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014-02-02杨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杨华

(重庆三峡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4100)

【德育美育】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杨华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100)

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者诸多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优化了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过于侧重理论,内容陈旧,缺少实践机会等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新媒体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在推动我国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消极的国际风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受到的关于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类的思想冲击更多,强度更大,经济环境的多样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公民意识的觉醒,提高其政治敏感性、参与度和积极性,以保证其能够从容应对意识形态的挑战,合理解决文化冲突。

政治环境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格局形成了较为稳定、合理、公平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我国进行了许多有针对性、可持续性、科学的政治性改革,在党的建设、民主制度建设、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国家崛起和发展的使命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引导。

总体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多种形式状态并存,新旧观念、体制、制度交替性变动和冲突,面临着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封闭性社会向开发性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等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种环境下,社会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分层速率加剧,各类社会矛盾凸显,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知识经济社会及网络信息技术共同构成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优化了大学生学习的过程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跨空间和时间的多角度共享,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丰富,移动网络平台的发展完美地实现了教育的全时段性,使教育不再受到有限性常规教育资源的制约。互联网资源的高传递性、共享性使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实际,辅助性手段的丰富,理论知识的多方延展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关注程度,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观性及可选择性大大增强。理论知识结构的科学建构与更新,学科知识的融合性发展,教育手段的改进和丰富,优化了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发展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养成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最大程度激发个体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学生交流思想和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改变了传统的以教育者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工具的普及应用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互动和共享,个性化教育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以保证,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赋予了传统“理论熏陶”式教育模式新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由单方面的传输向信息知识交互性学习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更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容易实现。

(三)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固定和单调,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首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其次,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帮助大学生合理表达对祖国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最后,以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标,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自律、自学、好思考、能实践。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细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被具体划分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这些教育内容能够使大学生基础性的价值尊严和荣誉得以合理实现,能够切实保护大学生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高校与社会的距离大大缩小,各类错综复杂的文化性、信息性价值观,充斥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多元性文化和自由性空间,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理论的实践,但也会受到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防御意识较差,好奇心重,分辨力却不强,不能理性地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最终出现道德失范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大学生尽管政治信仰很坚定,但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多元化、复杂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大学生不能清晰地认识政治上的原则性问题,容易对政治问题的立场性和现实性产生怀疑,入党动机的功利性较强,行为上易冲动、不成熟,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误导。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具有双重性,对自己采用利己主义,却要求别人坚持集体主义,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脱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侧重理论,内容陈旧,缺少实践机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以促进其个人的发展。但是,在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性被夸大,完全以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进取,但是无法实现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有效传输。特别是由于缺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的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难以协调沟通,社会服务与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统一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价值实际上并没有发挥。

(三)激烈的社会竞争引起了大学生关于就业和创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保持在较为良好的水平,一般可以满足校园到社会的转变性过渡。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竞争性、强压力性,使过渡时间压缩在一个相对危险的水平,学习压力、就业环境、毕业答辩等问题,使大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难以得到保证。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难以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地位被弱化

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形成了双向、多向的平等交流式思维习惯,教育内容、形式及手段的民主自由性需求大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认知更倾向于自我独立性选择和利用,教育者失去了信息资源与技术的绝对性优势,教育者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其权威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1]石磊,李新殿.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1,(10).

[2]熊舒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G641

A

1674-9324(2014)40-0242-02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