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装备需求研究

2014-02-04雍岐东周江宇

中国储运 2014年7期
关键词:雨雪冰冻抗击

文/雍岐东 沈 文 周江宇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装备需求研究

文/雍岐东 沈 文 周江宇

本文介绍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装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应急装备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发需求趋势,并提出建议对策。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装备,需求趋势

雨雪冰冻是一种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强的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预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和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有效处置该类事故、提高事故救援能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装备建设研究就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装备发展现状

抗击冰雪灾害应急装备作为应急救援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应急救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1.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发达国家基本形成抗击冰雪灾害的应急装备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减低冰雪灾害的损失和影响。综观发达国家抗击冰雪灾害的现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置。

(1)事先预防 主要是在气象部门对冰雪灾害监测、预警与预报的基础上,采取主动措施力求避免冰雪灾害在重点区域(人群密集区、交通主干道等)造成极端影响。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市曾提出“人工驱雪计划”,即通过向云层喷洒化学物质将市区的致雪云团驱至郊区,以减少冰雪给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的压力和给居民带来的不便。道路除冰雪方面采用融冰雪路面涂层技术、喷洒抑冻剂等方式,在可能发生冰冻路段进行提前预防,避免道路积雪结冰。

(2)事后处置 主要是指在预警失败后对突发性的冰雪灾害进行处置。发达国家的抗击冰雪灾害应急救援装备的主要特点是种类齐全、机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比如美国在冰雪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急医疗队所配置的装备基本实现了模块化、小型化和机动化,其装备均可在一个托盘上空运,具备较强的应急救援能力。

2.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抗击冰雪灾害装备的发展是在以道路、机场、电网等行业条块化处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体系。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后,该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国内抗击冰雪灾害应急装备没有形成明确的分类,本文将其分为三类:通信指挥类、应急救援类和后勤保障类。

(1)通信指挥类 是指政府或军队等机构在指挥抗击冰雪灾害时的所需装备。冰雪灾害发生后,可能出现移动网络中断等情况,需要专用通信系统场景时的无线通信,其相关联的业务系统还应包括地面指挥中心、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现场应急通信车、多业务作业终端、手持调度中断等。目前,我国军队或部分政府应急救援力量已经装备。

(2)应急救援类 主要是指道路抢通、电网抢修、机场抢清等三种。

道路抢通包括传统除雪和新技术除雪。传统除雪是采用人工、机械等方式进行除雪。目前,我国使用的除雪机械耗能大、除净率低、使用与维护费用高,使用效果不理想。新技术除雪是指采用融雪剂、弹性路面融雪技术、能量转化型融冰雪技术、化学类冻结抑制技术、耐磨抗滑技术、融冰雪路面涂层技术等方式,对公路、铁路进行除雪。目前,我国应用的主要是无机融雪剂(以氯盐类为主要成分),对道路、环境具有破坏性。近几年,在北京、哈尔滨等地试用了以玉米秸为原料的环保型融雪剂,效果稍佳。

电网抢修。2008年以后,我国对电网抗冰雪灾害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是通过供电线路设计实现自融冰和外力除冰。外力除冰人工除冰(电力工人使用绝缘棒除冰)和机械除冰(外力敲打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滑轮铲刮法,即由地面操作人员拉动可在线路上行走的滑轮铲除导线上的覆冰。近两年,由高校和电力公司研制的供电线路除冰机器人相继面世,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装困难、电动功率小、驱动滑轮打滑等问题。

机场抢净。由于机场的特殊性,当前我国机场在冰雪灾害后的抢净装置配备相对来说是比较齐全和先进的,基本能满足除冰雪要求。但大多数南方地区的机场和三、四类机场在除冰液洒布车等装置的配备上还不齐全。

(3)后勤保障类 主要是指冰雪灾害后满足受灾群众个体生活需求的装备,主要有医疗救护单元、供水车等。目前,我国该类装置在配备上基本齐全,但在性能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二、问题分析

从抗雨雪冰冻灾害运用应急装备实施保障的行动来看,我国应急装备仍然暴露出不少与应急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环境适应性不强,保障能力受限

现有应急装备受环境、地形、气候条件的制约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障能力。特别是应急装备的机动能力无法适应复杂恶劣的条件。比如,目前我国所配备的大部分装备车辆在防滑链、防冻液一时难以筹措的情况下机动能力会大打折扣。很多装备转弯半径过大,在狭窄道路或是山路上转弯十分困难,有些轮式装备减震不够,颠簸严重,容易损坏内部设施,有些应急装备轮胎过小、车体较高,只能适应平整路面,在崎岖路面上运行不平稳。

2.设计不够完善,适用范围有限

现有抗击冰雪应急装备与冰雪灾害需求结合不强,性价比不高。如在抗雨雪冰冻灾害中使用的运水挂车,容积过小,储水不多,功能作用不强;发电机自行式、车载式品种太少,实际输出功率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与所需的用电量不相适应;急救车空调功率偏小,寒冷条件下不能为运输抢救伤员提供良好的输送环境。

3.综合集成水平不高,作用发挥效率低

从救灾情况看,应急救援力量常以小编组或单装执行任务,这些小单位配备大型装备功能多余、闲置,但又没有合适的小型化装备满足保障需要。而且大型装备自动化水平偏低,绝大多数仍需要人工操作,如救灾物资的装卸多靠人工,作业强度大、效率低、耗时长、体力消耗大。在救灾中,应急装备的信息化设备基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是现有应急装备信息化程度较低,应急指挥装备信息控制范围小、稳定性不够,如救援指挥车在行驶过程中通信能力较弱,计算机因性能偏低无法安装较高水平的指挥控制系统,其它应急装备缺少通信、定位装置,很难实现适时指挥控制。

4.设计工艺不精,维护保养难度大

有些应急装备部件制作比较粗糙,容易损坏,部分零部件容易锈蚀,需要经常更换。应急装备在高寒等恶劣条件下使用,故障明显增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维修时间缩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保养,而救援力量自身专业维修力量薄弱,装备的零部件随装配发量少且不通用,维修困难。这些都使得应急装备的维修周期过长,影响了应急装备的使用,制约了应急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需求分析

1.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

抗击雨雪灾害行动通常爆发突然,其时间、地点、规模、强度、影响范围等难以预先掌握,不确定因素多,应急救援力量行动往往紧急。这就要求应急装备必须与救援行动相衔接,要做到预有准备、快速反应,以高速度、高质量的行动满足救援需要。

一是要技术性能好。由于应急救援的突然性和快速性,要求救援力量第一时间为灾区群众提高高效的救援。因此,各类救援装备须时刻具备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完好率,确保一有需求,迅即能动,动即能救。

二是要类别齐全储备足。遂行应急救援行动时,应急救援装备不仅要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还要保障当地的群众生活,因此,要求救援装备要类别齐全,且建立适当规模的储备,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缩短输送距离,应对急需,确保用时有装,够用好用。

三是要器材配套齐全。应急装备平时训练多,动用频,零配件和设备损耗大。因此,要建立适当的易损零配件和设备储备,及时补充配齐各类配套器材,确保应急装备和器材随时能用、随时能修,做到展开快、保障快。

2.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是操作性要强。在极差的地形、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遂行救援任务,要求应急装备能够适应严寒、潮湿等气候,在各种地形、环境下展开救援,实施物资发放、伤员救治、饮食饮水供应等保障行动。

二是组合性要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动用的应急力量规模临机确定,一般以建制分队遂行任务,有时甚至以小编组、小分队执行任务,单点保障规模小、需求多、独立性强,这就要求应急装备须具备较强的组合功能,不同类型的装备能够按照保障需求科学整合、模块组合,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保障单元。

三是机动性要强。执行抗击雨雪灾害应急任务时,道路破坏严重,通行条件差,救援时间紧、需求急,要求应急装备必须具备较强的越野能力,行驶速度快,稳定性好,便于铁路输送和空中投送,能够在全天候、全地形条件下使用。

3.必须具备持续保障能力

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行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后期行动持续时间会更长,因此要求应急装备必须能持续遂行保障任务。

一是可靠性要强。遂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对应急保障依赖性强,单位时间内各类物资消耗量倍增,保障任务艰巨,因此,应急装备必须具备可靠的技术性能,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能够在无社会无依托的情况下超常保障。

二是维修性要强。应急装备在劣质道路上高强度机动,满负荷运转,容易损坏和产生故障,要求应急装备必须具备较强的维修性,能够依托自身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简单的换件修理,确保持续有效发挥作用。

三是安全性要强。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大,破坏类型多,使得应急行动十分复杂和艰巨,也要求应急装备和救援人员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这就对应急装备的操作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雨雪冰冻灾害各类应急装备应能在各种环境、各种条件下都能安全操作,为更好地遂行应急任务提供保障。

四、发展对策及建议

抗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保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急装备要必须在技术先进、功能集成、系统配套上做文章,为应急保障能力的发挥提供坚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实现应急装备的最大保障效益。

1.加强功能研究设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遂行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保障,高效快捷是根本要求。因此,研究设计新型应急装备时应当突出应急装备的全天候、全地形功能,进一步增强适应性、机动性。尤其重要的是,在设计上要突出装备投送的机动性和装备自身的机动性,要突破传统的基于道路行进条件下的保障形式。通过研制适用空投、空运的应急装备和改装现有应急装备,实现装备装载、运输的多样化,使应急装备的前送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自身机动性不断加强。积极发展小型化、轻便化的应急装备,提高装备的便携性,以便在灾区复杂多变、大型装备不便于展开时,依托小型轻便的应急装备深入保障的最前沿。

2.注重应急装备系统配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应急装备在制定规划时,要立足需求,科学布局,实现任务需求配套、种类齐全配套、功能复合配套的目标。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应急保障力量”的要求确立信息主导、综合集成的创新理念,用具体化、系统化、配套化的思想指导应急装备建设。着眼既能保持发挥自身应有技术性的良好状态,又能使装备组织功能协调配套,按照功能需求组合不同类型的应急装备,使之比例适当、结构合理,形成最佳的综合保障力量。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辅助决策手段应用于应急指挥、物资储存、运输、补给和医疗救护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应急装备性能。对研制新一代应急装备,要加装全球卫星定位接收器、数字式电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终端,使应急装备单元逐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运行中及时获得上级指令和相关信息,达到全部物资、保障力量和需求可视化。

3.注重应急装备质量建设,增强应急装备的可靠性

在应急装备的研制、生产和采购程序中,要有所创新。要从装备需求分析、设计、制造、评估测试的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更新装备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装备发展程序,以实现应急装备高可靠性目标。在进行应急装备开发需求分析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灾区保障的快节奏和使用环境的恶劣性,对装备的使用和维修进行高可靠性分析,使之超出现有装备。装备设计要紧跟国内外相关装备发展前沿,针对应急装备的不同使用环境和使用频率,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的应急装备。

[1]韩志斌.中国道路融冰除雪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公路与汽运,2013.11:142~145

[2]罗应刚.自动除冰装置在110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上的应用广东科技,2013.11:115~116

[3]吴春笃等.中国南方冰雪灾害中的应对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7~3119

国家应急装备项目(cstc2012gg-sfgc00002)〕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76162部队)

猜你喜欢

雨雪冰冻抗击
暖春战疫 携手春天 抗击疫情
悲伤的事就不说了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道岔外锁闭装置防雨雪冰冻技术研究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新闺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fabrics and fashion 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