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的企业能力演进机理研究*

2014-01-29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谷奇峰吕廷杰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47期
关键词:负熵惯性效能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谷奇峰 吕廷杰

一、概念定义

(一)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能力框架。

企业系统结构是指企业具有一定功能的企业能力活动、企业子项能力,及其两者相互之间关系的总称,其中两者相互之间关系是企业能力活动与企业子项能力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关系的总称。本研究将企业能力的构成自下向上分为两个层面。(1)基础层为企业能力活动层,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五项基本能力活动(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和四项辅助能力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辅助能力活动对基本能力活动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该层是企业能力的基础;(2)最高层为企业子项能力层(包含关系层、市场层、技术层与基础层),主要指基于企业能力活动构建的顾客需求识别能力(关系层)、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市场层)、信息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层)和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基础层),该层是企业能力驱动层。企业系统结构也受到系统环境的影响,包括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因素,也包括行业内的供应商、销售商、竞争者与消费者等。

企业能力演进的核心目标是创造顾客价值。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能力演进过程是需要企业不断加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通过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链辅助能力活动支撑基本能力活动的资源效能,使企业子项能力驱动企业能力实现良性循环演进,形成螺旋式提升的态势,最终使企业在提升企业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创造顾客价值的目的。

(二)企业的能力熵与负熵。

克劳修斯引入一个新的状态函数称为熵(entropy)函数,用符号S表示,并指出在孤立的系统中,系统本身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加,称为熵变或熵产生。本研究认为企业能力系统是一个由不同能力层次组成,同一能力层次中多能力活动或多子项能力组成的复杂结构系统。企业能力产生于在辅助能力活动的支撑保障下,基本能力活动不断创造和提供具有顾客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力强度反映在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上。资源效能是对企业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有效利用,即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包括资源损失的度量与评价。本研究认为能力熵(Si)是指在孤立的企业中,在具有能量差异的不同能力层次之间,或同一能力层次多能力活动之间,或同一层次多子项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能动型资源作用于企业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等非能动型资源的过程中,随着时间(t)的推移,由于熵增的不可逆特性而产生资源利用损失的度量。这一转化过程呈现出企业资源效能递减,企业无效资源能耗递增不可逆的过程规律。孤立企业的能力熵将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递增,企业资源效能将会随着能力熵的递增而递减。企业应该通过提升资源效能的方式来达到延缓能力熵增的目的。

普利高津在1969年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即“在远离平衡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它通过在非平衡条件下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和维持”。*Prigogine I..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Mechanics[M].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1969.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企业能力演进,定义能力耗散结构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企业,不断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从而使企业的各个能力层次之间、同能力层次的多能力活动之间以及同能力层次的各子项能力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让内部的有序度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更高级的系统。从熵的角度来看,开放企业能力系统的总熵变(dS)分为熵变(dSi)和熵流(dSe)。*企业熵变(dSi)和熵流(dSe)之间存在一种特定关系:当熵流(dSe)输入强度较低时,无法抑制熵变(dSi)的增加时,企业趋于无序化演进;随着熵流(dSe)输入强度的不断增大,企业不断趋于有序;当熵流(dSe)的输入超过一定阀值,即当总熵变(dS)<0时,企业会成为耗散结构状态,其将会实现从低层次有序向高层次有序的演进。

为了便于研究表达,本文定义企业能力演进的基本概念如下:(1)能力熵(Si)是指在孤立的企业中,随着时间(t)的推移,由于熵增的不可逆特性而产生资源利用损失的度量;(2)负熵(Se)是指度量开放的企业不断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让内部的有序度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增加的程度;(3)企业资源效能是对企业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有效利用,即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包括资源损失的度量与评价。Y是指基于企业熵(S)的企业资源效能;Yi是指基于企业能力熵(Si)的企业资源效能;Ye是指基于企业与外界熵交换所引起负熵(Se)的企业资源效能;(4)熵变(dSi)是指孤立企业内部由于不可逆过程引起的能力熵(Si)变化量ΔSi;(5)熵流(dSe)是指开放企业与外界熵交换所引起的负熵(Se)变化量ΔSe;(6)总熵变(dS)是指开放企业的总熵值变化量ΔS。

二、企业能力演进的一般规律

企业能力是稀缺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创新学习和经验惯性而积累形成的。本文认为企业能力的高低可以通过企业资源效能的度量来反映。企业能力的演进来源于三个阶段:创新学习、经验惯性和管理衰退。*① 畅建霞、黄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载于《水利学报》2002年第11期,第107~112页。② 纳尔逊、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其中创新学习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动力,企业通过知识学习和吸收创新而形成能力,该阶段的企业资源效能(Y)会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递增;经验惯性是企业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它通过对经验的积累和执行而形成企业能力的成长,该阶段的企业资源效能(Y)会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递增;管理衰退是指企业自身过分强化和依赖原有组织惯性行为,导致企业僵化执行原有惯性行为而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从而造成企业的

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引起企业能力演进的停滞甚至衰退,该阶段的企业资源效能(Y)将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递减。与此同时,企业将面临下一轮的再创新学习、再经验惯性和再管理衰退的周期循环。综上所述,企业经历了“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管理衰退—再创新学习”的周期演进。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暂时的主导作用导致了企业资源效能(Y)或上升或下降,从而使企业的演进轨迹呈现出如图1的曲线。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资源效能(Y)会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变化,企业资源效能(Y)、熵(S)与时间(t)是何关系呢?这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呢?

本研究借助热力学的耗散结构理论来阐释这一问题,企业中也存在类似的耗散结构。具体地讲,孤立企业的能力熵(Si)随着时间(t)的推移而递增,但企业资源效能(Yi)随着能力熵(Si)的递增而递减,企业能力从有序演进到无序演进,而最终走向衰退,它揭示了企业资源效能递减的原因;而当企业与外界交换引起的熵流(dSe)不仅可以抵减熵变(dSi),而且还可使企业能力的总熵变(dS)小于零,亦即开放企业能力的熵(S)随着企业与外界交换引起的净负熵流(dSe<0)流入强度的增加而递减。鉴于此,就代数值而言,开放的企业与外界熵交换所引起的负熵(Se<0)随着时间(t)推移而递减,企业资源效能(Ye)随着负熵(Se)的递减而递增,这说明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将实现无序演进向有序演进、较低的有序向较高的有序的变化,形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稳定有序结构的规律性,它揭示了企业资源效能递增的原因,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了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当企业符合耗散结构条件时,企业资源效能(Y)随着企业的熵(S)的递增而递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以上关系阐述可用公式(1):Y=e-S表示。

本研究通过耗散结构的概念来分析企业能力演进规律,分析如下:

1.若企业与外部交换所引起的负熵(Se)流入强度大于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引起的能力熵(Si),即|Se|>|Si|,那么企业能力的有序演进趋势大于无序演进趋势,总趋势是走向有序化演进,企业能力的演进处于创新学习阶段和经验惯性阶段(图1:从A点到B点,或从C点到D点),则企业会形成一个较以前更加复杂、更加规范有序的、充满活力的能力耗散结构。就如同生物进化一样,复杂、有序、高效是其进化的方向。

图1 企业能力演进规律示意图

2.若企业内部的能力熵(Si)大于企业与外部交换引起的负熵(Se),即|Si|>|Se|,那么企业能力的无序演进趋势大于有序演进趋势,总趋势是走向无序化演进,企业能力演进处于管理衰退阶段(图1:从B点到C点,或从D点到E点)。当企业能力演进处于C点或E点时,企业自身过分强化和依赖原有组织惯性行为,导致企业僵化执行原有惯性行为而无法适应环境变化,从而造成企业资源效能降低与企业能力演进的停滞甚至衰退。这时的企业应检查企业能力活动或企业子项能力有无潜在加大能力熵(Si)的弊端,阻止或延缓能力熵增;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立即加强与外界交换负熵(Se),尤其要大力引入对负熵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实现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得以保持或提升,实现企业资源效能从C点到D点,或从E点向更高演进的轨迹路径前进,从而促使企业更快走向良性发展。否则,企业资源效能将滑向更低(图1:C′或E′),直至被市场淘汰。

企业能力演进正是在资源效能递增和资源效能递减这两个规律的复杂交互影响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负熵起主导作用时(图1:从A点到B点,或从C点到D点),即在企业的创新学习阶段,企业将外部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的实效形成能力;在企业的经验惯性阶段,企业将日常流程转化为经验积累,将实践经验形成组织执行惯性转化成能力,使得企业与外部环境交换的负熵发展,使企业资源效能递增,企业组织将重新走向繁荣;当能力熵起主导作用时(图1:从B点到C点,或从D点到E点),即在企业的管理衰退阶段,企业执行的僵化流程和实践惯性阻碍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果,使得企业的能力熵不断增大,此时的企业应该通过及时优化企业能力活动和企业子项能力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果,加强与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避免企业资源效能滑向更低效率(图1中的C′或E′)。由此可见,企业资源效能正是在负熵与能力熵的交互影响、互相作用下,进入了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管理衰退—再创新学习的周期演进循环圈,伴随的是企业能力演进成更高层级的企业能力,并一直持续演进下去。

四、基于熵函数的企业能力演进机理

企业资源效能在能力熵(Si)与负熵(Se)的交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其演进符合“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管理衰退—再创新学习”的周期演进规律特征。企业资源效能(Yi)随着企业能力熵(Si)的增加而递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当企业符合耗散结构条件时,企业资源效能(Ye)随着企业负熵(Se)流入强度的增强而递增。从代数值意义看,企业资源效能(Ye)与负熵(Se<0)呈负相关关系。以上关系阐述可用公式(2)表示。

因为:Y=e-S,Yi=e-Si,Ye=e-Se;S=Si+Se

所以:

Yi×Ye=e-S=Y

(2)

式(2)中,企业资源效能(Y)随着自变量能力熵(Si)、负熵(Se)的变化而变化。当企业符合耗散结构条件时,式(2)的对应图形为图2。通过图2可以看出:企业资源效能(Y)随着能力熵(Si)的递增而递减,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企业资源效能(Y)随着负熵(Se)的递减而递增,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企业资源效能(Y)与熵(S)呈负相关关系。当|Se|>|Si|,即表示负熵绝对值大于能力熵(熵S<0),企业资源效能大于1(处于Y>1区域)。这表示外界环境变量的改变或企业的主动变革使得企业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与外界交换的负熵(Se)的流入强度大于内部能力熵(Si),使企业资源效能较原来有一个大的突变,从而致使企业资源效能有序向上演进;当|Se|=|Si|,即表示负熵等于能力熵(熵S=0),企业资源效能为1(Y=1)。这表示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相对稳定,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能量进行扩展,只能维持现有稳定状态,即企业资源效能稳定在Z线路径;当|Se|<|Si|,即表示负熵绝对值小于能力熵(熵S>0),企业资源效能小于1(处于Y<1区域)。这表示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企业不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企业能力熵(Si)大于与外界交换的负熵(Se),致使企业有序度降低,企业能力无法进行演进,直到被市场所淘汰。

本研究探究符合耗散结构条件的企业,如何基于能力熵(Si)与负熵(Se)实现企业资源效能的阶跃演进,故将图2的三维图投影至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由负熵(Se)与能力熵(Si)组成的二维图中,其投影图像如图3所示。

为了探求基于熵的企业能力演进机理,本研究在投影图中取自变量(能力熵Si、负熵Se)绝对值之间的差值为最大值时所对应的企业资源效能(Y)变化情况。当Si=0,Se=0,Y=1,即A点时,企业能力系统有N种路径发展,本研究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路径(A1线、A2线、A3线):

1.企业能力的第一次阶跃演进。首先,第一种路径A1线表示熵值为负(即|Se|>|Si|),而且|Se|-|Si|的差值在A1线与A2线夹角的投影范围内取值最大。由于外界环境变量的改变或企业的主动变革使得企业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与外界交换的负熵(Se)大于内部能力熵(Si),使企业资源效能较原来有一个大的突变,从而致使企业有序发生一次阶跃演进;其次,第二种路径A2线表示熵值为零(即|Se|=|Si|),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相对稳定,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能量进行扩展,只能维持现有稳定状态,沿A2线路径演进;最后,第三种路径A3线表示熵值为正(即|Se|<|Si|),且|Se|-|Si|的差值在A2线与A3线夹角的投影范围内取值最大。由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劣,企业变得不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企业的能力熵(Si)大于与外界交换的负熵(Se),致使企业有序度降低,企业无法进行良性演进。

图2 基于熵的企业能力演进三维图

图3 基于熵的企业能力阶跃演进示意图

2.企业能力的第二次阶跃演进。当企业通过与外界交换足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或者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致使企业的负熵(Se)大于能力熵(Si)(即|Se|>|Si|),则可促使企业正向演进,由A点到达B点。这时,企业资源效能随着能力熵(Si)的递减而递增,随着负熵(Se)流入强度的增强而提升。基于B点的诸多演进路径(B1、B2、B3…Bn),表示形成了新的有序稳定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当B3线沿着路径进行演进时,未来与Z线相交于Z′点(即|Se|=|Si|)时,企业能力系统在Z′点有可能向三种路径发展,原理同A点。

以此类推,随着企业熵值的变化,使企业未来将出现第三个分叉点——C点,C点之后有C1、C2、C3…Cn等n个分叉,企业会遵循这种无限序列的分叉图进行演进,形成多种可能的有序稳定结构。A点、B点和C点是企业良性演进的过程点。企业如果按照A点—B点—C点的发展路线演进和阶跃,说明企业在经过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积累后发生了可持续的演进,企业由低级有序的耗散结构到高级有序的耗散结构。反之,如果企业不采取变革,企业将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最终会走向类似A3(即|Se|<|Si|)的演进路径,企业将逐渐衰退。

四、结论

本文把熵理论应用于企业能力演进机理的研究之中。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首次提出基于熵的企业能力演进机理。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能力框架,提出企业能力演进的核心目标是创造顾客价值;其次,本文阐述了企业能力演进的一般性规律,即“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管理衰退—再创新学习”的周期演进规律;再次,本文将企业的熵分为能力熵与负熵,并将企业资源效能设置为企业能力演进的度量和评价,本文运用能力熵函数和负熵函数解释了企业资源效能递减和递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最后,本文通过基于熵的企业资源效能函数,解释了基于能力熵和负熵的企业能力演进机理。本文不仅能够揭示企业能力的演进机理,即创新学习—经验惯性—管理衰退—再创新学习的周期演进循环圈,而且从理论上证明了企业能力周期演进的必然性和企业能力内外部互动的重要性。

本文也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示:(1)企业能力熵和负熵概念的引入,为提高企业资源效能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思路;(2)企业能力熵和负熵的研究,揭示了企业内部与外部影响等微观因素对企业宏观资源利用效果的关系;(3)企业能力熵函数和负熵函数的引入使对企业资源效能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企业决策层做出科学的决策;(4)企业能力熵函数和负熵函数的分析方法为分析企业能力生命周期演进提供了一种新工具;(5)进一步引入边际能力熵和边际负熵的概念可以揭示出企业资源效能何时最高,从而找出企业资源效能衰减的临界点,从而引导企业能够及时从外部引入负熵。

研究展望:

1.负熵、能力熵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含义及可测量性。由研究启示可知能力熵、负熵函数为定量研究企业资源效能提供了新的工具。但整体上,对于负熵、能力熵的定义仍然基于定性的描述,如何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特别是结合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定量地描述企业的能力熵、负熵,进而建立起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效能模型,并使得该模型易于理解和企业实际操作检验,将成为后期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负熵惯性效能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冲破『惯性』 看惯性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你要和他们不一样
无处不在的惯性
普遍存在的惯性
自组织管理在慈善机构中应用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