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2014-01-31何增科

中国报道 2014年3期
关键词:领导小组现代化体系

何增科

推进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何增科

为了集中力量推进改革,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这是中央第一次成立统筹全面改革的领导小组,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走向有了总体的战略规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呢?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项标准

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所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在扬弃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基础上形成的。首先,它凸显了政权的管理者向政权的所有者负责并可以被后者问责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它强调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力量合作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它把增进公共利益同维护公共秩序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这两个目的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至少有四条:第一,民主化。人民成为国家政权的所有者,能够通过合法的渠道直接地或者通过自己选举的代表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并拥有追究国家政权管理者责任的制度化手段。第二,法治化。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国家治理的行为,都应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合法理性地进行。第三,文明化。国家治理应“更少的强制,更多的同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多的对话协商沟通合作,更少的独断专行”“更多地激发权能,更少地排斥和歧视”。第四,科学化。各类治理主体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它们履行各自功能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得到充分的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政党治理等多个领域以及基层、地方、全国乃至区域与全球治理中的国家参与等多个层次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各领域改革发挥着统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国家治理制度的全面改革、系统改革和综合性改革,其目的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国家治理政策的“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就斐然,举世公认。中国已经进入了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浪潮有力地冲击着现有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挑战着当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社会大转型推动着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

首先,现有的政府强势主导的发展模式遭遇瓶颈已难持续,消极管控的维稳模式遭遇困境难以持续。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发行公债、土地财政、特定产业政策倾斜、行政审批等途径直接配置资源或操纵资源流向,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难以发挥,私人经济部门在国有经济垄断格局下生存维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稳定迫切要求国家治理转型。

其次,全能全控的集中化的国家管理模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递减,改革创新的动力衰减。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不断扩大自己的管辖范围和管辖权力,扩权争利动机驱使下党政职能部门编织的管控经济社会之网日益严密,地方、基层、企业、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都在压缩,自主创新日益艰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减少。

再次,腐败现象居高不下,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贫富阶层出现固化现象,社会流动机会减少。腐败、特权、贫富分化和官本主义的盛行,强化了民众的仇官、仇富心理,削弱了党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形象的公信力,危及党和政府执政的正当性。

可以说,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现代化就难以进一步深入推进;不推进国家治理改革,市场化改革也难以走向深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说明我们现存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相对落后,跟不上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

为此,《决定》就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为了集中力量推进改革,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中央第一次成立统筹全面改革的领导小组,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走向有了总体的战略规划。

根据我国政治和政府运作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必将在两大方面助推改革向全面和纵深发展,一是破除部门利益掣肘,二是统筹和敦促改革落实。可以说,领导小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所在。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何增科 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子课题首席专家

责编:张宏

猜你喜欢

领导小组现代化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粮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