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牌令”就该搞突袭吗?

2014-01-31策划执行王凤娟插画肖振铎

中国报道 2014年5期
关键词:公信力杭州市杭州

策划执行 王凤娟 插画 肖振铎

“限牌令”就该搞突袭吗?

策划执行 王凤娟 插画 肖振铎

3月25日晚上7时,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3月26日零时起,全市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采取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措施。杭州市的“限牌令”一出,立即引来民众对杭州市政府“空降”“限牌令”的争议。

据悉,从去年10月开始,杭州不断出现限牌传闻,但每次出现不久,杭州市相关部门就会出面辟谣。直到今年3月25日,杭州“限牌令”突然出现。从传言已久到屡屡被否再到政策的突然“空降”,留给公众的是“措手不及”和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杭州市交通局一位副局长说:“选择保密是因为‘限牌’太敏感,总结其他推‘限’城市经验,认为‘突袭’更保险。”本来是治理城市拥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怎么好心却办了“坏事”,公众反倒不领情呢?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称,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公共政策的基本准则除了公平性,最重要的在于其公信力,公信力能为人们的决策提供稳定的预期。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政策实施就是为了政策效力不打折扣,而选择“突然袭击”,这是否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呢?

“限牌令”值得肯定

就限牌方案而言,设计者用心良苦,必然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精心的筹划。

限牌方案对大局的把握比较到位。我们知道,交通拥堵不仅仅是一个交通问题,它影响城市的品质和市民的生活品质,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降低了城市的竞争力,危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拥堵如果长期得不到根治,也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限牌方案也考虑到了各种细节,特别是均衡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的设计,尽可能避免出现政策漏洞,比如,少数市民试图用囤积车牌的方式牟利。对于这种投机性的行为,限牌方案明确规定“工商部门会同贸易部门于2014年3月26日以前对各二手车交易市场2014年3月26日零时前二手存量小客车进行盘点”,也就是说2014年3月26日零时前已经投入交易过程而未完成交易的二手车才可以免除购车指标进行正常交易,这就封杀了囤积居奇谋取利益的途径。

限牌,只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之一。希望交通管理部门抓住限牌和限行升级这一契机,像严密设计限牌方案一样,系统性优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系统。唯其如此,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顽疾,才能真正得到根治。最需要避免的倾向是:沉溺于限牌和限行所带来的喘息机会,忘却了科学化管理这一根本。

|支持方|

保密的最大原因是限牌“太过敏感”,为防止大家突击购车甚至突击囤牌,总结其他已推“限”城市的经验,选择“突然袭击”的方式更为保险。

——杭州市公路交通局副局长 陆献德

杭州限牌的事情经过多次调研,历时久、参与人员多,很可能是在这些中间环节信息被泄露。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朱云夫——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许云飞

目前杭州公共交通分担率还不到25%,轨道交通不完善,我认为政府应该设计出系统组合拳,来不断进行改变。

|反对方|

这些重大的关乎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决策,政府应该提供“参与式”决策,让公民充分参与讨论,提前规划,制定详细的时间表,最好能通过人大决议。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胡税根

杭州市政府在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广泛征求民意、听证的情况下限牌,是违反有关规定的,且限牌缺乏法律依据。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利平

没想到官方屡次辟谣,民间的“传言”最后成真了,怎么说限牌就限牌了呢?太突然了,应该有个缓冲期。

——杭州市民 朱女士

“限牌令”不能空降

3月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宣布从26日起开始限牌,这“突击限牌”之举引发社会争议。在各地纷纷研究治堵方案之际,杭州市“限牌”政策被推上议程。但“限牌令”搞“突然袭击”就不妥了。毕竟,公共决策需要程序和规则。

公共决策要尊重民意。客观来说,杭州市要缓解城市拥堵,“限牌”并无可厚非,但“突然袭击”却让人猝不及防。杭州市此次限牌,没有经过民意调查、没有听证会、没有讨论,政策直接“空降”。按国家《行政公开条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情况外,一般的行政行为理应向社会公开,那“限牌”出台前就应该征询民意。

公共决策不能欺骗民众,而“官谣”也是一种恶政。此前,杭州坊间多次有“限牌”传闻,但市治堵办却多次辟谣。遗憾的是,“谣言”最终变成现实,难怪有人感叹——谣言不是谎言,而是真相的影子。只是,“官谣”比“民间的谣言”更可怕,因为它代表着“权威解释”,可一旦这种“权威”也被证伪,那沦丧的显然是政府公信力。就公共决策来说,拒绝谎言应是最起码的底线。

总之,无论杭州突击限牌是为治堵争取时间,还是一种被仰仗的治堵方法,都应遵循必要的公共管理秩序,如此才能赢得民心,为制度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责编:王凤娟

猜你喜欢

公信力杭州市杭州
杭州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