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特色产业的高职药学专业建设

2014-02-01清,丁平,刘

职教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连云港市特色产业

田 友 清,丁 平,刘 刚

基于地方特色产业的高职药学专业建设

田 友 清,丁 平,刘 刚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专业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实施、质量效益评价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地方特色产业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必将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医药产业;药学专业

连云港市作为全国知名的医药强市,在业界享有“全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的美誉,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的特色、优势和支柱产业,并已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汇聚医药企业6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联合实验室20个,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均名列前茅。为了继续增强医药产业的活力,朝“既强又大”的方向发展,连云港市正以“一地两片”的平台重点建设化学新药、中药和天然药物、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生物制药、海洋医药等“五大医药产业群”,以早日建成国内著名的“药港”。

基于连云港市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和发展活力,学校于2006年开设了药学专业,以满足地方医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七年的建设,现已成为“连云港市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在多年的药学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依托连云港市医药企业进行专业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实施和质量效益评价,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一、基于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开发

专业开发是专业建设的起点,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与发展人才的“指南针”,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切入点。[1]专业开发主要基于三个方面:(1)对地方特色产业的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及岗位能力综合分析,以准确定位专业名称和培养方向;(2)通过有效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及其发展规划,紧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变化,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3)通过跟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以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学校在开办药学专业之前,已对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做了长期、深入的跟踪性调研,发现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销售岗位是占连云港市医药企业40%份额的化学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岗位,于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开办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连云港市不断发展的医药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学校逐渐扩大了药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从开办之初年招生50人到现在的150人),设立了药品销售、药品生产、药品检测三个专业方向,并规划且实现了建设“市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的目标。随着连云港市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城市及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学校药学专业将随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升级作进一步规划,使之逐渐成为“市级有地位、省级成示范、国家有声誉”的精品专业。

二、基于产业工作任务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心,其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产业工作任务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并有效执行课程管理。[2]课程建设主要基于两个方面:(1)通过对地方特色产业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的综合分析,专业教师和企业岗位负责人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进行滚动修订;(2)通过紧密联合地方特色产业企业第一线工作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和体现职教特色的教材。

学校在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过程中,均对连云港市医药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计划、发展思路的介绍,征询了制剂车间、营销部门及质保部门负责人对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倾听了人力资源部门对学校毕业生使用情况的反馈,并从中国制药工业前50强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江苏康缘药业、江苏豪森药业和江苏恒瑞药业等医药企业聘请了生产、检验、销售等岗位的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科学论证,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见图1)。同时,还联合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开发了《制剂综合实训指导》、《药品质量检验仪器操作实训指导》、《GMP实施技术》等教材,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使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紧密对接。

图1 药学专业基于医药产业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三、基于产业人才优势的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所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主要基于三个方面:(1)从地方特色产业企业引进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2)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校的兼职实训指导教师;(3)将专任教师定期送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锻炼,向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只有紧紧依靠地方特色产业的人才优势,才能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才能打造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团队。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并以《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形式予以保障。药学专业通过引培并举、专兼结合,已从江苏康缘药业、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江苏豪森药业、江苏德源药业、江苏恒瑞药业等医药企业引进了6名曾在生产、检验、销售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任教师;聘请了8名医药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实训教师;每年选派5名以上专任教师到医药企业顶岗工作1个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药学专业团队已成为一直高素质、双师型、知识结构合理、复合型的教学团队,并成为学校的“优秀教学团队”。

四、基于产业优质资源的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保障,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学生的就业及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3]实训条件的建设主要基于三个方面:(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紧紧依靠地方特色产业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投入获得良好的实训条件;(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接轨,在设施、设备、文化建设方面与企业尽可能接近,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专业技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3)在实训基地的管理和利用上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讨,使实训基地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4]

通过对连云港市医药企业的深入调研、专家论证,经过近七年的建设,学校药学专业建成了具有“七性兼顾”特色的药物制剂实训工厂,具有“一馆多能”特点的中医药博物馆,具有浓郁企业文化氛围的医药营销实训中心,体现QC/QA功能的药品质量检验实训中心,并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药物制剂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和“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同时,与江苏康缘药业、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江苏豪森药业、江苏德源药业等10余家医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还组建了“正大天晴药业班”等校企合作班,从而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教师的专业实践,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优先选择权。

图2 药学专业“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

五、基于产业职业能力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有效地教学管理和持续地教学改革,才能体现专业建设的成果和生命力。基于企业的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践、顶岗实习需要行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场所、对口的岗位;(2)有效的实践实习方案需要行业企业实质性地参与制定;(3)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对接,教学管理创新需要行业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才能实现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职业导向性。

基于连云港市优质的医药企业资源,学校药学专业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联合连云港市医药企业共同制定了专业认知—实验实训—专业社会实践—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链条式”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每个环节均与企业共同实施。尤其是顶岗实习环节,为了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根据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及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药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办法》,包括实习方案、工作机构、指导教师制度、实习评价、安全保障等。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提供的药品生产、药物检验、药品销售等岗位潜心锻炼,扎实学习,从而为就业奠定坚实的技术技能基础。在教学模式改革全过程中,药学专业均从连云港市医药企业生产、质控、营销等岗位聘请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员工参与,共同探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如何改革、如何评价等内容,从而使教学模式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非常必要的改革,并最终使学生和企业受益。

六、基于产业人才质量的效益评价

质量效益是专业建设的归宿和核心评价指标,只有培养的专业人才质量高,为社会服务的效益优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产业人才质量的效益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能在企业对口就业,并得到企业的认可,薪水高、满意度高;(2)学校能利用自身优质的专业教师和教学资源,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做出贡献。

学校药学专业已累计毕业387人,其中对口就业人数达90.15%,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的四大知名药企从事药品生产、销售和检验工作,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在2500元左右,以往毕业生中有不少已成为岗位的骨干,甚至被提拔为药品销售的地区经理。为了发挥专业的资源优势,并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药学专业平均每年为连云港市医药企业培训员工达500人以上,包括岗前培训、学历提升、职业技能鉴定或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培训等。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帮助医药企业提升了员工的素质,而且使企业了解了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及教学管理等情况,提升了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信任度。在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鉴定周”上,药学专业均邀请连云港市医药企业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或参与考评,表现优秀者当场被企业物色签约。[5]同时,每年药学专业均对实习学生和就业学生进行调研,以反馈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成长发展能力和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提供依据。另外,药学专业还利用优良的师资和实训基地资源,为连云港市多家医药企业提供了近百次技术服务,如制剂中试技术、药品质控技术、天然活性成分制备技术、项目申报等,并被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确立为“连云港市药物研发共性平台”。

[1]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职教论坛,2008(2):37-39.

[2]王连宏.浅谈科学对待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设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0-33.

[3]史习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11-14.

[4]刘德军,燕宪海,董乙文.围绕产业链建设实训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51-52.

[5]刘德军,胡玉涛.“一馆多能”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1(28):5 -7,21.

G710

A

1674-7747(2014)02-0001-04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精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023);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基金资助项目

田友清,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连云港市特色产业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莲年有鱼》
学习母鸡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