持欢迎态度。

下面以学生 “谈情说爱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建立与调适”、“情绪管理”等三个教学模块的课堂教学反馈为例,分析心理课程对学生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上的影响。

2.1.1 “谈情说爱与心理健康”教学模块。通过调查反馈发现,此教学模块中受学生关注的相关教学内容涉及到爱情心理的方方面面:爱情的特性、爱的索取与付出、恋爱中出现矛盾如何沟通、性与爱情等等。这些关注点与他们实际的心理生理诉求与情感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很多学生在书面访谈中谈到,爱情的利他性特性、爱情的三因素理论及爱情问题上男女的心理差异等内容对自己深有启发,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爱情;在“装配爱的能力”心理活动环节学会了为对方着想,体会到恋爱关系中相互包容支持、施受并行、共同成长的重要性;一些已经有恋爱经验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心理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把握恋爱中男女双方的心理差异,处理好双方的矛盾冲突。学生对此感受颇深:“有段时间正和女朋友闹别扭,每天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找借口和他吵一吵,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通过那节课,我懂得了恋爱是需要包容的,也需要互相的体谅。”而爱情的生理特性让他们了解到爱情与性的关系,启发和引导他们理智处理爱情中的性问题:“本堂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情,老师对于爱情的解释,让我印象深刻,过去我常以为爱情是没有性的,性对于爱情来说是不好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性的,现在我知道性是爱情的生理基础,没有性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把握和处理好爱情中的性问题。”

2.1.2 “情绪管理”教学模块。对于刚进入高职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同时还要面对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必然会遇到的各种困惑,他们的情绪往往被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件所困扰,因此,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进行课堂教授是当务之急。

许多学生认为通过“情绪管理”教学模块的学习懂得了如何坦然接纳自身情绪,学会了认知和调节自身或他人情绪情感的方法,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正如学生所说,“通过心理课让我明白心情的起伏是十分正常的,不应一直郁闷、纠结在某些情绪上,要积极地了解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及时调节,不至于影响工作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涉及到的情绪调节ABC理论由于其简单明确的理论构架和极好的实际应用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积极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来分析某男大学生失恋之后的情绪问题,同学间的互动和分享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3 “人际关系建立与调适”教学模块。通过调查反馈发现,学生在“与人沟通相处”、“人际冲突处理”等方面有较强的学习需求,他们也希望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其他同学对这些人际问题的看法,一起来讨论、分享和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与互动活动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了同学间相互的人际支持,懂得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写出一个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难题”的心理活动环节,并在写完后让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每个人都会从同学那里得到很多建议。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团队气氛,感受到了友谊,更感受到了同龄人之间互相解决心理问题特有的轻松与快乐。本教学模块的教学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建立人际自信:“课堂心理活动‘人际财富图’使我印象深刻,它使我对‘朋友’有了清晰的认识,让我明白一直以为自己孤单的我其实并不孤单,原来我身边有那么多的朋友资源,只是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然也没有去挖掘、去拓展。它也让我时常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从中获益。”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改善人际关系常用技巧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我觉得老师上课讲的故事——‘赞美的力量’对我启发很大,‘赞美’可以极大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去创造出你原来不敢想象的成就;也让我懂得如何恰当地赞美别人,用最真诚的话语,用你的心声去激励身边的每一个人。”

2.2 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营造开放快乐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我们把心理知识传授与课堂心理互动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如角色扮演法、心理剧表演、开放式交流讨论、案例教学法等等都是心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极佳选择。几乎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都对心理课堂上的互动活动表示肯定和欢迎,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心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实实在在帮助自己解决心理困惑。

以案例教学法来说,心理案例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互动开放的方式分享对问题的看法、感受,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是这样评价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的:“案例真实而又贴近生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的讲授内容是我们喜欢听的,因为它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许正在我们身上发生着;它给我们启示,让我们从中感悟出一些对我们自己有用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教学模块我们采用了心理剧表演的方法,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相关心理剧,有些班级甚至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人际故事创作了心理剧,在组织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协调合作,如何表达自我的看法,如何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语言和表演潜力,而最终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同。又如,在爱情心理教学模块中,两位学生把老师当堂讲授的心理调节方法与自身的恋爱情感问题相结合,现场准备和表演了一个有关失恋后情绪调节的心理剧,表演认真生动,分析问题得当,给该堂课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课后其中一位学生还跟老师单独交流了他自己最近失恋的情形和感受,觉得这堂课的内容对他以后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很有帮助,今天他的表演完全出自他自己真实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这些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给课堂增加了生动活泼的色彩,使心理知识在愉快中转化为实际运用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3 及时组织教学反馈可以疏导学生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后都会收集相应的教学反馈,征求学生对本次教学的评价。由学生评教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于教与学的双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一,对于学生来说,在对每次教学活动做出评价时,须重新回顾学习内容,厘清自身的想法、感受,这无疑起到了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其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反馈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创新。其三,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留有一些遗憾,及时向学生收集反馈信息、倾听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可以起到疏导学习情绪的作用,使有可能出现的对于教学活动的抱怨情绪得到宣泄,并趋向于提出客观、理性的建议和中肯的评价;最后,在请学生评教获得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的双边交流,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2.4 心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心理课程教学效果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心理教师角色是独特的,他们往往即是心理课程的教学者,又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或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因而他们在教学中能很自觉地把心理辅导技能融入到教学双边活动中,比如同理心、倾听、内容表达、自我开放等,这样往往给学生以亲切、耐心、包容、善解人意、乐观的良好印象。因此,由心理教师独特的人格特质及教学能力融汇而成的教学风格也是心理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要素。我国心理学专家姚本先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归纳为:爱心、热情、耐心、容忍、敏锐、乐观、幽默、负责。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通过访谈调查收集的反馈信息发现,亲切、包容、负责是作为一个高职心理教师必备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与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心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它就像催化剂一样促使心理课程对学生产生良好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

3 结语

借助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指导,我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访谈材料,在研究过程获得了许多切实的教学感悟,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那些熟悉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心理课程中所焕发出来的特殊作用,尤其帮助我们更深一层次地认识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质性研究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客观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更重要的是,研究中的参与者如何理解它们以及他们的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这种对意义的关注是社会科学研究所谓‘交互’取向的核心部分。”学生在课堂反馈中谈到了某些特定教学活动、情境对于他们自我成长的意义,他们与研究者一起分享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个人魅力、教学方式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感受建议。通过质性研究我们了解了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知情意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另外,“由于质性研究本质上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优点,让你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设计,以解释新的发现和联系。这种灵活性是基于它的特定性(而不是比较和总和)、专注性和不依赖于统计检验的假设的规则。因为统计检验的假设要求在数据收集开始后,研究计划就无法进行巨大的改变。”比如我们开始收集访谈资料后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个人的亲和力关注度较高,在采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对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特色的认同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在最初的研究设计中所未有预料到的新发现;学生也对开放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有相当的要求,非常欢迎灵活开放的教学活动设计,认为这能促进自身对课堂心理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发生影响的要素,为我们进一步地进行心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资料。访谈中学生也对心理课程提出了很多意见及建议,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一些我们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反应两个班合班上课人数太多(往往是80-90人)影响师生互动,影响教学效果,希望能小班上课;课时不够,希望多一些教学课时;性心理内容缺乏;希望更多同学有上台表演心理剧的机会,等等。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与我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刚刚起步、心理课程师资力量不够、课程教学经验缺乏相应积累有关。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心理辅导老师的各项培训,逐步解决存在问题,不久的将来就会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届时就可实现小班上课,适当增加课时,积极做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1]百度百科.质性研究.[EB/OL].2014-01-20.http://baike.baidu.com/

[2]JOSEPH A.MAXWELL.质性研究设计[M].陈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8.

[3]雷伶.人本心理学的教学观与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猜你喜欢

质性爱情心理健康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不谈爱情很幸福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非均质性油藏测井评价新技术及其在南海东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