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潮

2014-02-04

中国储运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裁量权财富

观潮

▶ 从增量的增长到存量的增长

(《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05月12日)

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增长并不快,但财富的积累并不慢。除了它们有很多海外投资收益外,与它们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性和财富转化程度高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只有那些有效的、有价值的、能顺利流通的产出,才能转化积存为社会的真正财富。只有那些能被善待和精心维护的东西,升值的空间才能更大。

在中国GDP总量高速成长数十年、即将称冠于世时,是到了仔细思考经济的成长方式、财富转化效果、社会和谐度、国民幸福感、环境友好性、公共服务满意度等的时候了。要从关注GDP这一增量、流量的增长,更多转向促进财富存量(包括国民财富、环境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否则,离“世界第一”越近,我们内心可能越紧张。

▶ 杨小军:不能击穿平等这个法治的底线

(《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05月13日)

民企与国企发生纠纷时,法律界人士在处理案件时,无论怎么做,都很难从法律条文上找到国企违法的直接依据。在制度、文件和政策留下了足够空间的情况下,民企跟国企打交道,其所具备的法律地位显然是难以平等的。无论是在国资部门、政府机关还是国有企业,行使自由裁量权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位者行使自由裁量权需做到约束和规范,否则就有可能构成滥用权力。从法律上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要有理有据、有标准,并且保持前后决策的一致性。股份转让纠纷案中,相关行政部门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 清晰分类,事业单位改革才公平

(《华夏时报》2014年05月29日)

事业单位应该如何改?简而言之,能用市场解决的就划给市场,不能由市场解决的由政府承担。在这一思路上,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路自然也就清晰了:改革中“老人”的历史负担一笔买断,这也算是改革的成本;此后能用市场解决的,全面推向市场,如各类电视台、出版社、医院、高等教育等;不能用市场解决的,仍然采用市场化经营机制,其收支缺口由政府负担,显性化政府责任。而事业单位收支的缺口弥补,更多应该采用补需方,大量采用教育券、医疗保险补贴等机制,让学生、患者及其他消费者来选择补贴最终流向哪里,以刺激事业单位的竞争。在这种思路下,政府无需为事业单位去考虑如何招聘、如何奖惩,消费者会用含有财政补贴的“消费券”帮助事业单位重塑人事制度。

▶ 机会均等才能消除工资被增长感

(《京华时报》2014年05月29日)

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不能再采取计划经济手段。实践早已证明,那只会对社会活力和生产力形成普遍抑制。事实上,尽管在低薪水行业和低薪水岗位的员工对工资收入差距啧有烦言,但幸福感和安全感不仅来自工资收入的增长,更来自能否突破板结化的束缚,获取平等的上升机会。具备这样的环境,即使当下工资收入水平低,也总有希望在召唤。就此而言,从这份统计数据中,最应该读出来的,不是静态地平均不同地区、行业、岗位的工资收入,而是能够提供不同地区、行业、岗位发展的均等机会。机会均等,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应通过调节倾斜性政策缩小差异,意味着不同行业内的竞争者之间能展开公平竞争,意味着不同岗位的从业者,都可以根据自身努力和贡献获得更多回报。

▶ 中国经济要在房价下跌中浴火重生

(《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05月30日)

房价上涨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一定正面意义,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了条件。但它的负面意义更为突出,在这种增长模式下,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房价上涨使开发商和投资者获利甚丰,而工薪阶层却要为购房承担更大的成本。这是一种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上的增长模式。因此,这种增长模式必须被抛弃,中国经济需要再次转换增长动力。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日本就没能完成这个过程。但中国人口更多、幅员更辽阔、主权更完整,条件更为有利,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型。房价下跌是一个契机,中国经济要借此机会浴火重生。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裁量权财富
对规范药品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研究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路径探析
自由裁量权在治安管理处罚中的运用与控制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
吃苦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