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枫桥夜泊》的声效

2014-02-02王波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传情夜泊

王波平

(荆州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1)

【阅读与写作】

试析《枫桥夜泊》的声效

王波平

(荆州教育学院,湖北荆州434001)

张继的《枫桥夜泊》流传甚广,其诗作的魅力所在为“夜半钟声”,属空中之音,有方外之情,于阒寂时聆听清疏回响,确也警省人心,其钟声之妙主要体现在三端:以声写行,以声衬静和以声传情。

枫桥夜泊;以声写行;以声衬静;以声传情

张继仅凭一首《枫桥夜泊》就名流千古,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游览名胜,究其因,诗作中的“夜半钟声”审美感应为其要妙,钟声是诗作流传的核心要素,夜半响远,自寒山寺,清空且疏远,撩拨人无法入眠,警醒人感时喟世。

一、以声写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乃以声写行之要妙,《枫桥夜泊》中亦用其妙,以乌啼之声写秋色,以钟声写愁情,以心声写无眠。乌啼、钟声属有声之音,心声为无声之音。

一是啼声写秋色。乌啼霜月,秋意凄凉;愁绪如霜,钟声断魂。枫渐红,渔火闪,客夜舟,岁属深秋;月西斜,霜正降,乌又啼,时堪凄清。一声乌啼,划破长空,诚如孤独飘荡江舟一般,境相仿,情亦伤。枫叶是秋天的颜色,白天所见,乌啼在此成了秋天的音声,夜间所闻,只不过,“月落乌啼总是秋天的风霜”(《涛声依旧》)。

二是钟声写愁情。关于寒山寺的钟声,李元洛写《钟声永恒》一文,天下不少寺庙确因钟声清扬而寺名远播:藏福寺“雁塔晨钟”、白马寺“白马钟声”、相国寺“相国霜钟”和龙华寺“龙华钟声”。北京“潭柘寺的钟声”能代表郁达夫“故都的秋”的韵味:清、静、悲凉,寒山寺的钟声也慰藉了张继的悠远、深婉而凄恻难堪。诗人江南作客,流连的不是锦绣江南的水色山光,感喟的是“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北征》)的江南漂泊,心间忧愁无法消释,只能举目环顾:江天寥廓,四野寂静。激荡心间的唯有悠远的夜半钟声,撞击着、纠缠着、折腾着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夜半钟也叫无常钟,乃是一种警示。

三是心声写无眠。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道出了诗人的心声,失眠不朽,不朽失眠。失眠的不朽: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不朽的失眠: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二、以声衬静

半夜钟声,打破了寒夜的寂静,衬托出深夜的静谧,揭示出秋夜的深永与寂寥,有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效。以声衬静有无声之静和有声之静,有声之静尤显空灵。

一是无声破静。当代诗人万志为有小诗《破静》:小屋坐着∕小路躺着∕小小的人走着∕风声也听不到更何况落叶∕直到一缕炊烟娜娜∕刀样升起。无声的“静”又被无声地“破”,“刀样升起”常字出奇,为点睛之语。又如洛夫《雪落无声》,在动静、明暗、古今的对立中,寻求一种对抗和消解,雪落无声,无言之美。

二是以声衬静。写声音来反衬环境的寂静,是为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声中见静,静中显声。《小雅·车攻》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以马声和旗声状征战前的寂静。杜甫谛听鱼跃显江之“阒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漫成一首》),聆听莺啼显春之“静心”:“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枫桥夜泊》中以“乌啼”衬江天之寂静,以“夜半钟声”衬托心宇之空灵。霜钟和月色构成一片空灵澄澈的世界,融进了禅僧宁静空明的心境之中,洗礼了诗人清寒高洁的情愫。钟声,就质感而言是“清”,宁静而超越,就效果来说,是“疏”,微茫而飘忽,确存“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之妙道。

三、以声传情

范温的《潜溪诗话》:“盖尝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钟声余音袅袅,营造一种绵邈空灵的韵致。正因“夜半钟声”的点染,才使“枫桥夜泊”得以神韵悠然,最生动、形象、优美地展示了诗人的心境。钟声传情,情致深永。钟声之用、之时、之质可观。

一是笛声与钟声。唐代诗人以声传情,最重笛声和钟声。笛声,域外之音,心间之情。钟声,空中之音,方外之情。一者笛声多为思乡曲,或边塞、或他乡、或域外,念家思乡。王昌龄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一》),《关山》,离别之情,羌笛,思乡之音;李白有“黄鹤楼中闻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黄鹤楼闻笛》),笛声悠扬,闻笛而生故园之情;李益有“天山雪后海风深,横笛遍吹行路难”(《从军行》)和“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春夜闻笛》),笛声悲壮,精心警人,管世铭说:“李庶子出手即有羽歌激楚之音,非古之伤心人不能至此。”一者钟声多为宁静音,或山寺、或古刹、或胜地,感怀幽情。王维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孟浩然的“东林精舍静,日暮坐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李白的“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庐山东林寺夜怀》)和杜甫的“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等,都在远岫钟游、烟际钟扬中感受一种迥超世外,钟声成为连接山水世界和方外之情的重要桥梁,宁静幽寂,只几许疏钟悠荡,何等静谧!何等幽邃!化动为静,化实为虚,钟声中一切迷妄顿时觉悟,幻化为空无的永恒。

二是日暮钟声和夜半钟声。佛家讲究“晨钟暮鼓”,但唐诗中钟声时段最佳为日暮钟和夜半钟。日暮钟声最佳者在竹林寺。刘长卿有《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钟声杳杳,情韵遥遥,遗响成为两人的共鸣,诗人和上人惜别,深情与沉思兼具。一介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是由于同怀淡泊;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是由于旨趣相同。日暮钟声还有王维的“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孟浩然的“山寺鸣钟昼已昏”(《夜归鹿门山歌》),岑参的“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陪群公龙冈寺泛舟》);日暮钟声,时间属日暮,浑然恍惚,空间为悠远,杳渺飘忽,从庙宇传出,不可扪摸,只能聆听,“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王昌龄《与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夜半钟声最佳者在寒山寺。山寺有幸遇张继,霜天渔火听疏钟。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因张继而闻名,引得许多日本朋友来夜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一直在中国诗人间传唱,钟声依然,宋代陆游有《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明代高启有《将赴金陵出闾门》“:乌啼霜月夜寥寥,回首离城尚未遥。正是思家起头夜,远钟孤棹宿枫桥。”清代王士祯有《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三是钟声之清空特质。愁人畏孤寂,闻钟愁欲绝。钟声具清空特质,清者,清寒之声;空者,空中之音。现实与历史相似,心灵契合,心声与钟声相鸣,灵魂触动。万籁俱寂之时,谛听钟声,会心处是禅机,无法妙语。

[1]徐有富.诗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刘学锴.唐代绝句赏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5]张学淳.千古绝句赏析唐诗[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6]唐诗鉴赏辞典[C].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7]李金坤.枫桥夜泊与题金陵渡对读[J].古典文学知识,2003,(4).

I222.7

A

1674-9324(2014)40-0207-02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传情夜泊
鸡蛋益人又传情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尺素传情,见字如面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
涵养身性 珠子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