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1-29任成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病情

任成芳

抚松县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任成芳

抚松县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由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送ICU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行急诊抢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送院后及时给予其急诊抢救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治疗正确有效的时间,可推广应用。

急诊抢救护理;创伤失血性休克;ICU治疗

我院为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缓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接收进一步治疗正确有效时间,将接收的8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送院后立即行急诊抢救,对照组则在送院后立即送入ICU接收治疗,且观察组患者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接收的84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最大19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为34.2岁;患者受伤至送到医院时间平均为48.3 min;受伤原因:39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7例患者为重物压伤,13例患者为坠落伤,7例患者为刀具割伤,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致伤;以平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治疗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送往ICU病房接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由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其具体措施为如下。

第一,护理人员应做好急诊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前配血,并做好备皮及实验室检查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项物品,比如电凝刀、吸引器、导尿包等;第二,检查及判断患者伤情,患者受伤后1 h是最佳抢救时间,若患者还有脉搏存在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并进一步对患者的身体及各器官进行检查;第三,体位。通常应取患者休克体位,并且应适当抬高患者下肢及上身,通常下肢应抬高20~30度,上身应抬高10~20度;第四,确保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及时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块等进行清除。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或伴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则应及时给予其气管插管开通气道;第五,及时补充血容量。护理人员应及时建立2~3条静脉通常,并给予患者快速输血、输液治疗,以及早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第六,止血处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查找出血部位慢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比如可利用止血带、加压包扎等方式进行止血等;第七,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且要认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进行观察,应每隔15~30 min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进行检测;第八,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尿量,若患者每小时尿量小于20 ml,则应警惕休克现象发生。

1.3 疗效判定

好转: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均明显改善;症状无变化: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死亡: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1]。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84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护效果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护理后38例患者好转,占90.5%,3例患者症状无变化,占7.1%,1例患者死亡,占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占66.7%,10例患者症状无变化,占23.8%,4例患者死亡,占9.5%;两组患者比较好转、症状无变化及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现象,占9.5%,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占4.8%;对照组42例患者中14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现象,占33.3%,8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占19.0%;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指因机体在遭受暴力作用后其重要脏器遭受损伤,并发生严重出血症状,导致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微循环灌注不足;加之创伤后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工作作用所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2]。而创伤性失血患者因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伤情复杂等特点而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需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抢救。若抢救延误则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使得患者的病死率增加[3]。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必须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及病情鉴别能力,同时还应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及急救流程,从而为急诊抢救效果提供保障,为进一步接受治疗正确更多的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送院后及时给予其急诊抢救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治疗正确有效的时间,可推广应用。

[1]章志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4):462-463.

[2]易立勋,曹少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时间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26-128.

[3]陈睦虎,钟武,胡迎春,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10):1512-1514.

R473.6

B

1674-9316(2014)18-003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8.023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