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写中国精神——略论张旭光的书法成就

2014-01-31谢云

中国报道 2014年5期
关键词:帖学书坛书法

谢云

挥写中国精神
——略论张旭光的书法成就

谢云

人物简介:

张旭光,字散云,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书法专业首席采访专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

自一九八八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举办讲座,赴日、韩及欧美交流讲学;作品多次在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获奖与展出,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 《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中央数字电视行书技法讲座(四十二讲)》《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国展、第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二○○八年创建北兰亭,连续五年举办展览、捐赠、教学、研讨及书法电视晚会等活动。

张旭光倡导“重读经典”,提出“以现代审美意识开掘书法传统的现代洪流,使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头之上,即古即新,走向未来”。他提出的“到位与味道”“发展新帖学”“激活唐楷”等思想以及他的创作,已经广泛影响了中国书坛,形成了主流书风,被称为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艺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文学》《中国书法》《美术观察》等上百家报刊给予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北京电视台、旅游卫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海外华语台等多家电视台以及多家网站连续进行专题报道和专业讲座。

作为书法家的张旭光,首先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十年前他提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该是理性高原上的非理性驰骋。理性的高原越广厚,非理性的驰骋越恣肆。”近年他又提出:“以现代审美意识重新开掘传统,开掘出现代审美的洪流。使我们的创作,既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能站在时代潮头之上。”他的思想影响了当代书坛的创作。

张旭光与当代主流书风

张旭光在2000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主管学术、创作和评审工作。他善于发现和解决书坛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书法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他提出了“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的十二字方针,既避免了“轻视传统”的一面,又防止了“忽视时代性”的一面,在中国书坛形成了普遍共识。为了推动主流书风之形成,在书法评审上,他提出了“到位与味道”的作品标准,为书坛人人皆知,成为各级评审的基本原则;他提出的“重读经典”、“激活唐楷”、“发展新帖学”、“提升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理念和思考,都在书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和作用。他还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人群的展览创作提出了不同的艺术导向。经过张旭光的引导和推动,以“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为标志的主流书风,蔚然而成。为此他连续多年被书法媒体评为“十大新闻人物”。

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在《张旭光艺术文丛》序言中说到:“对当今书法艺术走上了‘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的发展道路,感到十分欣慰,也为张旭光同志思考书坛的努力和艺术忠诚而深深感动。”他说“这思考中有思想的火花,有引领的力量,还有学术的价值。”

张旭光与经典向现代的转换

张旭光在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经典推向现代转换上的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他以汉唐精神融入魏晋风神,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开张了形式,增加了节奏,变化了墨色,增强了时代豪情和感染力。从此结束了“二王”行草书不能写大字的历史,并且在开张雄浑的气势中保持了“二王”文雅的境界,使得当代书坛大多数写行草书的中青年受到了影响。沈鹏先生称其“能写多种书体,富有创造精神。”张海先生题赞“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刘艺先生评其书法“元气淋漓,大气蒸腾,大风飞扬,不正是汉代的中国精神吗,不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统一强盛的本质精神吗!”赵长青先生说:“张旭光在把传统推向现代的转换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覃志刚先生在谈其创作时说:“他的作品直接引领了书坛的创作。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也做了一些社会调查,包括老中青书家,他们认为,能把二王写大,写出气势又保持了文雅,写出传统功力又有时代感和表现力的,张旭光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我注意到网上的一些提法,如“张旭光现象”、“张旭光时代”等。当然也会有个别不同意见,但总体上可以看出张旭光在创作上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书法报》发表学术委员黄君《张旭光的意义》,指出:“像张旭光这样既能有理性思考,又善于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的书家,理应成为时代关注的重点。

张旭光与发展“新帖学”

新帖学的含义是以现代审美重新开掘传统帖学,增加时代感,增加北方人的豪气,以为时代服务,并指向未来。张旭光从“新帖学与传统帖学的关系,与现代审美的关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与技术的关系,与碑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当代书坛称张旭光为新帖学的代表人物。《书法导报》发表学术委员姜寿田的文章,称张旭光的创作实现了《新帖学价值范式的确立》,他认为“在当代帖学转换中,张旭光无疑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以自身对二王帖学的深入研悟和卓荦实践,将当代帖学的实践与认识水平推到一个新的境地。”“张旭光新帖学的倡导,使他建立起一个价值坐标,就个体价值而言,使他拥有了与现当代帖学大家迥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历史基点,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当代史效应。”“当代书法存在的危机表明,复兴帖学是当代书法走出困境谋求历史超越发展的必然途径,张旭光的帖学实践价值无疑将随着当代历史的推进愈益显示出来。”

张旭光与当代书家标准

面对书法复兴30年来,多数人抄写古人诗词的顽固现象以及标准混乱的现象,张旭光对当代书法家提出了“3+X”的标准。“3”包括:道德,对于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来说,道德本身具有实际价值;文章,文章是一个人认识社会、影响社会的能力和表达,包括文赋、诗词等。书家要写自己的诗文,我手写我心。书法,书法创作有标准,即“到位和味道”,也就是功力加性情;X是一个变量,是指对姊妹艺术的把握能力,可以是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姊妹艺术可以丰富书法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一书家标准顺应了书法在当代“实用功能减弱,审美功能提高”的客观要求。

张旭光不但写学术文章,还写过小说、散文、现代诗,近年写的最多的是古体诗词。《诗神》杂志原主编、中国书协副主席旭宇认为,张旭光的诗鲜活上口,含蓄凝练,妙语惊人。如“出没风波三十载,半舱虾蟹少长鲸”(再临圣教序有感),久久地响在我的心上。他以30个春秋临帖的体悟,凝缩成这样一句名言,在我看来这是惊人之语,一笔长鲸使我永记。”张旭光的诗词以书法的形式,先后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以及大量专业出版物中发表。他的追求正在影响着当代青年书家的追求。

张旭光的奉献与爱心

张旭光自2003年开始承担了甘肃华池县60名小学生一至六年级的学费,直至国家取消学费为止。几年来,他向灾区、白血病患者、残疾人等捐献了大量的作品和现金。在两次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献爱心捐赠晚会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张旭光还开展了为文化事业单位义务题写牌匾的活动。他策划创办的“北兰亭”提出了“以我们的书法特长为社会做点事”的主导思想。组织了百名书法家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长卷创作与现场捐赠活动,获得了邓朴方签名颁发的捐赠证书,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向玉树地震灾区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了50幅名家作品,充分表现了艺术家的爱心。

张旭光无论在艺术思想、创作理念、作品以及捐献等诸多方面,都以中国精神为核心。缘此,我看好他,他一定会走的更远。

责编:高鑫

猜你喜欢

帖学书坛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书法欣赏
论龙开胜的帖学创作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