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优化

2014-02-02邹晓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

邹晓青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优化

邹晓青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任务。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五个方面寻找突破口,提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必须不断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性和规律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进行改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发起了数次较为重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分别是“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这几次教学改革都是为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的时代需求和现实需要而展开的。但不容否定的是,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仍备受争议,以教师为中心,过分注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偏重于单纯地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没有能有效地增强课程的内容吸引力、气氛感染力和教师说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突破口

(一)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不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使其又多添加了一层目标,即是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理念

一是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如今普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都是课本讲授,学生硬记的方式。诚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基础性理论,但他们所倡导的灌输理论绝不是狭义的、具体的、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论教育和传播的方法论原则和要求。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扭曲了祖人所提出的理念和指导方针。与灌输性教学理念截然相反的是启发式教学理念,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水平,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和不断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说,启发式教学理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性原则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则是其思想性和科学性原则的要求。

二是理论与素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品德的理论教育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当前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只是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而存在,只是应试教育,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含义。这也就预示着,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以致用”成为当前必须改革的教学方针。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目前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就必须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此,就需要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具有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人格魅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范围,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教学要素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相应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和系统集成的教学体系。通过把理论课程体系转化为课程教学体系,实质上是把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的输出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结构的输出,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实施。”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和过程。

具体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的顶层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要求不仅要注重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教学要素的转化和优化问题,更要注重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和整体优化过程,通过结构转化来实现整体优化。这也就意味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体系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各要素之间联系起来,努力实现各要素之间的有效融合,以使教学问题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关联和逻辑的教学体系,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二是注重提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校内和校外的实际情况,从而改变单一的课本理论学习。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第一是教育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改革的路径。(1)确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等内容作为教学目标。(2)以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为主导,以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观察和思考各种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为辅助区开展教学。(3)教学内容上,以课堂反馈、学生座谈等为主要方法,提炼凝聚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疑点和重点相结合,既能够为学生疑难解惑,也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的教学改革。本着“一法主导,多法辅助”的原则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进而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三是教学资源方面的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然受到各种教学资源的掣肘,从内部条件来说是相关单位和专家要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研究,增强其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和可适用性。从外部条件来说是政府以及高校领导要增强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激励和保障。当前,尽管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多次强调要重视高校教育,但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预期的效果,以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出现资源适用瓶颈。因此,营造适用的教学资源体制机制氛围就成为首要改革点。积极研制并充分利用好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料数据库的相关资料,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研搭建信息资料服务平台。

后者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直接促发作用的资源因素。具体来讲:(1)通过物质保障,提高师资素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并没有优先保障,从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上解决不了后顾之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更多是以“解决工作”心态而从事这份职业,从而使师资队伍缺少高校教育所必备的资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内部教学资源改革方面,既需要切实保障政师资队伍的切身利益,也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2)校内其他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培养不能只存在于课堂上,还需要对校风、学风、网络,广播等多种文化手段和载体进行建设,以此来渲染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的培育和塑造。

[1]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N].人民日报,2010.

[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G642.0

A

1674-9324(2014)40-0114-02

邹晓青(1973-),女,仡佬族,贵州务川人,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