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级听力教学的训练方法

2014-02-02罗依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0期
关键词:声调韵母本课

罗依薇

(四川外国语大学 留学生部,重庆 400031)

小议初级听力教学的训练方法

罗依薇

(四川外国语大学 留学生部,重庆 400031)

本文以初级听力教学的训练方法为主题,从语音阶段和听力理解阶段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了相关探讨。其中语音方面囊括了声韵调的辨音训练,听力理解方面涵盖了词语、句子、对话及短文各方面的训练。旨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改变听力课难教难上的现状,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听力教学;初级阶段;训练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杨惠元说:“教授和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听到说、从听到读到写。听说读写,称之为‘四会’,‘听’是四会之首。”由此可见“听”的重要性。

听力课成为独立课型的时间并不长,尽管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与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听力课仍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上的课。训练方式单一,老师上课放录音,学生低头听、做题,然后对答案,这成为听力课常见的模式。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留学生,他们大多希望在自然的状态下,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提高听力水平。下面笔者将以初级阶段为例,谈谈听力教学的一些训练方法。

一、语音阶段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语音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语音阶段没学好,会直接影响汉语词汇、语法的学习和日常交际。作为初学者,学生需要在语音学习阶段打好基础,听对汉语的声、韵、调,并能准确地辨音、辨调。

在开始阶段,语音训练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声母、韵母单项训练

首先采用模仿练习的方式。学生听后进行跟读。可集体跟读,也可让学生单个跟读,还可以分组进行跟读。几种形式各有特点,应结合教学具体情况分别使用。其中,分组跟读的好处是:相对于集体跟读,更容易掌握每个学生的听力情况;相对于单个跟读,更节省课堂时间。分组可以按照国籍来分,因为同一国家的学生往往有着相同的发音问题,这样就便于为学生纠音。

然后进行辨音练习。声母如非送气音b、d、g和送气音p、t、k的辨别;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还有舌面音j、q、x的辨别。韵母如前鼻韵an、en、in和ang、eng、ying的辨别等。可采用听录音或老师发音,学生进行选择、判断、填空的方式。亦可加入一些动手动口的环节。比如在黑板左边和右边分别写一组声母或韵母,听到左边的举左手,听到右边的举右手。还可以准备一些字母卡片,让学生两两进行比赛,将印有所听字母的卡片举起来,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为优胜者。

(二)声母、韵母拼合训练

可采用以下方法:老师先说一个到二个声母(韵母),并指定一个韵母(声母),然后学生进行拼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给一些学生发放声母卡片,给另一些学生发放韵母卡片,老师说一个拼音,请学生查看自己手里的卡片是否印有相应声母和韵母,若是,则立即举起来。

(三)声调的训练

声调的训练,也采用模仿跟读和听后辨别的方式。辨别声调可用常规的选择、判断、填空等的方式。还可插入游戏环节,如让四个学生分别扮演四个声调,别的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和他们“打招呼”。老师说一声的时候,就与一声的同学握手,二三四声以此类推;老师说一个词的时候,学生以先后顺序与代表那两个声调的同学握手。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练习了声调,还让互相不太熟悉的学生们增加了亲切感。

声调是汉语语音训练的难点,特别是二声和三声、一声和四声的听辨。在单个声调的教学阶段,笔者通常采用夸张法。比如,因为二声是平调,调值高,所以用快速的方式读,起始的地方一定要干脆利落,上扬响亮;三声带转折,则要拉长时间读,放缓速度,用慢镜头展示的方式,体现出转折的过程。夸张一点没关系,关键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听感上将二者区分。而在各个声调进行搭配教学的阶段,笔者特别强调一声和四声、二声和三声的相互搭配,因为这两组是留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组声调。

A组:chīfàn、shēng rì、gōng zuò……和B组:dà yī、dìyī、bàmā……

C组:píng guǒ、hái yǒu、ér nǚ……和D组:nǚ ér、xiǎo hái、qǐchuáng……

这样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在同一个词里,两个声调的差异。

此外,不同的声调常常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学生通过以下E组的对比练习,在了解两个词各自意义的情况下,会更积极地学习声调,从听感上去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E组:dà xué和dà xuě……

(四)长期的语音训练

专项的语音训练时间并不长,多集中在入门班的前几周。但有关语音的听力训练并不止于此,它将贯穿于我们整个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因此,在后期,我们应该继续强化语音训练。不过纯粹的语音练习,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产生厌学情绪。可以用设立语境的方式,把它和词汇的意义相结合,或者在句子中进行练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做辨音练习时,遇到一些重要而常用的词汇,可以引入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两个不同的发音:x___xi(xiāo xī消息)和x___xi(xiū xi休息)。

接着组成句子: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不上课,我们可以在家里休息。

还可以直接把音节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语境中练习:

Tā xià wǔ fuxi shēng cí,wǎnshang yuxi kèwén.(他下午复习生词,晚上预习课文。)

学生在听写的同时,知道了句子的意义,对声调的练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实际的复习和预习情况。让这两个词的声调在不同的语境里反复出现,进一步加深其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二、听力理解阶段

初级阶段的听力理解训练,是由词汇和简单的句型开始的,渐渐扩大至短对话、长对话以及短文。

(一)词汇训练

生词的学习和积累关系到学生听力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所材料。因此,在初级听力课上,词汇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和综合课不同,我们练习的重点是“听声晓义”。

为了使词汇的练习的形式不枯燥单一。笔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听词辨别图片或实物。即老师说一个词语,并展示几张相关图片,让学生选择哪一张是对的。比如图一为晴天,图二为雨天,图三为阴天,图四为大风,老师说“阴”一词,学生选择图三。或者老师说一个词语,学生指出那个物体。比如学习颜色词时,老师发出指令“蓝”,学生需要在教室里找出蓝色的物体。

2.听解释猜词。比如老师解释说“爸爸的妈妈”,让学生猜称谓“奶奶”。或者说“它的鼻子很长”,让学生猜动物“大象”。

3.听词联想相关或相反的词。这种练习方法,方便学生进行分类集中记忆,事半功倍。比如,听老师说“笑”、“长”、“左”,学生应答出它的反义词“哭”、“短”、“右”。

4.听后扩展。学生在学习一个词以后,通过和已知词组合的方式,增加新的词汇。比如,练习了“大学”一词,带入“中”、“小”,引出“中学”、“小学”这两个词。练习“晚会”一词,引出“音乐会”、“生日会”、“运动会”等。

5.听词辨异。即老师说一组词语(5个左右),学生找出和其他词语不同类的一个。比如:今天、明天、雨天、昨天、后天/眼镜、手、耳朵、头、鼻子/灯、门、桌子、椅子、孩子、窗。学生应依次回答“雨天”、“眼镜”、“孩子”。

(二)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也很重要,且和词语训练有着密切关系。与其学习单个孤立的词语,不如将其放入句子里,在特定的情境中来练习。所以上文所述的词语训练,再进一步拓展,就演变为了句子训练。比如:颜色词的练习。师:“教室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生:“桌子和椅子是蓝色的。”师:“教室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生:“我的衣服是红色的。”

句子训练是对话、短文训练的基础。理解了单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际或正确理解短文内容。

1.问答式。这种方法无须赘述,在上文有所体现。

2.填充式。即老师说上句,让学生补充下句。比如:

师:“我有一个好习惯——”,生:“每天下午去操场跑步。”师:“他今天下午不去书店——”生:“他不去书店,去咖啡馆。”

3.判断式。即老师展示一张图片,据此说一句话,请学生判断图文是否相符。比如:

(一张小孩儿穿大人鞋子的图)师:“这双鞋,不大不小,很合适。”生:“不对!这双鞋太大了!”

4.完成指令式。即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根据意思完成规定动作。比如:

请给我笔/请关上窗户/请戴帽子/玛丽替麦克请假/这张票,请帮我交给莉莉。

(三)对话、短文训练

我们课上使用的教材是:《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其中,对话、短文的训练,多以10道选择题、两道判断题、极少数其他题型的方式呈现。为了避免“听—选择/判断—对答案”这一枯燥模式出现,笔者每次都会设计一两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或文化话题,整节课的听力理解训练都会围绕这些话题,以不同形式展开。并打乱教材里各题的分布顺序,按训练要点重新排序。

1.筛选重组。比如:第十九课的训练重点是货币的表达与“又……又……”、“不……不……”句型。将教材里的练习进行筛选和重组。前者,集中练习对话部分的第7、8、9题。后者,集中练习对话部分第1、2、10题。这样的安排会让训练的目的性和导向性更强,学生也会心中有数,练习的积极性更高。当然,这几个题的训练量是不够的,老师还可自行设计相关题目,进行由易到难的强化训练。

2.话题设置。接着上一个例子,根据货币的表达与“又……又……”、“不……不……”句型这两项确定一个主要话题:“购物(挑选查看——付钱)”,这样就把两个练习重点串联起来,结合教材内容(如本课第三个判断题),或自行设计,进行综合练习。

此外,应尽量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内容实际的小活动来完成每节课的话题。比如,若本课的训练重点为年月日的表达,可引入学生常使用的社交网络上,展现人生经历的时间轴,老师介绍各个时间点,学生边听边画。若本课的话题为过生日,可分小组设计一个生日场景,当一组学生表演时,另一组的学生边听边记录,并复述关键词句。若本课的训练重点为存在句,可选择学生们爱去的地方,设计地图,老师讲述问路或去某地的过程,学生画线路图。若本课的话题是人物,老师可以描述一位同学的外貌衣着,让学生猜。

总之,每课设置一个话题,可以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对生活中的问题各个击破,在活跃的氛围中达到听力教学的目标。

3.形式多样。初级班的留学生多排斥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比如:若本课的其中一个训练重点是“总是、常常、有时、很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训练。

(1)教材里常用的选择式。

(2)连线式。

(3)画饼图(柱状图)。“常常”用一大块表示,“有时”用小一些的块状表示,“很少”则用很小一块来表示。

(4)月历展示。表达“常常”意义时,将一个月大部分时间格填充;表达“有时”意义时,填充一部分时间格;表达“很少”意义时,仅填充一两个时间格。

4.泛听练习。听力课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语言的训练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除了书上的部分作业外,为了和实际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笔者常常为学生布置这样的泛听练习。

比如,学习买东西一课后,学生自行选择一家商店,和售货员进行真实的对话,认真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句子,理解其意义的同时,用录音设备记录下来(若现场环境太嘈杂,可以先用纸笔记录,再回家找同学进行模拟录音)。在第二次课的时候,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老师视情况纠错,其他同学听后提问或复述。

以上是笔者结合前人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方法。以“听”为主,“听”和“说”、“读”、“写”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形式。

如何更好地进行听力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这将是我们继续思考与探索的内容。

[1]胡波.汉语听力课教学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3]杨惠元.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 [J].世界汉语教学,1992,(4).

G642.41

A

1674-9324(2014)40-0059-03

罗依薇(1987-),女,重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声调韵母本课
声母韵母
声调符号位置歌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